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六、诚信透明《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政府信用在社会中具有示范效应。因此,建设诚信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加强行业监管文化建设,就是要倡导和实践诚信理念,在有序的市场经济基础上,通过起点公平、公正的竞争,使民航经济活动在求得效…  相似文献   

2.
信用是维护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正常秩序、保障区域经济健康运转的基础。论文总结了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安徽省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他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发展时间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发展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经验,进而提出规范发展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赔偿法修正管见——以国家赔偿经费管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不仅仅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复杂的财务、行政管理问题,国家赔偿所需要的经费牵涉筹集、理算、支付、统计、审计等多个环节,具有很强的法律和财务专业性.我国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制度比较简单,存在赔偿水平过低、缺乏公平,赔偿费用筹集和管理体制不畅,权责不清等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创新、完善.首先要改进国家赔偿费用的理算依据和程序,二是改良国家赔偿费用筹集和负担体制,三是健全国家赔偿费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1)加大社会信用道德的教育,使广大公民树立牢固的社会信用观;(2)进行社会信用方面的立法,建立失信惩罚机制;(3)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4)建立社会征信制度以及加大对党员干部和在校学生的社会信用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是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微企业自身不仅不够重视征信工作,而且在国家法律层面和制度层面上也存在诸多缺失和缺位现象,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发现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的维护及提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指出了目前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信用缺失的原因 ,中国加入WTO后 ,提高我国社会信用水平的有利条件和提高民营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途径 ,并对如何构建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着居民消费率过低、购买力实现程度下降、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等问题,这是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消费信用制度发展滞后、消费行为短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原因引起的.我国必须采取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小城镇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失信的成因分析,指出了重建诚信的主要方法,即建立失信的惩罚机制和信用正信体系;政府应取信于民;健全社会评价系统等从根本上解决失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工荒"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民工荒"问题直接原因的同时,从经济、制度和观念等更深层面上揭示了其产生的根源.这一现象是由于农民工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未能真正转化为产业工人,以及大量民营企业不按法律和政策规范使用农民工造成的.返乡民工的增加,不仅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为严重,而且限制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从经济、制度和观念等方面探寻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