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4,(9):66-66
8.2%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人类DNA的仅有8.2%是“起作用的”。其中,略多于1%的人类DN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另外7%的人类DNA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体部位。参与激活和抑制给蛋白质编码的基因活动。  相似文献   

2.
热和振动复合环境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热和振动复合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点,建立了该复合环境中二维人体热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了不同热和振动复合环境条件下人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热和振动复合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点,建立了该复合环境中二维人体热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了不同热和振动复合环境条件下人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4.
郭德才 《飞碟探索》2012,(12):42-43
意念力,又称念力,它是人体潜能的一个很重要部分。意念力可以通过人体大脑的某种特殊意识,去影响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事实上,潜是人类原本具有,但却未被完全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5.
《飞碟探索》2014,(8):5-5
科学家日前表示,《星际迷航》中的远距离人员传送技术是合乎物理学原理的,他们已经在远距离传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成功地将一个原子传输了3米,精确度达100%。实验负责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罗纳德·汉森教授表示:“我们传输的是一个粒子态。如果你相信人体是由无数原子以一种特定方式聚合在一起的产物,那你就得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将人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活动的计算机仿真中人体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失重状态下人体的动力学方程。从动量矩守恒原理出发,应用矢量力学和多刚体动力方法建立起失重状态下人体的动力学模型,所得方程是一阶的,适用于计算机编程。方程的求解只要求输入人体基本的质量特性参数和相邻肢体的运动控制规律。文末给出了一个航天员通过双腿的圆锥摆运动来改变其自身姿态的例子,并求得了解析积分式。  相似文献   

7.
“人体自燃”这种现象让人心生恐惧。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地走在路上,突然就莫名其妙燃烧起来了,毫无征兆可言,无论对谁,这都是一场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8.
在弹射过程中,当敞开的弹射座椅进入气流中时,会造成人体各部位的损伤,特别是会造成肢体的骨骼或肌肉损伤--甩打伤。为设计飞行员的保护装置,对肢体的动态响应,如角速度、运动轨迹等进行了研究。介绍计算人体上肢动态响应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两种初始姿态(握扶手和握中央环)下弹射的情况,结果表明双手握中央环弹射比双手握扶手弹射安全。  相似文献   

9.
《飞碟探索》2014,(5):7-7
一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成功在人体细胞内植入人造基因组。与人体原本的基因相比,这种基因组的遗传基发生了500种变化。纽约大学的遗传学家伯克说:“改造基因组就像赌博一样,一个错误便会杀死细胞。  相似文献   

10.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09,(9):5-5
[2009年7月23日]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可以发出一种微弱的可见光,而且光的强度在一天内起伏波动。这种可见光不同于红外线,被认为是自由基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专家表示,面部发光比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光更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人体的热调节机制建立了二维人体热调节的有限元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本模型对于以人体-环境热交换为内容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氢元素的质量占我们可见宇宙总质量的约73%。其次是氦元素,占2b%,其他元素总共也不超过2%。构成我们自身以及地球的大部分元素是这不足夕%的少数部分。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在大爆炸的前3分钟,构成现在物质元素的基本粒子,如夸克、电子等大量聚合,就像水蒸气遇冷凝聚成水滴一样。  相似文献   

13.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58)最近携带“空间实验室”(Spacelab)专门执行了第二次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任务(SLS-2),获取了大量有关人体如何适应空间失重环境的知识。在地球轨道上,几乎人体的每一生理系统均有某种形式的适应问题。认识和了解这些适应变化的原因有助于NASA执行更长时间的载人航天计划及使研究人员更深入研究人在地面遇到的医学难题。STS-58乘员组就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和肌骨系统进行了实验,乘员组成员和实验动物是受试者。此次研究结果加上1991年6月“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张翼  朱玉鹏  刘峥  黎湘 《宇航计测技术》2009,29(3):20-25,38
人体行走的雷达特征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基于雷达的人体目标探测在安全防护、灾害救援、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体走动时手和腿的摆动对回波信号产生调制,回波信号的微多普勒特征能精细地刻画体动规律,将有效地探测并估计人体的运动规律。主要研究人体上肢的雷达特征,首先以人体上肢的运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其雷达回波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参数估计的方法,通过广义Radon变换提取行人摆臂的微多普勒。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王祖远 《飞碟探索》2014,(10):29-29
历史上有许多人尝试证明灵魂确实存在。1921年,物理学家邓肯·麦克道格尔设计并进行了著名的“21克实验”。他通过测量人在死亡那一刻的体重减少来证明人的灵魂已逸出人体。他测量的6个人在死亡时体重分别有11克至43克(并非都是21克)的减轻。他认为这就是灵魂的实际重量。但后续的实验都无法重现麦克道格尔的结果。一些研究人员把体重减少的原因归结于一些物理作用,比如人体水分的挥发。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伟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大脑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是靠勤奋成功还是天生聪明、异于常人?爱因斯坦曾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说明灵感还是起了不少的作用,哪怕只有1%。于是,科学家便兴起了对人类大脑之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世界上在职的航天员共有158名,其中35名是女性,占航天员总数的22%。这些女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男航天员为43岁;女航天员的平均体重是60.7千克,而男航天员为81.2千克;女航天员的平均身高比男航天员矮10厘米,脂肪比男航天员多11%,肌肉质量少8%;女航天员的血红蛋白质量比男航天员少10%~14%,有氧运动能力比男航天员低得多。虽然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除了年龄、体重和身高这些表面差别以外,在生理、生活和工作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8.
航天简讯     
欧俄进行新的空间合作俄罗斯和欧空局的航天员于1995年8月17日,将再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联合进行科学考察,考察的重点是失重状态下人体的生理变化。在联合科学考察中,俄罗斯提供和平号空间站的空间设施,而欧空局成员国提供资金和科研设备等,双方派航天员和科学家共同进行空间科学考察。欧俄首次空间合作是在1994年10月3日。第2次合作定于1995年8月17日,届时一名瑞士人和一名德国人将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分别逗留30天和130天。这次科研活动中有2/3的项目系生物医学。科学家们将考察人体在太空工作时的承受能…  相似文献   

19.
目击传真     
营口上空的“异形”1999年4月15日10时左右,笔者因公务经过营口立交桥下面,偶尔抬头,发现立交桥上空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状似蚂蚱的怪物。该物长约两米,通体呈黄褐色,边沿模糊,有一层淡淡的白光,看不出腿和翅。更令人惊奇的是,该物不断缓慢地变幻着形状,先有点像蛇,然后慢慢缩成一团,周边辐射出无数须状物,并慢慢地蠕动。这种形状保持了大约半分钟,就变成了一个呈“大”字形的人体。人体的头部很大,像一个没有角的正三角形,四肢细长,腹部略鼓,极似有关资料中描述的外星人体。这之后,又相继变幻出龙和其他动物的形…  相似文献   

20.
离奇神动     
离奇神动高明强神动,又叫波尔代热斯,是国际学术界对一种离奇现象的称谓。这种现象的离奇处在于,物体会莫名其妙地自己发声,自己移动,自己隐没,自己传递信息等等。它跟人体特异功能一样,是目前学术界解不透的一个谜。1983年,比利时杜尔地区的瓦洛尼镇发生了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