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叶尖磨损问题,对涡轮叶片的工作条件及磨损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涡轮叶片叶尖修复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其重要意义。文中详细介绍了激光表面仿形熔铸接长技术和全自动钨极氩弧焊接长修复技术,为今后发动机涡轮叶片叶尖磨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接长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发动机涡轮支承轴承座内孔磨损故障,研发专用合金粉末,采用激光增材技术进行修复。性能测试表明激光增材区的力学性能、硬度和组织结构达到与基材相当的水平,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激光熔覆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熔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潜力很大,经济效益可观,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并投入人才物力进行研究。 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和镍基合金摩擦副的接触磨损是发动机使用和维修中的一大难题,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则可获得优良的涂层,为燃气涡轮发动机零件的修复开创了一个新途径。该工作研究了激光表面熔覆高温耐磨涂层的激光喷涂技术,在DZ4合金基体上,喷涂CoCrW合金粉末和WC粉末的机械混合物,厚度为0.3mm,提高了高温耐磨及抗腐蚀性能,对镍基合金制造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利用激光熔覆技术熔覆钴基合金,提高了耐热耐磨性能,与热喷镀等方法相比,缩短了涂层制备的时间,质量稳定,且消除了由热影响可  相似文献   

4.
李杰 《国际航空》2009,(3):61-62
国外应用实践表明,直接金属激光沉积工艺是目前一种高效的整体叶盘维修解决方案,也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修复方法。本文阐述了直接金属激光沉积工艺的原理,并对其工艺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叶尖裂纹修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激光熔焊方法,修复了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叶尖裂纹,有效降低了发动机修理成本,提高了发动机修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特殊使用要求和高价值,不但使其制造工艺变得十分复杂,还使得维修工艺也变得日趋复杂。激光加工工艺被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和维修,其中激光重建维修工艺属于激光加工工艺中的一种,该工艺是利用激光焊接或金属激光沉积工艺对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进行维修,从而达到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带扳手轴承座的主要故障——螺纹磨损,从产生原因、修理方式、修复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行了多次改进试验,并在焊后采用无损探伤检查修复效果,修复合格的带扳手轴承座质量稳定,工厂试车合格。结果表明,带扳手轴承座的修复技术降低了发动机的维修成本,提高了轴承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张佩宇  周鑫  李应红 《航空学报》2022,43(4):154-178
单晶涡轮叶片高能束增材再制造是修复磨损、烧蚀和裂纹等损伤缺陷的主要方式,是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特种加工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其中蕴含的外延生长组织接续与调控机制、内部冶金缺陷控制等科学问题和关键工艺尚未完全突破。梳理了熔焊熔池内凝固组织定向生长的理论发展,基于已有的枝晶异质形核和异向生长理论,构建了单晶高能束修复的基础原理框架;详细分析了“修复工艺-熔池特性-凝固组织”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保持单晶连续稳定生长的工艺调控准则和熔池监控方法;总结了修复区γ′相等微观组织以及热裂纹、气孔等冶金缺陷的演化规律和调控手段,凝练了单晶修复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再制造领域相关的国外重大研究计划,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Д-30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部分导向器叶片缘板出现磨损变薄的缺陷,本文探讨了缺陷修复工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缘板钎焊修复工艺流程,同时也为其他叶片缘板的钎焊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滑油中舍有摩擦副产生的磨损微粒。通过滑油介质中所含磨损微粒中元素的分析.运用Dempster-Shafer证据融合诊断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的磨损状态等进行有效的诊断,确定发动机的磨损程度,以及发动机的磨损部位,从而可对发动机的故障排除作参考。在融合过程中提出了先对每个元素的磨损量和磨损率进行融合,再总体融合的方法。针对Dempster—Sharer证据融合的局限,应用了两种改进的融合方法,并进行比较。实例表明,Dempster—Shafer证据融合是一种有效的航空发动机滑油磨损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激光增材修复技术适用于军用飞机金属零件的快速高效修复,是延长飞行服役年限和提升自主航空维修能力的重要推力。本文介绍了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激光直接沉积成形、激光熔覆以及激光-电弧复合增材制造等激光增材修复技术特点,阐述了激光增材修复过程中常见的塌边、表面球化、气孔以及裂纹等不同尺度缺陷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法,总结了激光能量密度、搭接率、填充材料供给速度、保护气体流量、时间参数和扫描路径等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工艺优化特点以及施加外加能场和优化设计专用填充材料改善修复性能。最后,列举了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在飞机机翼梁、涡轮叶盘、单晶叶片以及起落架等金属部件维修中的应用,并对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在辅助系统设计、多能场融合、评价标准制定以及可移动激光增减材修复设备研发等未来的研究重点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Д-30发动机镁合金中央传动机匣表面的铝青铜涂层出现磨损、剥落的情况,采用冷喷涂工艺进行了工艺试验和机匣涂层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铝、铜涂层修复时,冷喷涂工艺可获得比火焰喷涂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发动机对推重比、结构可靠性和精度一致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整体化结构在发动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整体叶盘在发动机风扇、压气机等转子部件上的广泛采用。这类零件在结构简化、减重增效的同时也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整体叶盘运行过程中经常受到磨损、冲击以及冷热疲劳等作用,极易产生裂纹、腐蚀和磨损等缺陷,如何对存在缺陷和损伤的叶片进行修复加工,也逐渐成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人员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转子叶片叶尖磨损故障,采用3D打印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研究表明,采用3D打印再制造技术可实现该转子叶片的叶尖修复,解决了叶尖修理极限确定、逐层堆积过程中成形困难和复杂型面净近成形等难题。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损伤叶片再制造修复方法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  王立文  王涛  丁华鹏 《航空学报》2016,37(3):1036-1048
航空发动机叶片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和高速的环境下,极易出现损伤。但是,损伤叶片的再制造修复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国内航空公司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将受损叶片送往国外维修。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航空发动机损伤叶片再制造修复方法。首先,对损伤叶片进行失效特征分析,评价修复可行性;其次,获取并处理叶片点云数据,提取叶片截面的边界曲线,重建叶片数字化模型,通过布尔运算得到加工目标模型;再次,采用激光熔覆和自适应加工方法,对损伤叶片进行再制造修复;最后,分别对叶片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实物进行精度检测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叶片数字化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光顺性,再制造修复误差满足发动机维修手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空发动机磨损故障诊断技术智能化、精确化的发展要求,以传统油液监测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免疫系统(AIS)具有的自适应特性、学习记忆特性及识别特性等优点,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磨损故障的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人工免疫理论的反面选择原理生成检测器,优化后的检测器生成算法提高了初始检测器的代表性及覆盖性;然后利用故障样本训练出成熟的检测器,使航空发动机典型的磨损状态信息存储在检测器中,实现对故障模式的有效学习和记忆;最后通过检测器的激活发现航空发动机的磨损故障。对油样数据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磨损故障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对磨损状态有很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孔令有  于萍 《航空发动机》2007,33(1):49-50,54
采用激光熔焊法,排除了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叶尖裂纹超标及开口型叶尖裂纹故障。对修理后的叶片进行了热冲击试验考核,考核证明了修复后的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可满足发动机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综合飞行/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了飞机全维非线性数学模型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非线性部件级数学模型的建模及综合方法。对飞机执行地形中随任务时,飞行员调节飞行速度的方法与基于总能量的调节飞行速度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总能量的方法比飞行员直接控制飞行速度能够减小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降低发动机的磨损,进而可以增加飞机的航程,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我厂承修的某型发动机压气机阻尼台叶片常出现阻尼台磨损故障,其材料为TC4钛合金,属(α+β)型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但高温下活性大,焊接时易产生焊接缺陷。为修复该故障,分析材料的焊接性,对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制定焊接方案,试验和生产表明氩弧焊在一定保护措施下能够较好地完成阻尼台叶片磨损故障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型发动机金属屑信号器壳体腐蚀情况,分析了传统修复方法的缺陷,提出了机加胶接复合修复技术的新思路,确定了修复中所选用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并介绍了修复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