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承受压力的壳体要求开孔用以安装电子产品等,由于开孔会使得壳体的强度明显削弱,需要在开孔处进行补强。本文介绍了只采用SHELL单元对壳体开孔补强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简单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开缝衬套冷挤压机和芯棒直接冷挤压孔的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开缝衬套冷挤压孔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同时对孔挤压后铰削量与疲劳寿命的关系以及孔挤压后残余应力释放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3.
1.引言 我厂某型发动机压气机一级钢叶片两销孔的加工一直是整个叶片加工的关键。在设计上不仅对孔的尺寸精度和两销孔的位置精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考虑到叶片与盘的安装精度和盘上销与孔的配合精度,对两销孔的加工表面质量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给加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中孔表面粗糙度极难保证,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我们对销孔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 2.工艺方法的确定 图1为某型发动机压气机一级钢叶片上的两个销孔位置示意图。要求两孔中心线对榫头中心线的偏移不大于0.05mm,叶身中心线(额定位置)在长度100mm上的平行度公差为0.03mm。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激振铰刀铰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将超声波能量施予刀具,使其产生一定振幅的超声频振动铰孔系统,进行了铰孔精度、表面粗糙度的试验,归纳了振动铰孔的规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运载火箭大型舱段壁板的自动钻铆对制孔质量的要求,本文对典型铝合金叠层进行了自动化制孔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刀具锋角三种制孔参数对出孔毛刺高度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不同压紧力作用下制孔试验,研究了压紧力对叠层层间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在适当的钻削参数下可实现运载火箭铝合金叠层壁板的高质量制孔,叠层制孔层间毛刺可控制在0.045mm左右,出口毛刺高度﹤0.127mm。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分段拟合并对不同参数阶次进行优化建立了五孔探针数学模型,在利用非对向自动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计算机数据实时采集和处理程序,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数值精度,该程序提高了测试速度,保证测试精度,满足了复杂流场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
涡扇加力模型混合扩压器三维流场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涡扇加力燃烧室模型混合扩压器三维流场的测量方法,并对测量结果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带热电偶的全方位校准五孔探针,完全可以满足工程上定量测量三维流场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2)针对加力燃烧室混合扩压器的一些流动特点,建议五孔探针测压孔孔径不小于0.5mm,校准速度范围λ=0.1-0.4,角度范围α=-15°- 15°,β=-50°- 50°。  相似文献   

8.
采用商业软件对航空发动机加力燃油总管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喷油孔的附面层与质量流量的关系,同时分别对喷油孔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值进行数值模拟,就其流量值与设计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喷油孔的加工质量对加力燃油总管流量的影响很大,喷油孔必须按照公差等级Ⅰ的规定进行加工,以保证其质量流量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小孔径结构的数值计算,只有充分考虑附面层的因素,才能提高数值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现代军用飞机结构耐久性要求,实现耐久性的主要技术途径。同时论述了耐久性与飞机结构定寿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针对飞机结构紧固孔的耐久性符合性判据和开展耐久性符合性检查的方法。指出实现紧固孔耐久性的技术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先进的制孔技术,以确保装配生产线上的制孔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徐磊  常海萍  常国强  张镜洋 《推进技术》2006,27(3):248-251,265
对叶片弦中区内部“冲击-气膜出流”冷却方式中气膜孔附近壁面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取气膜孔前后三倍气膜孔径范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冲击间距及冲击孔与气膜孔沿流向相对位置对其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气膜孔前后局部范围,存在最佳的冲击间距与气膜孔径比;同样,对气膜孔前局部范围,也存在最佳的冲击、气膜孔沿流向相对距离与气膜孔径比;随着冲击孔与气膜孔相对距离的增大,冲击对气膜孔局部换热影响变小,气膜“溢流效应”突出,越靠近孔的地方换热越强。  相似文献   

11.
在飞机和船体结构设计中,由于管路穿行、电缆布置等总体布局要求,在机翼梁的腹板上的指定位置开有多个孔,引发多个孔应力互相干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圆孔间距、圆孔数和方形孔圆角半径对含孔带板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特定情况的试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孔数一定时,对于不同的孔间距,存在不同的最佳值,使应力集中系数得到最有利的缓和,且板宽对该最佳值的影响不大;对于方形孔, 当圆角半径为1/14方形孔边长时,对缓和应力集中系数最有利。文中并给出了特定情况下最有利于降低应力集中系数的孔的个数。  相似文献   

12.
制孔工艺对紧固孔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在传统制孔工艺和Winslow制孔工艺下,对7050T7351铝合金材料的双犬骨连接件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与可靠性分析;基于当量初始裂纹(EIFS)理论和符合性判据,计算不同制孔工艺下的原始疲劳质量;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分析;对Winslow制孔工艺强化机理进行了定性的探讨。研究表明:改进工艺后,紧固孔的疲劳寿命均有所提高,分散性降低,疲劳强度增加;紧固孔的当量初始裂纹小于0.125mm,符合抗疲劳耐久性设计的要求;裂纹形核的位置不变,裂纹扩展区疲劳条带变窄。  相似文献   

13.
王龙飞  张丽艳  叶南 《航空学报》2019,40(10):422871-422871
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于飞机零部件自动钻孔时各项误差累积造成制孔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单应关系计算机器人驱动坐标三维偏差,以在线补偿机器人制孔精度的方法。首先利用外部测量设备建立机器人制孔系统中各坐标系关系;在标定阶段,通过以一定倾斜角度固联于机器人末端的相机拍摄一幅安装于制孔工作平面上与刀轴正对的平面标定板图像,并据此完成基于单应变换的手-眼关系标定;在实际制孔过程中,机器人在测距传感器及相机的辅助下,从基准孔理论坐标对应的姿态,不断调整至基准孔正上方理想位置,通过手-眼关系计算基准孔实际位置对应的机器人驱动坐标,然后根据一组基准孔的机器人三维驱动误差,计算三维驱动误差变换矩阵,据此获得这组基准孔邻域范围内各待钻孔的机器人驱动坐标补偿量,从而实现待钻孔定位误差补偿。以飞机结构实验件为对象进行了模拟制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补偿前待钻孔三维综合定位误差和法向误差测量值范围分别为2.28~2.85 mm和2.09°~3.93°,平均为2.55 mm和3.30°,补偿后制孔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0.30 mm和0.21°,满足自动制孔位置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开孔轨迹规划算法存在无法适应复杂曲面、计算效率较低、无法解决复合材料大型开孔构件自动铺丝轨迹规划的问题,首先对含孔曲面进行拓扑重构,基于纤维丝轨迹与近似孔中心点的几何关系确定需进行裁剪的纤维丝轨迹,降低算法计算量;其次针对开孔边界交点问题提出基于孔边界的交点求解算法,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大幅度提升算法效率;然后针对纤维丝轨迹孔边界处理问题提出基于切线法的延长算法,以高效进行开孔边界处理;最后通过软件开发实现了提出的算法,并在多种构件模型上进行铺丝路径规划和实际铺放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效率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孔的挤胀销棒应力压印工艺,进行了压印之后孔周围的残余应力和压印前后孔的疲劳寿命计算,并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了挤胀销棒应力压印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紧固孔结构细节的原始疲劳质量是飞机结构耐久性设计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钛合金TC4锻件紧硎孔结构细节的原始疲劳质量进行了研究。进行了钛合金锻件的耐久性试验,给出了原始疲劳质量的描述参数,即结构细节的当量初始裂纹尺寸(EIFS)。用这种描述参数,建立了相应的当量初始裂纹尺寸判据。并用所建立的判据对钛合金紧固孔结构细节的原始疲劳质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钛合金紧固孔结构细节的原始疲劳质量评定结果满足飞机结构的原始疲劳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飞机自动化装配制孔系统下位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下位机逻辑复杂、开发难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效率优化的可配置制孔装备控制软件开发方法,可根据工艺信息自动生成飞机自动化装配制孔系统下位机控制软件。对飞机自动化装配制孔流程进行了Petri网建模研究,利用赋时变迁Petri网分析了制孔流程的效率,为配置制孔装备控制软件提供依据。通过定义不同的工艺信息,可配置出适用于不同多轴制孔系统的下位机软件。  相似文献   

18.
就单轴纵切自动车床上加工轴向小直径孔、阶梯孔、镗孔和深孔,对凸轮设计、机床调整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飞机储油量的增加,为满足飞机调度和作战要求,必须对飞机的加油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文中基于Flowmaster一维流体计算仿真软件,对某型飞机地面压力加油系统中的限流孔板元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和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限流孔板元件符合压力加油系统的整体设计要求。建立了压机加油系统和通气系统独立建模和仿真分析方法,为飞机燃油系统整体设计优化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飞机壁板铆接孔的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主动轮廓模型的铆接孔定位方法。首先通过基于灰度直方图的全局阈值分割和形心法进行铆接孔的粗定位;然后以粗定位坐标为圆心建立遍历圆,并以遍历圆作为限制条件构造能量圆,建立能量方程求解遍历圆内能量最小的像素点为铆接孔的精定位位置;最后进行视觉引导铆接孔定位试验,试验测得定位误差小于0.05mm,满足飞机壁板自动铆接的工艺要求,且比传统的区域主动轮廓模型定位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