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在既有硬件条件下提高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系统空间分辨率,分析了提高采样频率的半像素错位工业CT扫描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代数迭代技术的直接重建算法,以面积权值对采集到的投影数据进行交替迭代,实现高分辨率图像重建.利用星型空间分辨率模型开展了计算机仿真分析,重建图像截止频率处的调制度达到0.8,表明了该方法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潜力.标准空间分辨率测试卡工业CT扫描重建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简单、易行,在工业CT系统中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提高三维ICT成像空间分辨率的扫描方式及其重建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三维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Three Dimensional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 3D-ICT)空间分辨率提高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通过1/4面阵探测器偏置扫描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的锥束3D-ICT扫描方式, 推导了它的基于平行束重排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这种方法首先通过面阵探测器中心相对于旋转中心偏移四分之一个探测单元宽度的扫描结构获取二维投影序列, 再对其进行平行束投影重排, 最后利用平行射束特点实现投影水平方向采样频率加倍, 从而提高3D-ICT水平方向的重建空间分辨率.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扫描方式和重建算法的正确性.利用该种方法, 可使3D-ICT水平方向重建空间分辨率提高近1倍.   相似文献   

3.
红外图像序列是红外制导与目标识别研究的基础,但通常真实的红外图像序列较难获得。本文提出了一种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基于可视化仿真软件Creator和Vega快速设计开发红外图像序列生成系统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在Vega环境下开发红外图像生成软件的设计流程,TMM工具和MAT工具的应用,以及温度控制模块、干扰弹模拟、控制模块与高精度帧频控制的实现。生成的图像序列可用于导弹的制导系统、抗干扰算法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圆锥扫描红外地球敏感器通过其扫描机构的旋转获得地平穿越信息,来进行卫星对地姿态测量。扫描电机采用无刷直流电机(BLDCM),电机转速的波动性会影响圆锥扫描红外地球敏感器的精度。与传统电机控制电路进行对比,采用了基于FPGA的无刷直流电机恒速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双路PID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和实验,该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电机转速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控制,抑制了电机转速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5.
小张角扇形射线束CT检测固体发动机局部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小张角扇形射线束CT的特点及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检测效率,本文在滤波反投影(FB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局部区域的图像重建方法,采用感兴趣的局部区域(ROI)的采样数据,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局部图像重建。与整体图像重建算法一样,FBP局部重建的图像清晰,缺陷分辨率高,重建速度快,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针对弹道导弹中段目标和背景的动态红外辐射特性仿真方法。首先,建立了弹头目标^秀饵的三维模型,并结合其运动位置分析了影响弹头目标/诱饵红外辐射的因素,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弹头目标/诱饵红外物理模型;其次,基于红外星表数据对恒星大气层外的辐照度进行了计算,根据红外传感器视轴指向和红外传感器视场,确定了红外传感器视场中的可见恒星,并根据拟生成背景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计算出这些恒星在背景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分布,对星空背景直接进行了动态图像生成;然后,对成像过程中红外探测系统的噪声效应进行了建模与分析,同时给出了噪声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最后,将生成的弹头目标,诱饵的红外图像与星空背景红外图像在灰度和空间2个层次上进行合成形成完整的弹头目标赝饵/星空背景的红外仿真图像,可为弹道导弹中段红外电子对抗突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类光电成像系统中,光学镜头可实现较高空间分辨率,而光电探测器件空间分辨率不足,焦面图像的采样不满足Whittaker-Shannon抽样定理,频谱之间的混叠导致实际分辨率下降。基于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编码技术标识来自物空间的不同频率,再通过像空间的解码来消除频谱混叠的影响,进而实现超分辨率成像的方法。该方法在光路中没有微镜扫描等机械运动部件,同时具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的特点。文中对频谱编码实现超分辨率的机理进行了仿真,依据仿真模型和结果对影响频谱编码效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的需求,研究了红外场景生成技术。主要通过对场景的建模、目标及场景的红外特性分析,开展了基于可见光图像调制生成红外图像技术的研究。同时对飞机、地面背景及红外诱饵干扰的建模技术进行了探讨,完善了红外场景的生成方法。利用该红外场景生成技术为基于电阻阵列的红外图像转换器提供输入信息,驱动电阻阵列产生红外辐射,经热像仪观测,生成的图像细腻、真实度高,为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提供了更为逼真的红外仿真环境。  相似文献   

9.
雷达图像仿真是飞行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雷达地形数据库为雷达图像仿真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为构建满足仿真精度与实时性要求的雷达地形数据库,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雷达图像仿真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雷达地形数据库在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中的应用方式和组成形式。根据所用数据源的不同,对雷达地形建模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了网格式与多边形式2种数据存储与调度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性,指出多分辨率表示技术雷达地形建模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种材质数据多分辨率映射的基于材质最大出现概率的子取样方法。对机载雷达实波束地形测绘成像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0.
在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算法研究中,目标红外图像序列是进行仿真验算的基础,通常真实的图像序列较难获得,本文通过建立空间目标的透《视投影模型来模拟红外成的过程,并由计算机作图得到目标的二值图像,为目标识别、跟踪算法及制导率的仿真验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种鲁棒的红外与可见光多级景象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志刚  梁彦  潘泉  沈贺  程咏梅 《航空学报》2010,31(6):1185-1195
针对基于特征的景象匹配方法对图像噪声和局部形变适应性差以及对特征质量依赖性强等问题,从提高图像特征描述能力入手,将具有局部光照和对比度不变性的相位一致性变换引入到红外与可见光景象匹配的特征表征中,以获得对噪声和局部形变较强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抗旋转的圆投影实现图像粗略匹配,然后基于Zernike矩推导出图像的互相关匹配重构函数并用来剔除错误匹配点,最后基于曲面拟合方法获得亚像素定位,从而实现图像精确与鲁棒匹配。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图像拼接是指将具有重叠区域的小视角、低分辨率的多张图像,经过相应的图像配准与融合算法,拼接成一张具有高分辨率、宽视角的全景图像。针对二维图像拼接方法,综述了将二维图像拼接技术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和总结了图像配准方法和图像融合方法。其中,图像配准方法涵盖了基于SIFT、SURF和Harris点特征的提取方法。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主要进展、典型算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最后,通过各种方法研究与应用情况推测,展望了未来图像拼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Fog and low visibility conditions have hampered aviation since its inception. Fog-related accidents are numerous, and canceled take-offs and landings due to fog and low visibility conditions (Cat III) have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act on airlines, parcel carriers and general aviation. Millimeter waves have good propagation properties in weather and give adequate spatial resolution when used to image the forward scene. Passive millimeter wave focal plane array cameras are new sensors which, integrated into future guidance and landing systems, promise to be an effective aid, or alternative, to existing technology for aircraft landings and take-offs under Cat III conditions. They can produce visual-like radiometric images at real time frame rates (up to 30 Hz), and are directly amenable to image fusion with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s. TRW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developing and productizing this technology both at the hardware and the system levels  相似文献   

14.
为自主、精确测量无人机的飞行速度,研究并发展了一种基于序列图像的无人机自测速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该方法利用无人机上已有的惯导装置、高度计和摄像机,在连续成像的条件下,通过匹配跟踪得到地面同名点在相邻两帧光学或红外实时图中的位置,利用飞行高度、姿态信息和成像帧频计算得到无人机的瞬时飞行速度。在无人机的匀速平飞段,通过大量数据拟合得到高精度的平均飞行速度。通过挂飞试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实时得到了小于0.2 m/s的测速结果,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为工程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检测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信噪比和对比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对碳纤维缠绕发动机壳体进行了数字射线DR成像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其他检测参数不变时,焦点尺寸和放大倍数对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影响较大;管电压、管电流和单帧积分时间对图像的信噪比有影响;管电压和管电流对图像的对比度均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不可分离小波框架变换为依托,对两个传感器在同一时刻获取的同一场景的图像进行融合。首先,对各原图像进行不可分离小波框架变换(NWF);然后,根据变换后系数计算图像的对比度量测,融合处理为基于对比度量测的系数选取过程,并对选取后的系数进行一致性校验;最后,对组合后的系数进行NWF逆变换,得到融合后的图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利用遥测信道准实时传输机载大面阵高速相机图像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大面阵高速相机图像准实时下传系统,分析了图像数据下传的实时性.该系统在记录高速相机原始图像的同时,可对图像进行抽帧、缩小画幅、压缩处理,并实时下传到地面用于监视.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在靶场试验结束后几分钟内,将关键时间段的原始图像逐帧下传到地面,实...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分割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于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成像特点不同,因此在航空监视领域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由于非下采Contourlet变换具有更好的方向性、较高的逼近精度和更好的稀疏表达性能,能有效的提取图像的特征信息。因此我们在非下采Contourlet域,以空间频率为度量标准对红外图像进行阈值分割,经过分割将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分别划分为目标区域以及背景,随后对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从而得到边缘区域,针对三个不同区域分别选择不同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通过两组不同灰度差异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实验,将基于像素点,窗口策略的融合算法和本文所提出基于区域算法进行了主观和客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分割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不仅能有效提取出红外图像中的目标信息还能有效的保持可见光图像的所反映的光谱信息,因此本文提出的算法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图像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对高场强中的纺丝细流以"爆炸"方式喷射所形成的踪迹图像进行高速采集的方法。选用逐行扫描方式的全帧转移型高分辨力面阵CCD摄像机与能够在极短时间内(1/100000 s)完成单场图像采集的采集卡,可以获得十分清晰的高速踪迹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