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对含潜入喷管、通道为矩形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准冷流模型内流场进行测量,研究了雷诺数和背壁空腔形状对背壁区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增大气流分离点向下游移动,回流速度增大,椭圆形后封头、直线形喷管背壁构成的背壁区回流速度比圆形后封状、台阶形喷管背壁大。对于潜入深度大的喷管,气流在燃烧室壁面分离,背壁区形成强旋涡;而潜入深度小的喷管,分离点会后移至后封头上,在背壁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喷管潜入段二维两相冷流实验设备,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清晰地显示了在潜入喷管进口背壁凹区旋涡的产生、稳定、消失,以及粒子的冲刷、粘贴、脱落、沉积等反复作用的复杂现象,它们与流动的雷诺数、粒子的含量和尺寸、潜入喷管进口处的形状和潜入深度、背壁型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潜入喷管背壁流场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冷模拟实验装置.利用引入外加烟雾以及片光照明的显示技术进行背壁区域的流动显示,并用照相机和摄象机记录显示结果.结果表明:在雷诺数较高、潜入度较大和喷管潜入部分型面为凹弧面条件下,背壁区域容易形成旋涡;同时,针对实验条件进行内流场的数值计算,实验和计算结果相比较,二者在定性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含潜入喷管发动机尾部流场冷流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含潜入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部流动特征,按照几何相近和气动相似原则设计了通道为矩形的二维冷流实验模型,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对燃烧室尾部气流的时均速度和湍流脉动速度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气流在潜入喷管入口上发生分离,再附点位于喷管前端部外侧,背部空腔内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回流区,流场的轴向和横向湍流强度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潜入喷管背壁区熔渣溢流沉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X射线诊断系统,观察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条件下潜入喷管壁区熔渣粒子的溢流过程。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潜入喷管背壁区熔渣生成沉积数据和图像,分析探讨了喷管潜入深度、喷管部面积对背壁熔渣生成和溢流过程的影响,为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二维缩比实验器,搭建了高速摄影平台,利用示踪粒子的散射作用,采用连续片光流动显示技术,对流场中的旋涡运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后向台阶处存在明显的流动分离,产生了旋涡。旋涡有规律地脱落,并在随主流向下游传播的过程中尺度逐渐变大;大多数脱落的旋涡撞击潜入式喷管潜入段发生破碎,其中一部分直接流出喷管,而另一部分进入潜入式喷管背区空腔内;少数脱落的旋涡由于大尺度旋涡运动的卷吸作用直接进入潜入式喷管背区空腔,而没有与潜入式喷管潜入段发生碰撞,研究结果可以提高对真实固体火箭发动机中流场的认识,并为数值计算方法提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苏万兴  李要建  陈升泽  李吉 《推进技术》2016,37(8):1529-1534
为了揭示潜入式喷管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基于VKI(Von Karman Institute for Fluid Dynamics)模型发动机,利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与脉冲衰减法,计算分析了潜入式喷管对涡声耦合特性及喷管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存在障碍物旋涡脱落的条件下,潜入式空腔能够加剧涡声耦合强度,继而诱发明显的压力振荡,含有潜入式空腔模型内的压力振幅是不含潜入式空腔模型下的4倍左右;潜入式喷管削弱了发动机的阻尼特性,无潜入式空腔的喷管阻尼比含潜入式空腔的喷管阻尼提高了8.6%左右,而且喷管阻尼随着潜入式空腔体积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减小趋势。潜入式喷管一般而言不利于发动机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轴对称喷管喉道面积射流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轴对称喷管,研究了喉道注气对喷管流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注气流量、注气角度、喷管扩张角等对喷管流动和内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喉道注气可以显著减小喷管流量,改变喷管有效喉道面积;喉道注气使喷管实际膨胀比增大,产生过膨胀损失,使推力性能降低;注气流量比较大时,喉道注气可以形成开放的回流区,使喷管实际的膨胀比减小,提高了喷管的推力性能。  相似文献   

9.
NACA0012翼型低雷诺数绕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槽氧气泡流动显示和PIV测速实验研究了NACA0012翼型在雷诺数为8200时的流动特性,重点炎注了翼型绕流结构随迎角的变化。研究发脱:分离点和分离翦切层形成旋涡的位置随迎角的增大而向上游移动,同时翼型上表面流动分离后形成的回流区尺寸随着翼利迎角的增加而增大。当流动再附于翼型上表面时,在再附点附近能够观测到展向涡的三维演化过程,并能观测到展向涡的局部配对现象。  相似文献   

10.
固体火箭发动机熔渣沉积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红军  方国尧 《推进技术》2002,23(5):366-369,374
为了探求熔渣沉积的机理,采用欧拉-拉格朗日丽相方法模拟带潜入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两相内流场。通过对发动机工作后期六个时刻的两相流动与粒子轨迹计算,得到了三种Al2O3重附着率(0.2,0.4,0.6)下的潜入喷管背壁熔渣沉积总量分别为0.14%,0.48%和0.91%。提出了减少熔渣沉积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1.
带射流冲击短扰流柱排内的流动和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安定  张丽  刘松龄 《推进技术》2002,23(3):226-229
用五孔探针测量了带射流冲击的短扰流柱排内的流场,并用压力扫描阀测量了端壁和柱面的压力分布,分析了在涡轮叶片尾缘区内射流冲击强化扰流柱排通道内换热的机理,研究发现,带射流冲击时流动在靠近扰流柱表面附近速度较大,在对称中心区域有大片低速区,压力系数远远小于无射流时情况,气流经过孔板后压力系数迅速下降,达到最小值,沿流动方向压力系数逐渐恢复。随喷射雷诺数增大,扰流柱表面的分离点位置后移,总结出了实验工况范围内带射流冲击的短扰流柱排内压力损失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经验公式,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受鸟类抬起羽毛控制分离流的启发,涡襟翼成为翼型大迎角分离流的控制措施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雷诺数下涡襟翼在控制翼型大迎角分离流动时的气动特性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涡襟翼在低雷诺数下能够极大地改善翼型的大迎角升力特性,其物理机理是涡襟翼将翼型主分离涡的涡心位置控制在离翼型更近的区域,且涡心位置的涡量得到大幅提升,使得涡心附近的低压特性影响到翼型上表面,而且涡襟翼能够将翼型上方前区的低压与下游的高压隔开;但是在高雷诺数(对应常规飞机雷诺数)下涡襟翼改善翼型大迎角气动特性的效果远不如低雷诺数情况,由此解释了为什么鸟类能够通过羽毛抬起提高升力特性,而常规飞机的涡襟翼只能作为阻力板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a 65 deg swept delta wing a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Vortex Flow Experiment 2 (VFE-2). Results obtained in low-speed wind tunnel facilities include oil flow and laser light sheet flow visualization, mean and unsteady surface pressure distributions as well as mean and turbulent velocity components of the flow field and close to the wing surface. Thus, field and near wall distributions of all components of the Reynolds stress tensor are available. Details of the delta wing vortex structure and breakdown phenomenon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Vortex bursting leads to specific spectral densities of velocity and surface pressure fluctuations characterized by narrow band distribu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helical mode instability of the vortex breakdown flowfield. Further, special emphasis is on the occurrence of an inner vortex detected for the low Reynolds number and Mach number regime. This inboard vortex results from a laminar separation close to the apex due to the spanwise pressure gradient in the area of relatively large thickness while the classical leading-edge vortex progressing from the rear part to the apex is fed from the turbulent shear layers shed at the wing upper and lower side.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帽罩冲击防冰结构的设计分析水平,对单孔冲击式帽罩前缘结构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分析了不同冲击孔径与不同冲击雷诺数对帽罩前缘速度流场、换热系数与努塞尔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冲击雷诺数一定的条件下,冲击孔径越大,射流核心速度和前缘壁面附近的气流速度越小,前缘冲击区形成的涡流团越大,当孔径D=6 mm时,小孔径冲击下前缘区整体换热效果不如大孔径的,而在滞止区的换热效果则要优于大孔径的;当D>12 mm时,孔径大小对壁面换热基本没有影响;在冲击孔径相同时,增大冲击雷诺数使得冲击射流、前缘壁面附近及侧壁曲面通道内的气流流速增大,冲击区内的涡流团则逐渐减小;冲击雷诺数的增大也增强了前缘冲击区的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15.
带装药裂纹发动机内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N-S方程基础上,考虑网格移动,建立了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的湍流控制方程组,并对带装药裂纹的固体的火箭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推进剂中裂纹深度,宽度、位置、角度等多种因素对发动机内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裂纹出口处流速高,大于主通道流速,在裂纹出口附近存在回流区;(2)当裂纹紧靠发动机前封头时,裂纹出口附近回流强度减弱,裂纹对发动机内的流动影响较小;(3)当裂纹深度与裂纹宽度比大于240时,裂纹内压强急剧升高,对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某1.5级高负荷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过校核的数值模拟手段详细探究了低雷诺数下表面粗糙度对其气动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光滑叶片,表面粗糙度为137.8时压气机性能提升最为明显,总压比、堵塞流量以及峰值效率分别提升4.01%、2.24%、5.34%.在整个表面粗糙度大小范围内,表面粗糙度布置在吸力...  相似文献   

17.
在静止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接近真实的带前缘涡轮工作叶片腔模型内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腔内斜肋引发的三维涡对换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倍肋高范围内, Y-Z 和 X-Y 平面上都出现了肋后涡,使得此处传热系数降低;在 X-Z 平面上,第2通道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涡,第3通道只产生一个涡.两个通道中的涡都占据整个横截面,这些涡增加了通道流阻.冲击和气膜流动主导了前缘通道内的换热,冲击产生的一对涡加强了流动掺混,促进了前缘吸、压力面上的换热,而高速的气膜出流推动了这一过程.相同流量工况下,第2通道带肋表面的平均换热和局部换热都是最好的,而光滑的第1通道总压降最小,综合换热性能在各个通道中最高.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各通道吸、压力面的局部换热和平均换热都增强,但压降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反旋进气混合式减涡结构流动特性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一种将反旋进气孔与减涡管相结合的混合式减涡器,数值研究了其减阻引气效果,分析了旋转雷诺数、无量纲入口质量流量对内部流场结构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混合式减涡器引气结构中,静压沿径向平缓降低,在周向分布均匀;随着无量纲入口质量流量或旋转雷诺数的增加,引气结构总压降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其中在高旋转雷诺数、低无量纲质量流量工况下具有突出的减阻性能,其对应的湍流参数为0.106 4~0.324 5。相比于简单盘腔,反旋进气孔式及管式减涡器的压力损失分别降低62.5%、60.5%,混合式减涡器可降低80.4%,体现出良好的减阻引气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了壁面不同展向间距粗糙元对近壁湍流拟序结构的影响。实验中粗糙元布置在氢泡丝前,其间距按如下两种排列设置:粗糙元直径的0、1和3倍,等间距1、2和4cm;每种情况粗糙元直径均为2.3、4和6mm。基于平均流速和水力直径的流动雷诺数从14000到48000变化。实验观测了光滑壁面和粗糙元壁面的近壁湍流拟序结构条带特征。发现:对于两种不同排列,相同雷诺数和相同粗糙元间距条件下条带有量纲间距均随着粗糙元直径增大而减小,条带有量纲高度均随粗糙元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雷诺数和相同直径粗糙元条件下条带有量纲间距均随着展向间距增大而增大,条带有量纲高度均随展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粗糙元壁面湍流条带有量纲间距均比光滑壁面小,条带有量纲高度均比光滑壁面大。研究结果对近壁湍流的流动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