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里”肼推进系统是落压式单组元系统,它用于轨道上升和保持。该系统由1个半膜贮箱、1个电爆阀、4个倾斜的4.4N 推力室、2个压力传感器、2个充气阀和1个加注泄出阀组成。最初的系统方案分析表明,在系统启动时存在着推进剂绝热爆炸的潜在失效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系统启动时水击引起的压力骤升程度,进行了一次试验。本文详细介绍了试验系统、步骤和结果。最后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针对“海星”推进系统的具体结论和针对小卫星推进系统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2.
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延寿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前卫星长寿命高可靠技术发展趋势要求,通过对制约单元肼推进系统产品设计寿命的各项薄弱环节进行梳理,主要从产品的任务完成能力、环境条件适应性以及各工作模式下的功能性能保证等方面开展延寿能力分析,同时结合在轨卫星的实际运行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得出基于当前设计和工艺水平下推进系统可达到的10年在轨寿命能力.在此基础上,给出进一步提升延寿能力的研究验证建议,主要从提高单元推力器比冲、提高推进剂剩余量测算精度、开展非金属密封件长期承压条件下的密封可靠性试验、开展压力传感器的抗辐照加固设计优化、开展全寿命期间的系统性能定量评估试验等方面开展研究和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3.
何永英 《火箭推进》2012,38(5):18-23
从供配电保护、故障隔离和安全裕度设计等角度针对现有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在安全性设计上采用的措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其在现有卫星上的具体实现以及地面或在轨试验验证情况进行说明。通过分析总结,给出了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安全性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动器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用于调控工作过程的关键组件,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为研究自动器管路系统的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根据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中流量调节器、单向阀两种典型自动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国产自主化系统仿真软件平台MWorks,采用Modelica语言搭建流量调节器—管路系统和单向—管路系统模型,并分别开展了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仿真求解。考虑到MWorks以时间为仿真变量,为实现频域特性求解,将拉氏算子设置为全局变量,并通过拉氏算子与频率的关系以及频率随仿真时间变化的函数,得到频域参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MWorks中可通过以拉氏算子为变量的陈述式方程或传递矩阵形式的频域数学模型来构建液体火箭发动机组件频域模型,并可通过组件连接的方式完成系统动态特性仿真,且仿真结果满足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5.
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落压工作特性的数值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磊  周红玲  孙冰 《上海航天》2007,24(2):42-46
以风云三号(FY-3)卫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落压工作特性的数值仿真法。根据简化的推进系统物理模型,建立了贮箱、管路、自锁阀与过滤器,以及推力器的仿真数学模型。计算了四种不同工况下的落压工作特性。计算结果与FY-3卫星推进系统热试车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两者相当吻合。由此验证了该数值仿真法的准确性和工程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NASA 工程探索系统包含有为未来的运载器提供技术的计划,该运载器以先进的化学和电推进火箭为动力。本文讨论该系统的化学推进和载货推进两部分,以及对这两部分的要求和目标。对已列入计划或正在进行的活动作了概述,并详细讨论了保障或进行探索活动的新进展。特别是对 NASA 的先进轨道转移器推进技术,作为探索系统中化学转移推进技术的先驱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形处理的全数字式自动测距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采用的信息匹配滤波器、波形采集和数据传输、波形分析等技术。给出了该系统的实验、雷达外场校飞试验和靶场精度校飞试验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原理正确,功能及扩展能力强,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8.
超音速战术导弹一般采用常规固体火箭发动机,有时也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随着对导弹的各种新要求的出现,目前越来越重视提高导弹发射装置的生存能力。这种生存能力可以通过增大射程、提高速度或降低可见性等措施来提高。能够通过增大射程和提高速度来改善导弹系统性能的推进系统有如下几种:脉冲式火箭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和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或空气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本文介绍了几种吸气式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SEP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火箭发动机和卫星推进系统厂家,文中介绍了SEP公司的几个 试验中心,所研究的几种轨道平台,对SPOT卫星的推进系统及表面张力贮箱也俾了介绍,并对几个突出的技术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马俊 《上海航天》1996,(2):61-63
为了对某航天产品的焊接焊缝的熔深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动氩弧焊焊接设备的控制器作了改进,并设计了一套控制电路。实际应用证明,改进后的设备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并可用于非接触引弧的各类直流焊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