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陨石坑是由小行星撞击地表形成的,其特点是在坑周围产生一圈环形山。在中国也有很多陨石坑,从卫星图片上看,中国最大的陨石坑要算是华北陨石坑了。这个陨石坑以山东泰山为中心,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了。它的环形山已被风雨侵蚀得千沟万壑了,而坑体也已被顺流而下的黄土填平了。环形山的东半部分因大陆漂移而成为日本列岛。北京、开封都在这个陨石坑的边缘上。在华北陨石坑的北边,有一个不规则的陨石坑,现在已经看不出痕迹了。而在华北陨石坑的南边也有一个陨石坑,这个陨石坑在卫星图片上很明显。可以想像:数亿年以前,一颗很大的小行…  相似文献   

2.
曹军 《太空探索》2001,(9):16-17
月亮是地球的近邻,古往今来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虽然现代科学已经证实月面上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欣赏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句。 月亮也是最美丽的天体之一。许多人将他们的望远镜所对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月亮。由于没有大气,月亮表面的细节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 月亮表面构造形态主要有月海、月陆、环形山(月坑)、山脉和月溪、月谷等。  相似文献   

3.
行星冲日     
《飞碟探索》2008,(5):5-5
太阳系中最“魁梧”的行星——木星将于2008年7月9日冲日。届时,天文爱好者通过肉眼便可以在晴朗的夜空看到木星,它是7月星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还可清晰地看到木星的大气条纹和环绕在它周围的4颗伽利略卫星。  相似文献   

4.
自从伽利略把自制的望远镜对准月球时起,这颗由无生命的岩石构成的地球卫星便开始变成生机勃勃的活天体。 19世纪末,几乎每天对月球静海中环形山上空的观测都会有惊人的发现,曾记录下在其中一个环形山的谷底出现类似星状闪光和脉动式蓝色火光现象,而且迄今为止从未停息过,有时,这些发光体似乎朝环形山边缘陡峭的峰顶缓慢“攀爬”。  相似文献   

5.
小号 《国际太空》2007,(12):39-3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007年11月7日公布了正在环月观测轨道上运行的“月女神”拍摄到的月球视频资料。有关视频是于10月31日从距离月球表面约100km的高空分2次拍摄而成的,每次时长约8min。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还公布了从视频资料中获取的3张静止图像,从中可以看到环形山、沟壑等月球表面地形。  相似文献   

6.
1972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的偏远山区,旅游者发现了十分奇怪的岩画。闻风而至的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考古学家仔细地研究了岩画,但没有找到丝毫有人居住过的痕迹。所有岩画和找到的物品几乎都应是公元8世纪的。其中有被称为“罗盘”的物品,不知以何工艺制造,上面覆盖着象形符号,有的陶器上也有同样的符号。让考古学家惊奇的是,岩画的风格与美洲大陆上发现的其他绘画毫无共同之处,而工艺物品都具有极端的神秘性,怀疑源自外星人。因此,整个有考古发现的峡谷被定为美国联邦政府的财产,具体地说,被定为国家安全部门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7.
左江岩画猜想江先华广西西南部有一条河流:左江。在左江流域沿江两岸及其附近的断崖峭壁上,保存着许多珍贵的谜一般的古代文化遗迹——岩画。其中以宁明县耀达花山和龙州棉江花山的岩画最具规模,其图像最多,场面也最为壮观。左江岩画图像以人像为主体,间有器物和动物...  相似文献   

8.
1月份,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的古谢夫环形山和梅里迪亚尼平原相继着陆,它们将进行为期3个月的火星漫步,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寻火星上水的踪迹。由于水是生命存在原必要条件之一,也是未来人类登陆火星所必需的生存基础,因而火星上是否有水对于人类的火星探测与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巨石狂舞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著地矗立在这个古老星球上的每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类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是谁创造了这魔幻般的一切?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拥有的究竟是怎样的能量?对我们而言,这些依然是一个无从知晓的过去。然而,面对如此“国际化”的巨石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猜测: 在遥远的过去,这些巨石文化的创造者从他们的外星老师那里得到了灵感和技术,从而不约而同地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舞动了巨石的精灵……  相似文献   

10.
荒漠涂鸦     
戴清 《飞碟探索》2008,(5):35-36
那些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奇妙的岩画,是洪荒时期的艺术作品,也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呈现出人类社会悠远的历史、神秘的认知与独特的生活理想。在远古时期,这些或许是人们随心所欲的涂鸦之作,但在后世,却成了震惊世界的艺术杰作,也成为人类最为隐秘的文化符号和研究人类远古生活与文明进程的标本。在阿尔及利亚纳杰拉高原的边界上,就有这样一处世界遗产遗址。这个岩石山丘保存了14000年前~2000年前的数千幅风格各异的岩画,  相似文献   

11.
自从美国的第一颗军用卫星“发现者”问世以来,科学家们有机会把科学仪器放在保密卫星上进行试验。除极少数外,这些试验实际上是未曾公布于众的。有许多试验,利用了大多数军用卫星采用的极地轨道之优点,而在六十年代中期,NASA的民用卫星一般是不能达到这种轨道的。携带的仪器曾用以绘制低高度粒子沉降辐射区域图和高高度核试验造成的人工辐射区域图,如同探测高层大气一样,探测了极光辐射。在第一次空间测地研究中曾使用西科尔卫星。试验仪器通常安装在阿金纳发动机的后部。  相似文献   

12.
先民们给我们当今的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最为著名的就是一些史前时期的岩画.其中以欧洲的西班牙等地的岩画较为出名.其实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当地的土著人也曾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岩画艺术品,这些作品中展示了动物、人类、神灵和一些至今尚不明白其内容的奇怪符号.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说,一颗有着大而深的凹坑的小行星,可能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行的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的发源地。科学家首次在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拍摄的灶神星的照片上,看出一个宽459千米、深13千米的巨大的环形山,这个环形山的宽度与灶神星531千米的直径几乎相...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象程序可视化类图的逆向自动生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逆向构造程序类模型的基本规则, 并且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绘制的、基于继承关系的层次型类图结构(inheritance-layered class diagram).在这种层次型类图上,可以清晰地展示程序中的对象类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关系、组成关系和关联关系等,并可以直观方便地对程序中定义的对象类进行各种相关性或依赖性分析.文中还介绍了一个根据上述规则和方案实现的实用工具SafePro/Re-OM.  相似文献   

15.
柯永亮 《飞碟探索》2012,(11):57-57
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平原的梵尔卡尼卡谷地山崖的斜面上,雕刻着无数幅彩色素描画。这里的露天画廊长达25千米,年代被确认为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000年.处在新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期。目前已发现的绘画作品有17余万幅,刻在约1000座石崖中。据推测,这是新石器时代就居住在这里的阿尔卑斯山部族人所为。这些古代画家的创作,无论是题材还是造型均十分引人注目。对于到处寻找外星人踪迹的德国学者艾尼赫·杰尼肯来说,这里的几幅岩画自然不会被忽视。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3日晚11时35分左右,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孤独旅行之后,地球人的使者——美国航宇局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赤道以南15度的古谢夫环形山。这是一趟4.8亿千米悲壮的单程航行——勇气号只有出发,却再也无法归来。十几分钟后,它就向地球发回了第一条信息。几小时后,  相似文献   

17.
王麟 《飞碟探索》2003,(1):28-29
南非的巴伯顿山区是地球上生态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1500多种植物、350多种鸟类和80多种其他动物。在那里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岩石。巴伯顿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地区之一,只有格陵兰岛上的伊苏阿岩比它的历史更悠久。科学家们希望从这些岩石中找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迹象,也许它们是以细菌的形态存在着。关于生命起源的实验生命起源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但直到1922年才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前苏联生化学家亚历山大·奥巴林在这一年的莫斯科植物学会会议上提出了他的理论,但没有人理睬他。193…  相似文献   

18.
看看你的周围。墙壁、你坐的椅子、你自己的身体——它们似乎全都是真实的、立体的。然而,有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在宇宙中看到的一切——包括你我——可能只不过是一幅全息图罢了。(全息图是以激光为光源,用全景照相机将被摄体记录在高分辨率的全息胶片上构成的图,它以干涉条纹形式存在。全息图是一种三维图像,它与传统的照片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照片呈现的是真实的物理图像,而全息图则包含了被记录物体的尺寸、形状、亮度和对比度等信息。)  相似文献   

19.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2,(1):64-65
直到去年,太阳已经异常宁静了好几年。现在,它终于再次进入活跃期,11月中旬人们发现太阳上出现了一个空前巨大的黑子群——AR1339,就在照片偏右处。这张照片是用特殊的滤镜(Hα滤镜)拍摄,再套以伪彩色而生成。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遍布于太阳表面的针状体,还有众多在日面边缘闪烁着的日珥——它们与圆面上的亮条纹其实是同类。太阳磁场活动在未来几年将达到极大,太阳黑子以及磁场活动会越来越密集,它的表面也会越来越精彩。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28日晚上,我到邻居家串门,大约四五分钟的时间,便听到爱人喊我,我也没在意。她还是不停地喊:“快看,天上那是什么?”我是一个天文爱好者,有一架天文望远镜,所以周围的邻居朋友只要一有关于这方面的事都会叫上我。听到她的喊声,我一下子便冲出了门,向天望去。这时门口已有七八个人在观望,在天空北上方有一不明物体在向西北方向移动。可明显看到它在动,此时观看就像一片云遮住了圆圆的月亮一样。那东西可以说是一圆形的云,有盘子大小,很亮很白。在晴朗的夜空下,它很醒目。当时我看了一下表是21时10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