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许用一种方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支线和公务航空发动机的维修,但其目标是相同的:用一个可靠、经济和可预测的计划确保飞行安全.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部分支线航空公司和越来越多的公务机经营者都将发动机委托给发动机制造商(OEM)和独立的维修企业(MRO)来实现上述目标.通过签署10~15年的长期维修协议,经营者可以通过按每飞行小时固定付费的方式预测维修开支. 现在,首批签署的协议已到期,而世界各地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运营商出现.为了竞争这些业务,OEM和MRO提供的服务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内容和选择.而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对经营者也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2.
详细地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6家航空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经过多年的试点,飞机制造商(OEM)和维修企业(MRO)纷纷开始将无线射频(RFID)技术引入其生产经营中  相似文献   

3.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英文缩写SSAMC)是国内第一家致力于CFM56系列发动机专业维修,修理和大修(MRO)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OEM(原始制造厂)参股的CFM56发动机修理厂。SSAMC当前的股东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  相似文献   

4.
<正>在数字化时代下,发动机维修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因为利用数字化维修技术可使维修周期更短、维修成本更低,但同时数字化维修技术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如预测性维修不能有针对性的排故,降低了维修效率。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发动机在销售时就签订了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售后支持协议,独立的发动机维修企业便将业务重点放在了利用现有技术开展发动机维修。与此同时,OEM正在为新一代发动机开发新技术,建立新流程,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飞行小时协议的价值。对于新一代发动机而言,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5.
据《航空周刊》预测,2020年商用飞机发动机售后市场的MRO总支出将跃升至347亿美元,其中窄体飞机发动机MRO总支出的占比将达到42%,返厂维修量将激增,许多MRO供应商在全球的车间内将全年12个月的产能都调至接近最大。鉴于这种产能供不应求的局面,发动机OEM和MRO企业都在不断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6.
<正>国内航空公司在航材互援与维修合作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部附件维修企业之间的合作却很罕见。随着后疫情时代供应链紧张的情况进一步加剧、OEM在技术资料和备件供应等方面的限制加剧以及各个MRO之间因为资源不平衡带来的维修成本差异愈发明显,维修企业之间合作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本文将从资源共享、修理外委、能力共建、委托采购和修理方案的推广等五个维度探讨部附件维修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制造商(OEM)和独立维修供应商正以创新的方式来赢得发动机售后服务市场,并改进其按飞行小时付费和"时间 航材"的维修计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售后服务模式的变化促进了航空航天业的快速转变. 航空公司和运营商希望从发动机制造商(OEM)得到更多的支持,由此导致两种商业模式产生了更多的一致性,OEM最终想得到的是能与客户长期的合作.除了在设计时提出各种要求,OEM还需要客户在接收了发动机后,继续与之合作以了解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快速变化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航空公司、制造商(OEM)和服务供应商(MRO)都在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力争成为市场的赢家.  相似文献   

10.
首届亚洲MRO会议结束后,我们请泰雷兹航空电子(北京)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销售经理夏劲松先生谈谈对这次香港MRO会议的印象。夏劲松认为,这次会议的与会者的参与程度远高于举办者的预期目标,从参加者人数上也反映了企业的热情非常高。可见原设备制造商(OEM)、航空维修企业(MRO)和航空公司等对维修市场既有热情,也有信心。总的来说,这次会议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会议。在谈到为什么OEM对MRO如此看重时,夏劲松说,一是因为新飞机的业务是有限的,尽管新产品的量没有萎缩,即备件数没有减少,但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在萎缩。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