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BAg25CuZn钎料钎焊不锈钢的钎缝组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用BAg25CuZn钎料火焰和炉中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的钎缝组织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对两种钎焊方法焊态和退火状态钎缝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钎焊方法所得到的钎缝组织均由富铜相、富银相和伪共晶组织构成,但由于两种钎焊方法的冷却速度不同,造成钎缝组织的形貌有较大差别,退火处理有利于钎缝组织均匀化.  相似文献   

2.
静触头焊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起动机电磁开关静触头焊接的多种焊接方法.对用氧-乙炔钎焊、电阻钎焊,铜与低碳钢电阻扩散焊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指出了利用电位差进行铜与低碳钢电阻扩散焊是较好的焊接方法.  相似文献   

3.
飞机上使用的电缆,一般是铜电缆和铝电缆。电缆与铜端子的连接,以前均采用冷压接的方法。这种工艺方法制成的接头,接触电阻大,尤其是铝电缆和铜端子压接后的接触电阻更大。由于接触电阻大,发热量大,电缆的使用寿命短。我厂在新机试制中,采用了铝电缆。但是铝电缆和铜端子的压接有上述缺点,必须采用新的工艺方法,用钎焊来代替压接。铝钎焊是困难的。它的主要困难在于铝表面有一层硬而难熔化的氧化膜,它阻碍了焊料与纯金属的接触。这层膜虽然很薄却是一种非  相似文献   

4.
钎焊技术作为特种连接技术的一种,在制造复杂精密结构和新型耐温材料的连接方面上具有独特优势,开展陶瓷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以及新型高温合金等材料及构件的钎焊技术研究将是航空领域钎焊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钎焊料是实现卫星钛导管安装位置氩气保护高频钎焊的三大技术关键之一。本文简述了用于卫星钛导管钎焊的钎焊料试验研究结果。通过对Ti-Cu-Ni、Ti-Zr-Ni、Ag-Al-Mn和49Ti-49Zr-2Be等钎焊料与纯钛的钎焊工艺性能试验、接头与无水肼介质的相容性试验、接头强度试验等比较,确定了用于卫星钛导管钎焊焊料的化学成分(10-20%铜、14—25%镍、余为钛)和熔化温度(890—920℃)。钛导管接头,用该钎料在氩气保护下进行高频钎焊时,能满足卫星钛导管的各项技术要求,可代替钛锆铍钎焊料用于卫星钛导管的钎焊。  相似文献   

6.
TC4/72Ag-28Cu 钎焊组织及Ti-Cu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钎焊温度1103K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钎焊时间对TC4/72Ag-28Cu/TC4钎焊接头组织及分布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钎焊时间较短,扩散到界面的Ti、Cu在冷却过程中通过共析转变形成了Ti2Cu化合物;钎焊时间大于某一临界值,由于母材中Ti大量向钎缝中溶解及在界面Cu相对浓度的降低,使钎缝中Cu全部固溶在Ti中,最终Ti2Cu化合物消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临界钎焊时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在伺服阀的制造中经常遇到弹性合金零件和弹性材料铍青铜零件利用钎焊方法连接在一起,对于含铬元素的弹性合金和含铍元素的铜合金钎焊,特别是低温钎焊却是相当困难的,这是由于零件表面存在着坚固、致密的氧化铬膜和氧化铍膜.要想获得高强度的焊缝必须在钎焊中利用机械的、化学的或其它的方法除去零件表面的氧化膜.即使在钎焊以前除去了氧化膜,但在钎焊过程中由于加热零件表面又生成了一层氧化膜,同样会影响钎焊质量.我所生产的伺服阀中的位置反馈杆组件,是由位置反馈杆(材料为3J_1)与安装座(材料为QBe2)组焊而成.该组件是伺服阀中的重要部件.曾直接用烙铁钎焊未达到设计要求,后改用电子束焊,虽然满足了设计要求,但造价太高.为了既简便又可靠地解决上述材料的低温钎焊问题,提出了将反馈杆和安装座两种零件进行活化一镀覆处理后再进行低温钎焊的工艺方法,经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铜─钢扩散钎焊的机理、焊接工艺参数、焊缝可达到的指标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平板模盒、身部试验件的焊接及焊后试板的分析、试验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铜─钢推力室身部扩散针焊的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为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导向数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的真空电子束钎焊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电子束扫描轨迹、扫描方式、能量配比等进行离线编辑和在线调节,实现复杂结构真空电子束钎焊及其焊接过程的全自动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0.
文摘某管道法兰由镀镍不锈钢管与铝管通过钎焊的方式焊接而成,力学试验过程中钎焊缝部位发生开裂导致泄漏。通过断面形貌观察、能谱及金相分析发现,法兰钎焊焊缝界面处生成了10~20μm厚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层,分析认为焊缝发生开裂的原因是焊接过程中焊缝界面处反应过度生成了较厚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层,焊接接头偏脆因而试验过程中在试验载荷作用下发生脆性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