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NASA"黎明"探测器3月6日抵达其探测任务的第二站谷神星,进入绕这颗矮行星运行的轨道,成为首个绕矮行星做轨道运行的探测器和首个先后绕地月系统以外两个天体做轨道运行的探测器。该探测器是2012年9月离开其首个探测目标灶神星小行星的。当时它利用其氙离子推进系统挣脱了灶神星的引力,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轨道,踏上了向谷神星转移的旅  相似文献   

2.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2,(10):51-53
美探测器启程转往谷神星NASA"黎明"探测器9月5日凌晨利用其小推力氙离子推进系统挣脱了灶神星小行星的引力,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轨道,踏上了飞往其下一站谷神星的旅程。探测器将通过小行星带向谷神星转移,2015年初到达谷神星。"黎明"探测器发射于2007年,2011年7月进入绕灶神星运行轨道,对这颗巨型小行星进行了13个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1,(10):62-64,F0003
灶神星是小行星中的明星,它是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中唯一一颗可在地球上直接用肉眼看到的小行星,直径约为483千米,质量大约占所有小行星带天体的9%。研究这颗直径500千米的小行星,有助于了解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4.
谢懿编译 《航天》2011,(10):50-53
美国航宇局的黎明小行星探测器在2011年7月抵达了小行星灶神星。关于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它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33-133
2007年7月7日,NASA宣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原定本月升空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推迟至9月发射。探测器将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开始对太阳系中两颗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和谷神星的深探索进程。探测器预计在2011年抵达灶神星并围绕此星开展观测研究,此后,它将于2015年飞至谷神星周围对其探测。据认为于46亿多年前形成的灶神星和谷神星保存了它们的原始记录,由此可揭开小行星演变和这些天体形成条件之谜。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时间2015年3月6日20点39分,"黎明号"探测器经过近8年、49亿千米的飞行,抵达矮行星谷神星。继2011年探测岩石质灶神星后,"黎明号"将对冰质谷神星进行为期14个月的科学探测,以增进人类对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了解。"黎明号"探测器是第一个环绕主小行星带天体的探测器和第一个在一次任务中先后环绕两个地外天体的探测器,也是第一个矮行星探测器。该任务是NASA第一次采用离子推进作为动  相似文献   

7.
袁越 《中国航天》2000,(4):29-30
美国航宇局的近地小行星交会 ( NEAR,简称“尼尔”)探测器 2月 1 4日在茫茫太空中多游荡了一年后 ,终于进入了围绕爱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这是人类制造和发射的航天器首次成功地进入围绕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在此之前 ,人造航天器已进入过6个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这 6个天体分别是地球、月球、太阳、火星、金星和木星。尼尔的成功入轨 ,使爱神星成了第 7个有人造航天器环绕其飞行的天体。首次尝试尼尔是美国航宇局在其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下发射的第一颗探测器 ,重80 5公斤 ,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设计和建…  相似文献   

8.
子力 《中国航天》2007,(12):38-4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小行星/矮行星探测器9月2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成功,将执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探测任务,对小行星带中最大的两个天体灶神星小行星和谷神星矮行星进行探测。除因一艘船意外闯入大西洋上的火箭落区而使发射推迟了14分钟外,当天的发射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1,(4):46-47
NASA“信使”水星探测器的主推力器3月17日点火工作约15分钟.使探测器减速进人绕水星运行的大椭圆轨道.成为人类绕水星做轨道飞行的首个探测器。接下来的一年里.探测器将对水星这颗太阳系中最靠内的行星进行研究.测绘其表面.并研究其成分、磁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6,(6):45-45
经过4亿公里飞行,欧空局价值2.2亿欧元的“金星快车”探测器4月11日进入绕金星运行的轨道。为减速入轨.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了51分钟。它先进入近心点400公里、远心点35万公里的大椭圆极轨道,随后又在5月7日进入近心点250公里、远心点6.6万公里的工作轨道,将在6月4日开始科学观测。作为欧洲首颗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将用486个地球日(2个金星日)研究金星稠密而炽热的有毒大气。  相似文献   

11.
张雪松 《航天员》2014,(5):31-34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3月2日自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它包括一个主轨道器和一个着陆探测器,着陆器叫“菲莱”。“罗塞塔”探测器计划用于对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进行探测。这颗彗星轨道周期约6.45年,运行远日点8.497亿千米,可以说是太阳系内的活化石。欧空局的科学家们为了完成“罗塞塔”探测器的交会绕飞和着陆探测任务,为它设计了极为复杂的轨道,而探测器接近彗星后的轨道控制,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2.
章园 《航天员》2013,(1):14-17
小行星是指不易挥发出气体和尘埃,在太阳系里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小行星由岩石或金属构成。开展载人/非载人的小行星探测活动将为我们应对小行星撞击,探索宇宙演化和生命起源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9月5日从直径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近处掠过.首次开展了科学观测工作。2004年发射的该探测器耗资10亿欧元。它从仅8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从斯坦斯小行星旁飞过。目前“罗塞塔”正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内穿行.将在2014年5月同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交会.并把称为“菲莱”  相似文献   

14.
王晓晖  闻新 《航天》2013,(11):60-61
太阳系中的3“M” 在太阳系中,有三类英文名称以“M”开头的小天体经常让人产生混淆,这三类小天体分别是流星体(meteoroid)、流星(meteor)和陨星(meteorite)。流星体、流星、陨石,都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在不同状态与情形下有不同的名子。流星体是太阳系内颗粒状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尘,大至巨砾,但通常比小行星要小得多。它们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旋转,而是在太空中以任意路径运行。多数流星体是由小行星、彗星、自然卫星等天体在撞击或分裂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日本的“辉夜姬”月球探测器是阿波罗时代之后最复杂、规模最大的月球探测任务。“辉夜姬”于2007年9月14日由H-2A运载火箭送入调相轨道.10月4f3进入绕月轨道.10月18日进入对月观测轨道——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月球极地圆轨道。它于2009年6月1113按计划撞击月球.完成所有使命。  相似文献   

16.
谢懿编译 《航天》2010,(10):60-63
借助行星的引力,探测器可以在不使用燃料的情况下游历于太阳系。 在过去的十年中,意在改进航天器轨道的科学家在太阳系中发现了一种“底层”的结构。但它并不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描述的行星和卫星精确地绕太阳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6,(5):48-48
美国航宇局去年8月12日发射的“火星侦察轨道器”(MRO)已于3月10日成功完成精细的入轨机动动作.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离表面最近点的高度约420公里。入轨动作是MRO此次飞行中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在人类此前发往火星的探测器中。只有65%成功入轨。不过,该探测器在开始执行其2年的科学观测任务之前.还要再用近7个月的时问调试仪器,并通过气动制动把周期为35小时的偏心轨道调整为周期2小时、高321公里的近圆形轨道。气动制动中,探测器将数百次地进入火星上层大气.利用大气阻力减速,从而改变轨道形状.但又不能让探测器受热过重。  相似文献   

18.
美国“火星奥德赛”轨道探测器已获准再工作两年.即到2010年9月。2001年飞抵火星的该探测器是目前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6个探测器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它第三次进行为期两年的延寿。  相似文献   

19.
在太阳系中,运行到地球附近的近地天体(NEO)存在着撞击地球的危险.实际上地球自诞生以来就常受到这些天体的撞击,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到近代的通古斯大爆炸,以及2013年发生在俄罗斯的陨石撞击事件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这些近地天体中,包括一些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运行到地球附近的小行星(近日点q<1.3AU),我们称之为近地小行星(NEA).  相似文献   

20.
<正>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上携带的"菲莱"着陆器2014年11月12日成功地在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表面上实现软着陆,成为在彗星表面上登陆的首个人造探测器。此次着陆使67P彗星成为人造探测器登陆造访的第7个天体。另6个天体分别是金星、月球、火星、土卫六以及爱神星和丝川小行星。欧空局局长多尔丹称,继成为首个进入绕彗星运行轨道的人造探测器之后,"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现在又再次被载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