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1,20(5):48-48
据中国航天网2011年7月22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担的我国火星着陆探测任务3项重大课题顺利通过国家国防科工局“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课题验收。这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总体技术及集成演示验证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5,(7):47-47
俄罗斯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主任兼总设计师波利斯楚克称.俄正在为2015年前的两项火星无人探测任务做准备。第一项任务定于2009年10月开始进行.其中包括一个火星轨道探测器和一个将落到火卫一表面上的漫游车,漫游车将在火卫一上工作3年.以采集土壤样品,并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3.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9,(8):46-46
宇宙神5—401型火箭6月18日在卡角发射了“月球侦察轨道器”(LRO)和“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LRO轨道器由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研制.重约1吨.装有6台科学仪器和一台技术验证装置。它经4.5天的飞行后进入绕月轨道.调试后进入高50公里的主探测任务轨道,将先开始1年的基本观测.并可能将工作时间延长数年.  相似文献   

4.
晓秦 《中国航天》1996,(5):23-25
美选定发现计划中的第四项任务晓秦美国航宇局已确定了发现系列空间探测计划中的第四项任务。这次任务所使用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共需耗资1.996亿美元,卫星称作星尘(Stardust),由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设计,将采集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原始物质并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0,(11):15-15
嫦娥二号卫星的一项关键任务是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如果试验成功,中国深空测控体系将进入"3G"时代。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深空探测样品封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样品进行真空封装是深空探测取样及返回任务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它能够成功维持样品成分原态。文章提出了一种能够符合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样品封装技术,其封装机构由复合式开合机构及火工锁紧机构组成,是一种极低漏率、高可靠的多层金属真空密封容器。通过对这种复合式开合机构和火工锁紧机构的特性方程的推导,对多层金属真空密封的材料匹配等机理的分析,确认这种新型的样品封装技术的原理是正确和可行的。最后对原理样机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封装机构的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样机的密封性能良好,设计具有创新性及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10,(10):26-26
<正>嫦娥二号卫星完成预定的试验验证和科学探测任务后,这位"二姑娘"将有怎样的打算?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了三种可能的结局。黄江川告诉记者,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8.
袁越 《中国航天》1999,(11):26-27
欧洲空间局最近公布了罗塞塔彗星探测任务经过修改后的技术细节。罗塞塔探测器将在2012年与一颗名叫沃塔宁的彗星交会,并将把一个着陆装置释放到该彗星的表面上。与此同时,美国航宇局因为预算原因而取消了一项类似的探测任务。彗星是人类可以探测到的最为原始的天体。彗星探测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太阳系的起源。罗塞塔计划是欧空局地平线2000长期空间科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耗资巨大,共需花费10亿欧元(10.2亿美元)。它将利用欧空局以前发射的吉奥托探测器的探测结果。吉奥托探测器在1986年成功地从哈雷彗星近旁飞…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4,(3):52-52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奥斯塔片科3月4日接受《俄罗斯报》采访时说,发展无人月球和火星探测器技术将是新的俄联邦航天计划的工作重点。月球探测第一阶段将包括3项任务。作为第一项任务,已长时间推迟的“月球”25定于2016年发射,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另两项任务将分别是2018年发射的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和2019年发射的携带寻找水冰用的钻探工具的一个极区着陆器。第二阶段将涉及采集月球土壤样品并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10.
火星探测任务对环境模拟技术的需求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星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点领域,任务特点决定了火星探测器发射前必须在地面进行各种验证试验。随着火星探测任务的持续深入开展将对环境模拟技术提出新的需求。文章在回顾了人类火星探测的历程之后,展望了未来火星探测任务的可能形式,分析了各种环境的地面模拟方法、试验技术所遇到的新挑战,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空航天局9月15日宣布选定一项无人火星探测任务,用于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提供火星大气、气候史和潜在适居性的信息。这项任务称为“行家”(MAVEN.由英文“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缩写而来).是“火星侦察兵”计划下的一项任务,耗资4.85亿美元.定于2013年底发射。火星一度有较稠密的大气.  相似文献   

12.
张文雁  王晓晨 《航天》2013,(11):19-20
嫦娥二号任务的实施,取得了多项工程创新成果、卫星研制技术突破和科学研究成果,不仅保证了圆满完成科学探测任务和一系列技术验证和深化科学探测任务的实施,有效降低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风险,还将有力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跨越和月球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成果主要有:六大工程技术创新成果 与嫦娥一期工程相比,嫦娥二号月球探测任务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任务更加艰巨,风险性更大,必须实现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全体参研人员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创新理念,创新思维,通过任务的实施,第一次实现直接发射转移轨道技术、第一次采用X波段测控技术、第一次采用新的信道编码技术、第一次开展姿态测量图像敏感器导航试验、第一次实现距月面15千米环月稳定飞行、第一次采用数字化深空应答机、第一次实现姿控敏感器的姿控确定和科学探测功能应用,完成了六大工程目标,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自2007年10月24日发射至今,已完成一年的在轨运行和探测任务,共获取了1.37TB科学探测数据,顺利完成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和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等4项科学任务。科研人员利用星载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探测数据,制作完成了我国首幅全月球影像图(封底)。  相似文献   

14.
萤火一号火星轨道器开环追踪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计划于2009年10月和俄罗斯的火卫一采样探测器一道发射升空。萤火一号将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并验证深空导航测控与通信技术。与常规的火星探测任务不同,该探测器的轨道与位置测量主要利用天文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开环跟踪测量技术、差分单程测距测速技术、同波束干涉测量技术以及单程Doppler测速技术承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9,(10):45-46
NASA莫斯科办事处负责人鲍曼8月25日在一次国际航空航天会议上说.NASA已邀请俄方联合开展一项载人火星探测飞行。俄眼下打算在未来某个时间开展自己的载人火星探测任务。鲍曼说,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应利用国际空间站项目所取得的成就,机组人员应来自多国。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8-128
据美国今日航天网站2012年2月17日报道,印度太空界正在考虑一项金星探测任务。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官员M.S.Anurup在第17届国家太空科学座谈会上宣布了这一计划。ISRO的初步研究指出,印度将在2015年5月20日发射金星探测器,10月到达金星。该探测器可能会携带5台科学仪器,可使用改进型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XL)或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或其新型号(GSLVMark3)发射。这一任务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金星大气层,还将对检验类地行星的起源和演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贾贺  荣伟 《航天器工程》2013,22(4):109-115
对欧洲航天局(ESA)火星探测的ExoMars 2016计划进行了概述,着重分析了进入、减速、着陆验证任务的关键环节,详细分析了进入、减速、着陆验证的任务组成、任务目标、任务规划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等。结合我国火星探测目前的技术状态,需要针对进入、减速、着陆各关键技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适时开展相关的试验验证。首先完成整个火星探测进入、减速、着陆平台的验证与研制,再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火星探测科学任务研究。文章所述内容和分析可为我国下一步开展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9,(7):40-40
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在结束月球探测使命后.于日本当地时间6月11日3时25分在地面控制下成功地落到月面预定区域.撞击位置在南纬65.5度、东经80.4度的吉尔月坑附近.处于月球正面的东南部分。探测器的两颗子卫星一颗已完成任务,于今年2月落到月面上.另一颗今后将继续开展必要的观测.以用于数据校正。  相似文献   

19.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设计、月食、热设计、制导导航、测控、数传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研制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工程专家和科学家6月20日完成了一项重要评审,将有助于确定重返月球和建设月球前哨基地所需的系统.这次3天的"探月能力方案评审"为耗时9个月、由NASA总部探测系统任务署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