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合国内某飞机复合材料制造车间的实际生产特点,提出了针对复合材料车间计划排产的方法和步骤,并建立了基于启发式规则算法的优化排产模型。该排产方法将生产班组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在设计上不仅充分考虑到复合材料生产的特点,而且对生产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处理,使得排产方法更加适应复合材料生产的实际情况,最终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飞机装配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和效能低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条模块化柔性飞机装配生产线。将传统的部装生产线和总装生产线规划为一条装配生产线,根据装配流程和就近布置原则对总装区、部装区、组装区进行模块化分区,并对装配生产线中的装配工装、制孔设备和工作平台等进行模块化设计,设置通用的移动接口和能源信息接口。通过对飞机装配生产线效能分析得出:在不大幅增加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模块化柔性飞机装配生产线中装备利用率大幅提升,整体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装配周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航空产品加工生产线正向着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生产线对车间整体布局、物流和生产节拍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生产线进行规划仿真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出生产线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科学方法解决和优化这些问题。介绍了生产线规划仿真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某型飞机导管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工艺布局和物流方案进行了规划,并利用DELMIA/Quest软件对导管生产线运行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生产线瓶颈、产能和设备利用率等关键因素,提出了生产线布局和工艺路线的改善方案,对比了不同生产组织方式下的仿真结果,同时给出了生产线排产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飞机生产计划管理效率有助于缩短飞机研制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中国正处于飞机研制生产发展高峰期,大飞机的研制生产已经在进行中;脉动生产线正成为飞机装配模式的主流趋势,并成为飞机大量批产、高效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飞机生产计划管理对整个航空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进一步向航空强国迈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中的中国,数控加工 生产线的投入是高昂的,所承担的使命是重大的,但发挥的效能往往不尽人意。我国企业正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中可见一斑。 一、重担与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成飞一方面承担了国家重点高新产品的研制任务,一方面开展了国际民机部件的转包生产合作,两者都对成飞发展数控加工技术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成飞买来了数控设备,建起了数控厂房,开动了专业化的数控生产线。这部分投入,在成飞固定  相似文献   

6.
飞机总装生产线作为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对提高飞机装配效率和质量,满足飞机批量生产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典型飞机总装生产线及其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飞机数字化总装脉动生产线涉及的大部件数字化对接技术、数字化检测技术、精准移动技术、集成装配平台技术、物料精益配送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构建适合我国飞机总装配的脉动生产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苏浩秦  邓建华 《航空学报》2004,25(2):165-167
现代飞机为满足先进控制技术实现和满足一定的可靠性和机动性,要求安装较多的控制舵面,为了使飞机安装舵面之间产生的操纵效能达到最佳,需要对舵面的位置、附体安装角等因素进行配置。借用飞机重构控制方法,采用Moore Penrose逆法,对飞机的操纵效能提出了一套直接控制冗余算法,使操纵舵面之间达到最佳配置。结合国内某型号飞机含有V型垂尾在配平时的数据验证算法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作战飞机效能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作战飞机效能分析在作战飞机设计及其作战各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了作战飞机效能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作战飞机效能概念、效能分析基本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作战飞机效能分析研究现状,提出了作战飞机效能分析模型体系,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航空制造业对飞机的装配时间和装配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建立移动式生产线可有效提高飞机的装配效率和质量。结合Q400机身对接产品移动式生产线的建立,对气垫悬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对移动型架的结构进行设计说明和有限元分析,对气垫装置的布置、数量、驱动力等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详细地计算分析。通过将气垫悬浮装置应用于移动式生产线,证明该装置满足飞机装配高质高效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作为其他飞机移动式生产线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用飞机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军用飞机的研制任务增多,传统的机库式(停车场式)飞机装配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飞机制造的要求,很多世界级飞机制造商都对飞机装配生产线作了重大研究。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先进的飞机脉动装配生产线应运而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飞机制造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商用飞机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军用飞机的研制任务增多,传统的机库式(停车场式)飞机装配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飞机制造的要求,很多世界级飞机制造商都对飞机装配生产线作了重大研究。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先进的飞机脉动装配生产线应运而生[1]。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家在对飞机的作战效能研究后认为,飞机的电子系统和火控系统的性能是对现代飞机作战能力影响最大的两大系统,因此,现代飞机的电子设备日趋复杂,电子设备环境控制系统重要性也越来越越突出。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对环境控制系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装配管理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掌握现场的各类信息,导致生产计划与实际的装配进程脱节、效率降低、质量下降。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飞机移动总装生产线管理技术,即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移动装配生产线现场各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并结合节拍设计与管理、生产计划与执行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飞机装配过程监测及控制、生产过程追踪、质量控制、物流配送及装配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物联网作为一种泛在的、智能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飞机移动装配线中,可以为飞机移动装配线提供一种可靠的、高效率的先进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飞机总装生产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阐述了飞机智能化精益生产线的内涵、智能化的特征,提出了总装移动生产线构建架构及各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了新舟国产涡桨支线飞机精益化构建的总体需求和一般流程,对构建智能化精益生产线过程中关键应用技术和相关实践应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实践应用证明了精益生产在生产线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虚拟环境下飞机数控加工生产线规划构建及动态仿真,分析面向对象特点及Maya的仿真方法,利用三维专业设计软件来表达飞机数控加工生产线的主要特征及进行动态仿真,建立生产线系统模型。列举了工程应用实例来说明该仿真系统在生产线设计规划中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在虚拟环境下科学合理地呈现生产线的总体布局规划、生产运行过程及智能管控流程,对其生产全过程进行三维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15.
王明珠  邓寅东  常秀娟 《航空学报》2012,33(8):1448-1454
从影响军用飞机生产制造工时的众多因素中提取出24个飞机总工时影响因素,采用统计学方法结合理论分析对此24个因素进行科学筛选,筛选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最大速度、爬升率、最大过载、钛铝合金比例、复合材料与铝合金比例这6个关键影响因素。考虑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在处理小样本多元数据方面的优势,采用PLS法对飞机总工时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PLS预测模型平均检验误差约为10%。该模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需获得飞机性能指标和材料构成等少数设计参数即可在飞机产品生产制造前对飞机生产制造总工时进行宏观预测,具有参数少、物理意义明晰、操作简单、便于使用、准确率高等特点,可为缺乏详细设计信息和生产信息的飞机研制早期方案优选、设计优化或对其进行费用分析和成本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生产计划等工作提供相对准确的飞机产品工时。  相似文献   

16.
为持续提升飞机总装生产线运营绩效,促进业务模式变革,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飞机总装生产线管控新模式。首先,分析了飞机总装生产线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演变过程及生产线运行管控需求。其次,阐述了飞机总装生产线数字孪生组成,结合数字孪生五维模型,构建了总装生产线数字孪生模型。最后,基于3DMAX建立了虚拟模型,利用系统开发技术构建总装数字孪生系统,通过采集现场生产过程数据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初步探索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飞机总装生产线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孪生的飞机总装生产线管控模式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力先行与飞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动机预研和研制要先于飞机进行这一规律进行了论述,就发动机研究的发展和规律、我国的实际做法和问题及改进措施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动翼尖对无尾飞翼布局飞机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风洞实验对无尾飞翼布局飞机的本体气动特性和全动翼尖的操纵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布局飞机是纵向静稳定的,但零升俯仰力矩系数为负值,这对飞机的起降不利。全动翼尖作动时将增加飞机的阻力,降低全机的最大升阻比,产生抬头力矩。全动翼尖单侧作动可在升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提供偏航力矩,但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滚转力矩和俯仰力矩。此外,全动翼尖的单侧作动和侧力是弱耦合的。全动翼尖同步作动的纵向特性和单侧作动规律相似,但幅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维持小批量民机生产同时又保持盈利的麦道公司已制定了一些应变措施,以防今后12个月内窄体运输机的订货仍不回升.措施之一是在1996年上半年以最适当的速度制造MD-11三发喷气机,下半年暂时解雇道格拉斯飞机公司(DAC)的一些工人.另一项措施是合并MD-11和MD-80双发飞机的生产线,以达到最大生产效率.据一位主要财政官员讲:“这不是一个产量问题.前几年,公司年产飞机比现在要多得多,但亏损也达到最  相似文献   

20.
一、轰×飞机最大重量起飞轰×飞机最大重量起飞过去没有飞过,无论工厂试飞还是部队训练飞行一般最大重量都在72.5吨,所以75.8吨飞行没有直接的实际的飞行经验可供参考。最大重量起飞的特点:就是飞机重、增速慢、滑跑距离明显增长,离陆后上升角小。因此对飞机滑跑方向保持及抬前轮动作要求要严格准确,如果操纵不当,可能造成前轮抬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