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尽快提高警航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实战能力,探索与国外直升机培训机构的合作机制,公安部警用航空办公室曾组织广东,上海6名警航飞行员,赴加拿大直升机公司彭蒂克顿飞行学校接受EC120直升机提高培训。本文作者作为广东省公安厅警务飞行队飞行员的代表参加了此次飞行培训,从飞行员的独特视角展现了警用航空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国际航空》2011,(11):62-62
10月26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通用航空器维修培训考试中心揭牌,学院与欧直合作的全国首期CCAR-147直升机维修基础培训班也同期开班。首批参加培训的15名学生将在国内完成基础培训后,赴德国实习。  相似文献   

3.
利用设置在地面的练习器培训直升机飞行员可以大大减少训练费用。所以,不少国家都设置了这样的地面练习器。俄罗斯也为培训卡—50直升机飞行员研制出新颖的综合练习器。初期的练习器非常笨重而且价格昂贵。最近研制的综合显示器从原理上看非常薪颖,且价格比较便宜。该综合练习器的技术设备安装在汽车基座内,与各系统联通。汽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民航业,飞行员短缺问题一直存在,飞行员的短缺增加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拉长了飞行员的工作时间,使飞行员面临疲劳驾驶的风险,飞行员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行业需求。低空空域的开放短期内将加剧飞行员的短缺问题,长远看也会有利于降低飞行员的培养成本。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组织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空管局电信公司对中国民航驾驶员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编制出《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涵盖了从2007年至2012年的中国民航驾驶员各方面的数据,本文摘选部分数据,希望能更好地为民航业在政策制定、机组管理、招生培训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轻型直升机飞行人员培训的建模环境及目前中国通用航空的现状与国外通用航空的比较,提出了中国发展通用航空需求预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了飞行人员培训的数学模型,做出了飞行人员培训的动态分析,为有计划地培养直升机飞行人员提供可靠依据。所推导出的数学模型也适用于运输机飞行员培训预测并为提高运输机飞行员培养教育开辟一个新途经。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诱发振荡飞行培训和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驾驶员诱发振荡(PIO)飞行培训和PIO等级评定(PIOR)方法.根据PIO发生的机理,分析了诱发PIO的因素.在某变稳飞机中,设置可能产生PIO的关键系统参数,设计了高增益的飞行培训任务,由3名飞行员完成任务后利用PIOR定量评估飞机的PIO趋势,研究了PIO飞行培训方法和等级评定方法.结果表明,用变稳机进行飞行员PIO飞行培训的方法合理可行,用PIOR可有效评定发生PIO的趋势等级.  相似文献   

7.
Z11直升机自转着陆试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永红  杨百兴 《飞行力学》2001,19(3):74-76,83
通过对Z11直升机自转特性及自转着陆的试飞,研究了在自转着陆的进场着陆阶段,如何使旋翼能够提供最大的拉力,减小下降率,使直升机以低于起落架设计允许的最大下降率进行自转着陆,从而保证直 同和驾驶员的安全。最后分析探讨了Z11直升机空中停车后处置的驾驶技术及操纵要领。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直升机飞行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驾驶员在执行作战任务或完成长时间飞行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拥有一个理想的人机界面。一个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工作环境是提高驾驶员及整个系统效能的最好方法。而目前大多数直升机飞行员对现有工作环境感到不满,因为飞行时的非生理性姿势会导致疲劳和背部疼痛。工作环境不良的原因之一是座椅靠垫形状不符合人体外形的自然弯曲,之二是驾驶舱控制飞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地面培训系统坐落在成都市以北广汉市,占地面积约400000米~2,两幢全新的教学大楼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上课,有两个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两个游泳池及其设施齐全的航空体育器械,目前正在新建一座室内体育馆。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员地面培训系统。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民航总局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建立了ICAO英语培训中心,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将在2008年3月实施的国际民航组织语言新标准。根据相关报道,我国目前在职民航飞行人员近11000人,近80%的飞行员需要参加考试或培训。今年3月13日,国内第一期“ICAO飞行英语培训班”在该中心开课,我们利用这次机会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的英语水平及使用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把握学员的英语现状,为测试和培训提供参考。同时,  相似文献   

11.
媒体集萃     
《中国民用航空》2007,(8):5-5,8
自费飞行员能否解决人才紧缺瓶颈7月12日,《光明日报》刊文《南航自费招飞行员市场化能否解决飞行员不足》报道,5月29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签订了自费培养飞行员的协议,这是国内航空公司首次以自费方式招收民航飞行学员。民航总局有关人士表示,希望这次探索能够闯出一条飞行员培养的市场化新路子,以解决中国民航飞行员紧缺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直升机的吊挂载荷较大时,机体和吊挂相互耦合将会影响直升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飞行员对直升机的操纵会引起吊挂载荷摆动,导致直升机产生剩余振荡,飞行员处理不当极易出现飞行员诱发振荡(PIO)现象。以某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些假设简化直升机吊挂模型,提出一种面向工程应用的控制方法;以显模型跟随控制方法为基础架构,结合自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电传直升机驾驶员辅助振荡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驾驶员辅助振荡特性评估方法。以某型直升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飞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方法开展了驾驶员辅助振荡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一些对降低电传直升机驾驶员辅助振荡有指导意义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电传直升机高度通道的驾驶员辅助振荡特性与旋翼设计参数、操纵/响应系统参数以及驾驶员/总距杆动力学参数密切相关,通过优化相关参数,可以降低直升机的振荡倾向。  相似文献   

14.
廖展燕 《飞行试验》1995,11(3):26-28
德意志联邦国防军飞行员和空勤人员的培训费极其昂贵,培训期也很长。本文综述了德意志联邦国防军怎样挑选和培训直升机,运输机,输气式飞机飞行员和武器系统人员,并就所开设的课程和学时规定及其在各阶段的淘汰情况作了论述,最后给出了考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从1956年建校起,30多年一直沿用前苏联的偏重于机型的飞行技能训练模式培养飞行员。这种训练模式与当时民航的情况相适应,并为民航培养飞行人员3000多人,基本满足了中国民航对飞行员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于波 《试飞研究》2000,(4):86-5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陆军已设计、研制并飞行鉴定了一各计算机辅助直升机低空飞行(CALAHF)引导系统。该系统为直升机飞行员提供近地隐蔽飞行引导。它自动处理精密导航信息、直升机任务要求和近地飞行引导。该自动处理过程通过头盔显示器上的符号集提供给飞行员。符号集以“飞行员为中心”设计,向飞行员提供超越CALAHF系统自动化过程的灵活性和权限。已在美国陆军HUH-60STAR(航空电子研究系统试验平台)试验直升机上进行了充分的飞行鉴定。此次飞行鉴定在崎岖山地进行,执行一个多航路点直升机飞行任务,离地高度从300到125英尺,空速从40到110节。鉴定结果表明,飞行员能精确跟随自动装置字符集,同时保持较好的视景感觉。  相似文献   

17.
开展直升机人机耦合研究对于确保直升机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飞机/直升机人机耦合、驾驶员诱发振荡以及驾驶员辅助振荡等概念及其关系,分析了直升机人机耦合振荡的诱发原因,总结了其分类及特点。对当前国内外直升机人机耦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驾驶员建模技术和振荡机理分析方法等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未来直升机人机耦合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锋  井立  祁圣君 《飞行力学》2021,(1):7-11,34
变稳直升机在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航空强国各个阶段典型变稳直升机研制历程,系统性梳理了变稳直升机研制中所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如变稳能力分析、变稳安全策略、变稳控制方法以及可变人感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研制经验提出了上述技术的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同时,对变稳直升机在飞行品质标准研究、新技术演示验证及飞行员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螺旋模态是直升机前飞状态下的固有模态,是直升机设计定型试飞中必须进行评定的科目,目前对该模态的评定已有相应的试飞方法。随着直升机飞控系统的不断升级和提高、飞行员操纵习惯的改变以及所执行任务的不同等情况,现有试飞方法已不能满足对直升机螺旋模态特性的评定。通过研究直升机的使用背景,针对不同飞控系统、飞行员操纵习惯以及飞行员执行的任务科目,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试飞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去年8月1日,中国民航总局发布了51号令,即《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飞行教员合格审定规则》(简称CCAR61部),并从1997年1月1日开始付诸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民航飞行员的执照体系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同时也使飞行员的培训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各培训学校、培训单位都在修改教学计划和飞行训练大纲,使之符合CCAR61部的要求。CCAR61部基本上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