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推广了Kamel的东西定点保持分析结果,并提出了一种算法,该算法的目的是使地球同步卫星从某一指定定点区内的任一给定相对经度偏差开始。进入理想的初始条件以便重复这种理想的经度漂移循环,使两次机动之间的时间尽可能长。描述卫星运动时考虑了地球的田谐摄动和日月引力摄动,假定为近圆轨道,只需要经过一次速度脉动变化进行轨道能量控制就能重复这种理想的漂移循环。沿轨道进行机动的位置这样选择,即使得在△V作用后偏心率总为最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东西位保平经度差漂移环控制,通过分析和推导相关公式,给出了东西位保平经度漂移率、定点位置漂移加速度、位保周期、位保精度、速度增量、半长轴变化率及东西边界点漂移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实际东西控制,变换推广经典公式,提出了东西控制时刻不在边界点时轨道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按给定边界经度值进行漂移率控制的方法,并根据某型号卫星一次东西位保控制参数进行了反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于5月12日零时17分由新型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4分钟后,卫星进入近地点2O9千米,远地点36194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控制下,星上远地点发动机作了三次点火,变轨成功,使卫星顺利进入准同步轨道,并已最终将卫星定点在距地球35786千米高度的东经125度赤道上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较大的运载火箭,这种型号  相似文献   

4.
太阳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太阳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运动中的几个问题,即 (1)如何选择轨道参数,使卫星轨道面的变化保持与太阳运动同步以及对地面扫描的覆盖问题; (2)在“同一”定点经度部署两颗地球同步卫星的系统中卫星轨道变化与单星情况的差别以及两星相对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太阳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太阳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运动中的几个问题,即(1)如何选择轨道参数,使卫星轨道面的变化保持与太阳运动同步以及对地面扫描的覆盖问题;(2)在“同一”定点经度部署两颗地球同步卫星的系统中卫星轨道变化与单星情况的差别以及两星相对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广龙 《国际航空》2002,(1):61-63
1980年7月,印度首次发射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1994年10月,印度首次发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把重870千克遥感卫星送入高82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这使印度成为第6个具有大中型卫星运载能力的航天大国。2001年4月,印度成功地将新一代火箭,即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将重达1540千克试验卫星送入对地同步轨道,此举使印度成为第6个能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增强同步轨道卫星的功能,发展同步轨道卫星与非同步轨道卫星的组合系统,采用低轨道卫星系统,并对光学星间链路低轨道卫星系统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价了在卫星上实施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星载专家系统的目标是在没有地面辅助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轨道保持功能。本文将以国防通信卫星系统(DSCSⅢ)为例。我们从“自主尺度”评价了DSCSⅢ。虽然许多自主功能可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和程序来实现,可是自主式卫星定点可能得利用专家系统才行。定点保持目前由轨道分析人员在地面上完成。因为轨道修正过程是根据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判断来进行的,传统的编程技术不具备这种能力,但专家系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我们将把数字设备公司用来配置计算机的实用专家系统R_1作为分析的基础。R_1的功能类型和开发过程看来与轨道保持专家系统的很相似。我们对实现卫星定点专家系统需要的费用进行了分析。可以肯定,一个地面专家系统可以压缩目前完成轨道保持任务的人员。要把这种专家系统装进卫星,必须开发空间质量的硬件并经过充分测试和鉴定的专家系统。对开发、测试、鉴定和采购专家系统的费用与可能节约的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是很有希望的。用于卫星轨道保持的专家系统看起来是可行的、有较好的费/效比,而且还能通过自主操作来增加卫星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利用倾斜轨道卫星的欧洲陆地移动通信(LMC)系统的设计方案。空间部分基于LOOPUS概念(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持续占据的轨道环):九颗这样的卫星可连续提供带冗余的通信可用性,仰角可达60°-90°,以解决城市地区LMC的遮挡问题。这种轨道结构还可覆盖北美洲和东亚。本文还叙述了系统结构、业务的详细情况,并描述了LOOPUS移动D的空间和用户部分的硬件。文中附有大量的图表,还研究了LOOPUS系统与欧洲地基LMC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北斗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南北控制期间,陀螺漂移、姿态控制、轨道平面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卫星轨道半长轴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卫星星下点经度漂移,而在实际工程中难以提前准确预估南北控制对半长轴的影响。根据GEO卫星南北控制特点,分析了各因素对半长轴影响的原因,通过影响因素剥离的方法建立了各因素对半长轴影响的模型,利用在轨GEO卫星历次南北控制的实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给出了各个因素的影响量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使得南北控制对半长轴影响的预测精度达到1 km以内,可用于北斗GEO卫星南北控制时半长轴补偿控制。  相似文献   

11.
对静止轨道自旋卫星离轨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某静止卫星离轨控制的实际工作,分析了有关离轨控制策略制定原则,详细阐述离轨控制策略制定及离轨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约束条件,总结出适于静止轨道自旋卫星的离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GEO通信卫星姿态对点波束天线指向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姿态变化将直接导致星载点波束天线的指向发生偏移,从而改变点波束的覆盖区域,降低用户的通信质量。为此,建立姿态偏差角度与点波束天线指向的计算关系,为量化评估卫星姿态对点波束指向影响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通过仿真直观展示了不同姿态偏差下点波束天线指向的变化情况,定性分析了其变化趋势。仿真表明:卫星存在俯仰和滚动姿态偏差时,点波束天线指向将分别发生东西和南北方向的偏移,卫星存在偏航姿态偏差时,点波束天线指向将绕星地连线发生转动。所建立的计算关系将卫星姿态变化与点波束通信相结合,使卫星姿态控制更加及时准确,显著增强了点波束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卫星式定位、通信综合系统是空间卫星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该系统发展很快,有些系统已投入运行,更多的系统处于方案设想和技术验证阶段。本文从服务对象(海、陆、空移动体)、通信媒介(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卫星)、通信功能(通信、定位/导航、监视)以及业务性质(军用和民用)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已出现的各种卫星式定位、通信综合系统,突出了该系统的近期发展和未来的趋向。同时还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内的研究课题及我国发展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轨道卫星通信并非很新的通信技术,70年代初出现的卫星通信就是从低轨道卫星开始的,但在过去20多年中一直都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它的发展远不及大功率高轨道卫星。随着高集成化半导体技术、微处理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移动通信及航空指挥通信需求的急剧增长,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不仅可能成为现实,而且还将成为全球通信的新热点,特别是为航空指挥通信区域间的大面积覆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通信方案。通信卫星按其运行轨道来划分,可分为高轨道卫星(HEO)、中轨道卫星(MEO)和低轨道卫星(LEO)3种,在一般情况下,低轨道卫星其运行…  相似文献   

15.
相控阵天线下世纪初,在新型的商业通信卫星上采用相控阵天线将会变得相当普通。相控阵天线产生的波束具有电子敏捷性,并能在轨道上重构,除用于商业通信卫星外,还可能用于军用通信卫星。事实上,在商业卫星上转向采用相控阵天线已从最初发射“全球星”和“铱”星,以及即将发射的第一颗ICO(国际通信组织)的“全球通信”卫星开始。大多数相控阵技术将瞄准地球同步卫星和宽带、高数据率低地卫星、相控阵的小波束将提供可剪裁的服务,如因特网服务,以及把医疗记录传递到特定的客户。相控阵天线在商业卫星上的应用已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16.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位置保持原理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同步通信卫星在定点位置漂移的原因及计算方法,以我国在轨运行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和风云二号卫星为例,给出了大量工程实测数据,并给出了定点保持实施策略,它们已经成功地运用到我国在轨同步卫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导航系统以精密时间测量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伪距测量,进而实现定位.同时,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了高精度授时功能.综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和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基于通信卫星的授时技术以及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技术等.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建成和提供服务,BDS授时应用研究正在快速发展.基于BDS/GNSS多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技术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未来将会应用于国际时间比对.同时,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尤其是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低轨通信卫星授时会成为一个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轨或计划中的近地轨道科学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全球通信卫星数据的迅速增长,要求一种大大降低地面测控费用的方法。从经济上考虑,为每个近地轨道卫星建立单一、专用的卫星测量站已不再可行。为了拓展商业空间市场,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降低近地轨道卫星数据业务的费用。本文论述了近地轨道测控所需的性能,提出一种独特的、创新的办法提供测控服务和有效载荷服务。  相似文献   

19.
4月24日,波音公司的“德尔它-2”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升空,将欧洲制造的4颗“全球星”电话中继卫星送入高1240千米、倾角51.9°的太空轨道,此后卫星携带的变轨推进系统将使卫星进入预定的低地轨道.此次发射使“全球星”系统的入轨卫星数量增加到8颗.“全球星”系统是由56颗卫星组成的星座,按计划于1999年全部发射入轨,从而能够向全球提供移动  相似文献   

20.
详细阐述了基于Ku频段静止轨道卫星的机载宽带通信网路技术,探讨了该技术方案应用的安全性,认为该技术方案可作为民用飞机客舱内的主要网络方式在国内民航业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