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09,18(6):142-143
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方案设计将转初样研制 据中国航天新闻网报道,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9年11月13日联合在北京召开嫦娥三号探测器方案转初样评审会,以嫦娥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为组长的评审组一致同意通过嫦娥三号探测器方案转初样评审。这标志着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了方案设计阶段工作,工程已进入一个新的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2.
2013年12月,长三乙火箭完成了推举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落月,与月球零距离亲密接触的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长三乙火箭一、二级发动机和助推发动机,即常规发动机,有着百次以上执行任务的丰富经验,被誉为金牌发动机,“成熟”、“稳定”、“可靠性高”是该型号发动机的特有标签。  相似文献   

3.
这是令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一刻。嫦娥三号被长征火箭川页利推上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提供的各种类型几十台发动机,以完美的表现,再次铸就了中国人民“奔月梦想”的新的里程碑。人们欢欣鼓舞,拍手相庆。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4,(1):4-7
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一阵阵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出,打破了月城西昌宁静的夜空。有中国航天“大力士”美誉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托举着嫦娥三号探测器奔向太空。中国探月工程“落月”探测任务的大幕,时隔3年后再次激动人心地开启。火箭飞行约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被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火箭使命出色完成。随后,嫦娥三号成功展开太阳帆板,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中的探测器和运载火箭两大核心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5.
张美书  张平 《中国航天》2010,(10):39-42
<正>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成功,为华夏儿女的第二次奔月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也铭刻着中国"金牌动力"谱就的崭新篇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秉承"汇聚能量推举梦想"的液体  相似文献   

6.
杨蕾 《中国航天》2014,(1):10-12
“嫦娥”抱“玉兔”,九天再揽月,科技创新今日再续传奇。嫦娥三号任务不负众望地圆满完成。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大步,更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一大步。在嫦娥三号这项体系庞杂、意义重大的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探测器和运载火箭两大核心关键系统抓总研制工作。6年来,集团公司的参研参试人员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用完美的成功证明:中国航天有实力、有信心依靠自主创新,开拓更远的深空探测疆域。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单回顾了中国深空探测已走过的历程和正在进行的项目,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分析了深空探测器及其有效栽荷对光电技术的需求;重点对中国已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中应用的光电技术和获取的成果,正在研制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中所应用的光电技术,月球探测三期和今后可能发展的深空探测项目中预计采用的光电技术的研制工...  相似文献   

8.
2006年,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顺利拿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和巡视器电源分系统型号项目;2007年,嫦娥三号电源分系统首套方案顺利出台;2009年,嫦娥三号电源分系统研制方案转初样;2011年,嫦娥三号电源分系统初样转正样;2013年9月,嫦娥三号进场;20l3月12月,嫦娥三号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1):106-106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了中国航天史上迄今航天器飞行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与"嫦娥一号"卫星38万km的飞行距离相比,超期服役近两年的"嫦娥二号"卫星于2013年1月5日23点46分飞行距离突破1000万km,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获得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10.
魏建彦 《航天员》2014,(1):39-42
问: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任务有哪些特色或创新? 答:嫦娥三号任务有8大创新点:第一,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第二,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勘察;第三,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第四,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高精度入轨技术;第五,首次研制中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  相似文献   

11.
月球,素有人类探索深空的“前哨”之称。然而,在前往这个“前哨”的途中,却充满了艰辛和风险。据统计,在世界诸航天大国参与探月的历次飞行发射任务中,成功的概率不足50%,其中大部分是由动力系统故障所导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动力系统,在历次太空角逐中展露锋芒,表现尤为出色。此次,六院依然扮演能量补给“大师”的角色,为嫦娥三号提供长三乙火箭的一、二级和助推级发动机,以及着陆器推进分系统的发动机。这些多种型号、功能各异、不同推力的发动机组成了强大的动力“联盟”,上演了一场动力大“接力”。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的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两器一星,即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着陆器)、月面巡视探测器(巡视器)、"鹊桥"中继卫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5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包括巡视器移动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移动/机构控制与驱动组件、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  相似文献   

13.
张美书 《航天》2014,(12):18-21
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安全“回家”。这不仅意味着探月工程完美拉开了第三期“回”的序幕,而且也让试验器上承担变轨任务的490N发动机向世人再次展示了她特有的风采。在中国人和平开发利用太空的漫漫征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490N发动机,以其轻盈灵动的身姿,一次又一次地为中国人的奔月和太空探索完成了航天器的变轨任务,成为国人心目中的金牌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8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18年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活动首次公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截至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已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任务。自2013年12月15日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到2016年  相似文献   

15.
庞丹 《中国航天》2014,(1):58-59
他们,是嫦娥三号探测器总体设计团队,他们曾先后托举嫦娥一号、嫦娥二号飞向月宫,将“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变成了现实,他们来自总体部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总体研究室。6年前,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团队,又一次带着探索未知的渴望和誓攀科技高峰的决心,开始了让中国人的印记踏上月球的漫漫征程。6年后,他们蓄势待发,再一次用满怀的信心和火热的激情实现“嫦娥三姑娘”月宫起舞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1):33-33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今年将实施16次航天发射,计划将“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2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其中,由该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将完成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嫦娥三号”卫星将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上述计划是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日前召开的2013年年度工作会上明确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2月18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的第95次发射,2018年的第13次发射,也是其第5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此前,"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预定轨道,可以称得上是嫦娥奔月的"专属列车"。  相似文献   

18.
在嫦娥三号由研制建设转入发射实施阶段的关键时刻,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一行,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调研指导嫦娥三号任务,看望慰问广大参研参试人员,并对完成好此次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天宫一号遨游太空5年之后,天宫二号终于接过了建设中国空间站的接力棒,开始了一段奇妙旅程。如果说天宫一号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探路先锋,那么天宫二号就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正规部队。随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全系列动力系统如天梯般将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送上预定轨道,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搭建的这一空间站天梯,让天地往返变得更加美妙。天宫,是中国古典神话中三界的统御者玉皇大帝的宫殿。帝王将相封禅祭天、黎民百姓修仙养性,  相似文献   

20.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3,(6):F0002-F0002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6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