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研制成功搭载在航天飞机上的有效载荷释放机构(SPDS)。它首次被搭载在2月27日发射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用它释放16.9吨重的AFP-731军事卫星。SPDS的特点是:(1)机构重量轻;(2)适宜于宽体且重量大的有效载荷;(3)有效载荷与SPDS间的接口简单; (4)不需要去舱外活动(EVA);(5)安装位置限制少。设置2个传动装置的SPDS本体,以安装板固定SPDS和货舱壁面纵梁,  相似文献   

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根据美航宇局(NASA)提出的空间站各部分的预备设计审查(增量的PDR),明确了空间站日本舱(JEM)的概要。其增压舱内径和外部舱的一部分结构和原方案不同,过去未定的补给舱暴露区的安装位置明确定在外部舱顶  相似文献   

3.
一、空间站计划美国宇航局(NASA)继航天飞机计划之后于1982年5月又着手大型空间站计划的工作。经过预备设计阶段后,计划在高度为46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建造可以长期停留4~8人的空间站。空间站将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完成桁架结构的悬臂安装,以及舱外机械手和可产生75kW的太阳电池板的安装,日本、美国、欧空局各完成一实验舱和居住舱结构。第二阶段安装上下龙骨,其呈矩形形状,可以增强暴露部分的有效载荷能力,同时还安装太阳热发电装置以增加供  相似文献   

4.
在航天飞机时代,载人和不载人的弹道式回收舱仍将有用武之地。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普遍地使用中小型回收舱在空间进行微重力试验,而大型回收舱将来则可用作空间站乘员的救生舱。就是在“挑战者”号事故发生前,航天飞机的不少用户就已感到,运载科技有效载荷的机会不多。事故之后,航天飞机飞行日期不断被推迟,使得运载机会更加不足。法国马特拉公司已用中国的回收实验与技术实验(SE-TE)舱搭载了两个有效载荷,其中一个用于生物学试验,另  相似文献   

5.
日本三菱集团的3家公司,向从事开发并运用空间环境进行实验的美欧战略企业——空间毂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这个数占空间毂公司资金的42%。空间毂公司将建造2个空间毂实验舱,1993年投入使用。空间毂是一个搭载在航天飞机上的有人空间实验增压舱,其直径为4米,长为3米,能搭载包括2~3人在内的1.4吨有效载荷。过去西德的空间实验室也曾搭载在航天飞机上进行了实验,但其尺寸太大,充满了整个有效载荷舱。空间毂的大小只为空间实验室的1/4,其优点是航天飞机的  相似文献   

6.
阿特兰蒂斯号(STS-43)航天飞机于8月2日发射。机上搭载的主要有效载荷是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E(TDRS-E),还有3种类型的次要有效载荷。此外,驾驶舱下面的中甲舱内装载有各种各样蛋白质晶体生长等实验装置。还从地面用光学仪器捕捉并跟踪航天飞机的实验。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9天的飞行中,首先在发射6小时后释放出TDRSE,其余8天多的时间全部用在实验上。有效载荷舱内次要的有效载荷情况如下: ·SHARE2它是用热管进行空间站用的辐射器的验证实验,是在有效载荷舱长  相似文献   

7.
参考图片     
日本“空间飞行平台”(SFU)于1996年1月13日由美国航天飞机回收,它是1995年3月18日用H-2火箭发射升空的。  SFU的主要有效载荷是“阿尔法”空间站日本舱部分暴露平台的分系统1993年3月,俄罗斯将发射最后一个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舱——...  相似文献   

8.
纪实 《国际太空》1989,(5):13-13
欧洲空间局(ESA)已同意重新设计赫尔墨斯航天飞机的建议。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将把航天飞机再入时的质量维持在16吨左右(发射最大重量为23吨),所以准备把航天飞机的大部分有效载荷移到阿里安5运载火箭的适配器中。适配器在航天飞机执行任务时一直与之连接,然后抛掉。适配器是赫尔墨斯资源舱(MRH),载有同美国自由号国际空间站的哥伦布舱和ESA的有人照料自由飞行器(MTFF)对接用的装置。MRH中有一个与有效载荷密封压力舱相连的转移通道和一个独立密封舱,以便在航天飞机与哥伦布舱或MTFF对接时进行舱外活动。  相似文献   

9.
熊延龄 《国际太空》1992,(7):10-10,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向美航宇局(NASA)申请,利用1996年度的航天飞机进行空间站日本舱(JEM)子臂在轨道上的应用验证试验。向NASA支付的金额相当于计划总费用的1/2左右,为40~45亿日元。该验证试验称为JEM飞行论证(JFD),计划经费为80~90亿日元。由承担曝露部分的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和担任JEM机械手的东芝公司进行支援。航天飞机货舱标准台架(MPESS)上搭载子臂模型、轨道更换单元(ORU)、栓牢更换作业用的“作业板”、曝露部分模型,由航天  相似文献   

10.
日本自由飞行器平台SFU(Space Flyer Unit)是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经过基础研究和通产省经过预研,于1987年列入国家计划。它使用H-Ⅱ火箭发射,置于500公里高,倾角28.5°的轨道上,在完成几个月的实验和观测任务后,降到300公里轨道上,等待航天飞机回收。 SFU的直径为4.7m,高度为2.85m,采用八角形桁架结构,设6个有效载荷舱和2个公用舱,舱的外形为箱形。有效载荷舱的最大连续排热能力为380W,耗功为1kW。一、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23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其中包括2名女航天员,以及1名来自欧洲航天局的意大利航天员。1任务概述此次飞行任务代号为STS-120,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意大利建造的和谐号节点舱-2(Harmony Node-2)送往空间站,并由航天员完成安装、调试。和谐号节点舱是美国航天飞机自2005年恢复飞行以来,运上空间站的第1个舱段。该舱长7·32m,质量约为14t,将作为2008年送上空间站的欧洲哥伦布号(Columbus)实验舱和日本希望号(Kibo)实验舱的连接舱。此外发现号还带去了质量约为1t的其他设备和补给。与空间站对接期间,航…  相似文献   

12.
最近,欧洲“赫尔墨斯”号小型航天飞机的方案做了重要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如下:1.取消了同美国航天飞机的货舱相类似的货舱,因此,容积为18米~3的有效载荷舱已完全密闭,省去了两扇舱门。2.有效载荷的运送能力已从原来的4吨(8800磅)减少到现在的3吨(6600磅)。  相似文献   

13.
苏联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长36米,直径5.6米,翼展24米,翼展面积250平方米;有效载荷舱长18.3米,直径4.7米;乘员舱近70米~3,可容纳2~4名宇航员和6名乘客;航天飞机重约70吨,可运载29.5吨有效载荷。整个轨道器覆盖着38000块防热陶瓷瓦。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上午6时整,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由  相似文献   

14.
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在地下微重力实验中心(JAMIC)开始制作落塔(在北海道上砂川镇)所使用的密封舱(参见图),今年秋天完成,年内结束工厂试验。该密封舱直径1.8米,长7.85米,重量约5吨。其组成是:①搭载遥测装置和实验支持装置的公用舱(长2.15米);②搭载实验装置的有效载荷舱(长3.2米);⑧搭载推进器和储气器的推进舱(长2.5米)。  相似文献   

15.
日商岩井向美国空间风险公司、Space Hub 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参加由 Space Hub 公司研制的搭载在航天飞机(也适合于空间站)有效载荷舱内的小型实验舱“空间毂”。日本的机关、企业也预测到:倘若空  相似文献   

16.
浩言 《太空探索》2008,(4):32-33
在欧洲哥伦布实验舱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后,美国航天飞机紧接着的主要任务是放飞日本"希望",为国际空间站继续添砖加瓦.从2008年3月11日起,美国航天飞机将分3次发射日本希望号实验舱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即先发射希望号实验后勤舱增压段,然后发射希望号实验舱增压舱和遥控机械臂,最后发射暴露设施和实验后勤舱暴露段.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10,(3):26-26
1月23日,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的指令长杰夫。威廉姆斯和飞行工程师克里默将“宁静”号节点舱装进“奋进”号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舱,并关闭了有效载荷舱的舱门,而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机械臂操作任务。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电气公司黑田隆二去年底发表的“日本主要空间开发计划”一文介绍,日本正在积极研制一颗可提供空间微重力环境,用于尖端技术产业开发、不载人、可回收的空间实验装置,即返回式卫星。这颗卫星将于1993年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的M-3SⅡ火箭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的圆轨道上,工作约一周时间后按预定计划回收(回收舱重800公斤),在日本本土上实现软着路。西德参加了这颗星的部分研究工作。可回收有效载荷舱由热防护罩、观测仪器安装平台、各种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9.
美航宇局(NASA)公开了最近用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蛋白质晶体生长装置(PCG:Protein Cristal Growth)的详细实验内容。NASA的空间商业化中心(CCDS)之一——亚拉巴马大学的大分子结晶学研究所组成该实验的研究中心,并由美国的五家医药制造巨商参加。这次实验使用了10种蛋白质60个样品,装置都搭载在航天飞机的中甲舱上。参加的企业与实验内容如下: (1)阿普约翰公司——实验肾酵素的高血压蛋白原酶和磷脂酶A2。高血压蛋白原酶是形成高血压病因升高血压的激素,该公司正进  相似文献   

20.
8月莫斯科时间23时23分,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维克托连科和谢列布罗夫进行了2小时56分钟的舱外活动。他们在量子-1号舱外安装了两台重80公斤的星敏感器,以便提高空间站的定位精度。 9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7时35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卡那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39号发射台顺利升空,开始为期10天的太空飞行。 10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25小时,将美国海军的辛康4-F5通信卫星部署到轨道上。 11日英斯科时间21时01分,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维克托连科和谢列布罗夫进行今年的第二次舱外活动。他们安装了一个对接点,准备接收将在3月末发射的量子-3号技术舱;在量子-1号舱外安装了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