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衰退,发射市场结构变化,发射失败等因素影响了商业发射市场的发展过程。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华沙条约消亡、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世界经济极缓慢增长、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等,从多方面影响着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演变,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2.
长征火箭走向国际市场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张新侠在长征火箭50次飞行的历程中,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篇章。闯出国门勇拓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府郑重宣布长征火箭投放国际市场。但那时在外国人眼中,80年代的国际空间商业会议,中国人只能带着耳朵...  相似文献   

3.
周威 《中国航天》2004,(10):25-27
自1996年4月前苏联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以来,其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为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发射计划的灵活性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各种运载火箭以各种合作方式不断进入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有关其运载火箭的资料和信息逐渐丰富起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有关资料也在不断完善。本文拟根据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最近重组为俄联邦航天局)、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波音公司、阿里安公司和欧洲咨询公司等网站资料和有关信息,以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资料,较为系统地介绍前苏联国家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各种运载火箭情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际航天发射市场及运载火箭的应用情况,根据美国的航天发射层次、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发射价格、国外对发射市场的需求,详细地分析了我国“长征”系列中型载火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1996,(7):11-12
质子号跨入商业发射市场俄罗斯的质子号运载火箭4月9日成功地将卢森堡欧洲卫星公司的阿斯特拉1F广播通信卫星送入静地转移轨道。这标志着俄在经过长期的等待之后终于打入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使赫鲁尼切夫国家科研生产航天中心和美国洛马公司利用质子号占领商射市...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航天技术日臻成熟。应用卫星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特别是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已发挥了显著的效益;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系列;在开展国际发射服务和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尚待提高;运载火箭亦需改进、完善和提高;进入国际市场的工作也需进取和拓宽。  相似文献   

7.
雨水 《航天》2012,(6):64-64,F0003
2011年8月12日0时1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巴基斯坦1R(PAKSAT-1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向亚洲用户以“在轨交付”方式出口卫星,其成功发射对进一步开拓国际航天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正在研制的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的新的一员,它以可靠性很高的长征二号C为基础,加大芯级,并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运载能力相当于美国航天飞机的 1/4。长征二号E面向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主要将用于发射第二代商用通信卫星。这项研制计划将为我国大型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打下基础。本文介绍了该火箭的结构、工艺、运载能力及发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捷 《中国航天》1994,(3):24-25
美劳拉公司选用质子号发卫星为在西方市场推销俄质子号火箭而成立的洛克希德一赫鲁尼切夫-能源国际(LKEI)公司已与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签署了一项商业发射合同。根据合同,劳拉公司将用质子号火箭发射5颗卫星,其中一颗是实盘订座,另4颗是意向性订座。实盘订座...  相似文献   

10.
许广勃 《中国航天》1992,(5):20-21,23
巴西正在利用其已掌握的探空火箭技术和国际合作研制自己的卫星运载火箭。这种称作VLS的火箭在研制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本文给出了该火箭的性能以及各分系统的情况,并介绍了目前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国际禁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与展望     
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32年来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已成为世界空间强国之一,在航天技术的某些重要领域,如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测控技术、高能燃料火箭技术、地球静止卫星发射技术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发射的应用卫星,已开始服务于四化建设,我国的运载火箭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为外国提供卫星发射服务。 本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坚持了自力更生,独立研制,有限目标,重点发展应用卫星和实行运载火箭系列化等一系列正确方针。同时,在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实行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配套协作网,有一支思想好、技术精、能打硬仗的科研生产队伍。 本文的第三部分叙述了对未来的展望,着重说明了在本世纪末以前,我国航天事业将重点发展各类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系统,并跟踪研究世界载人航天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航天发射市场上,欧美和俄罗斯的发射商依靠其先进的卫星制造能力、运载火箭制造技术、发射场设施、灵活的融资和保险方式,结成战略联盟,垄断了世界发射市场。中国航天发射服务业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国际市场,对世界航天发射市场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曾经占到8%到10%的  相似文献   

13.
钟航 《中国航天》2005,(5):9-13
2005年4月12日,中国航天在国际市场开拓中写下了重要一笔。晚上20时整,我国的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刺破夜空,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亚太6号通信卫星送人太空。这是中国长征火箭自1999年以来首次进行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的长征系列火箭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曾庆来研制运载火箭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至今已30多年了。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之后,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1999,(11):28-28,31
印度目前正在抓紧研制它的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准备用其打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这从一方面表明了印度要在下个世纪成为航天大国的决心。GSLV运载火箭不仅发射价格诱人(每次发射9000万美元),而且将使印度在国产静地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方面实现自主。印度运载火箭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路线。1980年,印度用卫星运载器(SLV)3运载火箭发射了35公斤重的罗希尼1B卫星,从而使它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之后第七个具有自己的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印度在运载火箭方面最新的成果是研制…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发射业如何重返国际市场,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呢?针对长征火箭面临的竞争环境,中国航天发射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中国运载火箭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重振中国航天发射业,尽快恢复上世纪90年代初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7.
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我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发射亚洲一号卫星获得圆满成功。从这个时间算起,追溯到1985年10月,共历经5年。1985年10月,原航天工业部部长李绪鄂代表中国政府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长征系列的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正式投放国际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市场。”这个消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它是中国航天工业对外改革开放、“请进来、走出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航天技术从50年代创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  相似文献   

18.
1998年3月26日凌晨,随长二丙SD火箭将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系列火箭实施了第50次发射。在长征火箭50次飞行历程中,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孙广勃 《中国航天》2001,(11):18-21
(三)欧洲欧洲的阿里安运载火箭在目前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着半壁江山,目前正在由阿里安4向阿里安5过渡。截止到2001年9月底,阿里安4火箭已发射106次,并实现了连续64次发射成功。阿里安5也已进行了10次发射。1.阿里安5及其改进型号阿里安5大型运载火箭于1996年6月4日进行了首次发射,结果发生了爆炸;1997年10月的第二次发射也只取得了部分成功。直到1998年10月的第三次发射,该火箭才首次取得了完全成功。1999年12月10日它进行了首次商业发射。2001年7月12日,它将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20.
费雅佳 《中国航天》2000,(12):28-32
四、从阿里安1到阿里安4火箭 阿里安1研制初期,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被确定在1500公斤。之后,在详细设计阶段,因考虑所留余量较小,而将所留余量增加了100公斤。1977年3月,经过动力系统一系列试车后发现,项目初期采取了保守的设计方式,发动机的实际性能指标比设计指标高得多。在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讨论用阿里安1发射其第5代卫星时,由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要求,在经过仔细分析所留余量、试车结果和结构重量等之后,欧洲空间局和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给出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700公斤的承诺。1978年3月,在对火箭性能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