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个用来记录雷达中频信号的记录器。本机为纵向走带、单头录放、调频记录的磁带记录器。记录频带上限为8.3MHz,走带速度高达20m/s,使用一英寸磁带,带盘直径为87cm,可容纳磁带一万米以上,记录时间6—8分钟。采用了12道全铁氧体宽带磁头,最佳环带道、“弓形弧”精密导向、滑差离合器大惯量伺服系统和使用电可变延迟线的时基校正电路,较好地解决了高速运带的头带接触问题,大惯量高速度的三单元同步及恒速控制问题和高精度的时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计测磁带记录仪走带机构的“三速度控制系统”模型,指出:走带机构是由主导轴、供带和收带三套速度控制系统组成的。文章针对现有某些对后两套系统的误解,给出了它们的组成,重点分析了磁带张紧装置的三重功能及系统框困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详述了真空张紧装置和机械摆杆张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给出了张紧力、速度误差与磁带位置的关系,收带供带伺服不能对磁带张力实行调节和控制,张紧装置关不是张力敏感器件。作者认为,现有计测记录仪带机构技术性能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要从完善收带供带伺服系统性能着手。  相似文献   

3.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转子组件等零件采用整体带冠叶片结构,采用多轴连动数控电火花加工工艺是合理的工艺方法。必须解决小通道涡轮转子叶片形状复杂、通道窄小、两级叶片距离近,大栅距喷嘴叶栅环叶片形状复杂、占据大弧长等一系列技术难点。介绍了为解决这些技术难点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提出了在线测量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转子组件、喷嘴叶栅环等零件带冠叶片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证实了混杂复合材料构成的软化带可用以控制碳/环层板中的裂纹扩展,以较小的重量代价,提高其剩余强度。文章还分析了裂纹尺寸和软化带的材料、参数对碳/环层压板的损伤容限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研制了一种高密度记录磁带机、使用国产磁头和磁带,记录密度达210~(bif)/mm。可在多种带速下重发,误码率达1×10~(-5),如果磁头,磁带采取某些措施,误码率可达1×10~(-6)。分析磁通变换传递信息的能力可知,NRZ—Ⅰ编码具有最高的编码效率,因而适用于实现高密度数字记录。其缺点是:NRZI 码不能自带钟信号,而要求在相邻磁道记录时钟,这样,由于运带部分头带接触和电子线路的缺陷引起的时间位移误差,将成为限制记录密度提高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模拟磁带重放信号中存在的频率偏移会对信号的处理分析产生不利影响。利用模拟磁记录器的多个磁道同时记录的能力,将实际信号和特定的参考信号同时进行记录,磁带信号重放和数字化过程中,利用这个参考信号来控制A/D采集时钟的速度,从而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磁带重放系统带来的频率偏移。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模拟磁带重放信号中存在的频偏问题。  相似文献   

7.
穿孔等离子弧焊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等离子弧焊接的新进展,介绍一脉一孔的等离子弧焊接工艺、正面弧光传感器、焊接质量模糊控制系统以及采用该系统进行的焊接质量控制的初步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不锈钢等离子弧焊接过程中,采用该系统可以提高等离子弧焊接焊缝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满伯倩 《上海航天》2004,21(2):54-59
介绍了一种大型宇航容器环向焊缝适应控制TIG自动焊接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交流变频调速驱动系统、双逆变交流矩形波焊接电源、矩形波交流电弧的弧长自动调节系统、可编程控制(PLC)为主控器的焊接程序控制系统等。并分析了在新的焊接条件下适应控制自动焊主要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空间飞行器对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是目前飞船对接已经采用了的一种对接机构。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具有这种对接机构的飞船的对接动力学。对接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捕获与接触;调整对接环;对接成功后的飞船姿态调整。 本文根据Jourdain—Bertrand原理推导并给出这三个阶段的对接动力学模型。同时,给出一组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马俊 《上海航天》1996,(2):61-63
为了对某航天产品的焊接焊缝的熔深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动氩弧焊焊接设备的控制器作了改进,并设计了一套控制电路。实际应用证明,改进后的设备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并可用于非接触引弧的各类直流焊机上。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研究磁带机运带系统的方法有机电类比法,质量—弹簧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分析法。在磁带刚度曲线直线范围内张力取值的大小会影响固有频率的增减。因此,磁带机必须以恒张力、恒速运带。在运带系统的带道上,许多元件的固有谐振使带速发生瞬时变化,引起抖动调制噪声及时基误差TBE。其中,张力臂刚性最差,其谐振对带速的影响最大。本文说明张力臂与磁带带速及其受力相关的振动方程式,由于存在与带速相关的非线性动态阻尼,实际上对振频及振幅特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航天飞行器舱体截面大尺寸弧长在线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民  浦昭邦  晏磊  周立民 《宇航学报》2001,22(1):21-23,36
本文基于CCD图像测量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不规则轮廓大尺寸弧长非接触图像测量系统,解决了航天飞行器舱体加工中的大尺寸测量的难题。文中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并在现场进行了比对实验。最后对系统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5mm/8m。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端面密封的气检合格率,开展了密封组件的静力学特性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密封端面接触分析模型,针对石墨环装配过盈量、弹簧刚度偏差与气检压力3个方面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端面变形量和密封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0.13 mm过盈量下,石墨环上端面高度差为7.2μm;弹簧刚度偏差量变化引起的动静环端面压力分布最大差值约0.1 MPa;在气检过程中密封端面呈环形的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14.
对复合材料壳体与喷管的卡环连接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大变形接触有限元理论分析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应力,应变数值分析。对复合材料壳体材料进行了等效正交各向异性轴对称材料模式分析;采用点点间隙单元,分析了卡环,接头及倒锥等多体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磊  张涛 《宇航学报》2024,(1):91-100
研究了一种具有闭环约束的空间包络式抓捕机构运动建模和非接触与接触一体化导纳控制。该抓捕机构具有可控的包络结构,能够通过与非合作目标发生多点多次接触,实现柔顺捕获。给出了空间包络式抓捕机构显式的动力学模型和接触模型。设计了具有统一形式的非接触与接触导纳控制策略。该策略在机器人接近目标过程中采用非接触式导纳控制,以降低机械臂与目标物体首次碰撞的接触力,在捕获目标过程中采用接触式导纳控制,减少碰撞次数,获得更大的夹持接触力。数值仿真展示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带药柱缠绕复合材料壳体中的张力制度,结合相关理论公式,分析了带药柱缠绕过程中张力对推进剂药柱的影响以及缠绕层自身张力松弛的原因。提出了以"最小剩余张力梯度"为优化目标,对以复合推进剂药柱为缠绕芯模的张力制度进行了优化,并缠绕了钢芯模及药柱芯模NOL环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缠绕层剩余张力趋于一致时,NOL环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在优化张力制度下,与恒张力制度NOL环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相比,药柱芯模NOL环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2.9%,剪切强度提高了8.4%。所用的分析及优化方法可为带药柱缠绕复合壳体张力制度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论述了在导弹控制工程中采用快速控制所带来的实际问题——即“Bang—Bang Control”(简称BBC)灵敏度问题,并对开环、闭环控制的BBC灵敏度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得出在导弹控制工程中,采用快速控制的同时,提高控制系统鲁棒性的几种工程技术途径。 通过某型导弹高度控制系统设计,弹道仿真计算,成功地解决了这类问题,获得良好的工程鲁棒性,为快速控制理论在导弹控制工程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国际空间站舱内空气温湿度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载人航天器不同的是,载人航天器有环控生保系统,而舱内空气温湿度控制又是环控生保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跟踪和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各舱内的温湿度控制方案,包括设计指标、硬件组成及所采用的技术;重点评述了国际空间站舱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冷凝干燥器组件及其降温除湿原理;最后结合NASA近年来研究的多孔渗水冷凝干燥器,指出未来冷凝干燥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介绍了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新一代大型载人航天器密封舱体的结构和材料焊接特点,对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关键工艺解决措施。通过研究和试验验证表明,采用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技术是解决中厚度铝合金焊接结构最好的工艺方案之一;对变极性等离子弧自动焊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CFD方法对大长径比卷弧尾翼火箭弹流场进行了模拟,对比风洞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方法可靠性.对比单个弹体和翼身组合体的气动特性,得到了卷弧尾翼对全弹气动特性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建立以卷弧尾翼6个几何参数为因素的正交数值实验表,得到卷弧尾翼几何参数对各个气动系数的影响.分析零安装角卷弧尾翼在超音速下零度攻角时流场,指出翼面压力分布差异,得到自诱导滚转力矩产生机理,同时分别指出超音速时其随攻角、曲率半径、展弦比和马赫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