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遥测遥控》2013,(2):77-79
主题:促进导航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发展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导航应用专业委员会和卫星导航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导航应用科技大会",将于2013年下半年(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召开。本届科技大会的主题是"促进导航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将不断地促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数字地球等相关产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展望了今后5-15年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17,(6):24-28
针对高分三号(GF-3)卫星多种姿态下快速定位的需求,提出一种应用先验数据的卫星快速定位方法。该方法以GF-3卫星的定位数据和姿态数据为辅助信息,计算导航卫星的仰角,实时判断导航卫星对GF-3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可见性,从而减少捕获时间,实现快速定位。GF-3卫星的在轨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先验数据的卫星快速定位方法,定位时间为115s,短于其他低轨卫星的855s,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文章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其他低轨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4.
中国 中国2007年成功发射了1个月球探测器、2颗导航定位卫星、4颗遥感卫星、2颗通信卫星和1颗技术卫星. 2月3日,长征3A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5.
国外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卫平 《航天控制》2004,22(4):30-35
本报告对目前国外三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 ,GLONASS和伽利略系统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我国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汶川地震救援对卫星导航定位及应急通信的需求,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功能及导航卫星特点,总结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次汶川地震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世界民用卫星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遥感卫星领域收获最大,美国和欧洲发射了多颗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欧洲和印度分别发射了各自的新一代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领域遭受了严重损失,欧洲2颗重要的通信卫星发射失败;导航卫星领域竞争更加激烈,美国和欧洲大力发展各自的导航卫星系统,GPS系统与伽利略系统都有较大进展;微小卫星技术稳步发展,美国轨道快车计划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各国又有多个小卫星计划面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空间应用技术,即包括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三个方面的技术发展和相关标准现状的分析与综述,提出我国空间应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建立类地行星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意义,并对火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星座的布构型进行了初步分析设计.对不同导航星座的覆盖特性与导航定位性能进行了评估,给出了最佳星座设计,它可以作为将来建立火星导航卫星系统的星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2,10(1):10-19
从遥感,气象,防灾减灾,导航定位,通信各领域概要回顾了2001年中国卫星应用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赵耀升 《卫星应用》2005,13(4):24-26
对卫星导航定位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市场现状,列举了卫星导航定位运营的几种典型服务模式,提出了卫星导航定位走向运营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内动态     
正北斗导航卫星将具备搜索救援功能9月1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三十七、三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三、十四颗组网卫星。在这两颗卫星上,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标准设备,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新闻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网站)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稳定运行十周年9月17日,遥感卫星技术与应用发展研讨会召开,会上对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在轨运行十周年的情况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导航卫星系统有效载荷技术发展状况,重点介绍美国全球导航定位(GPS)卫星系统和欧洲Galileo导航卫星的星上有效载荷技术,分析讨论了未来导航卫星有效载荷自主生存、星间链路、抗干扰等新技术以及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欧洲欧洲成功发射了1艘货运飞船、5颗通信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4颗侦察卫星及技术卫星和遥感卫星各1颗。2月16日,阿里安5ES火箭在库鲁发射了欧空局第二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动驾驶、精密农业等领域的发展,各领域对高精度导航定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地基增强技术、高轨星基增强技术和传统非差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低轨卫星增强的非差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研制了基于低轨导航增强技术的低轨导航增强载荷,开发了基于低轨卫星增强的地面自适应卡尔曼滤波非差高精度定位软件,并进行了全球首次基于低轨卫星的信号信息一体化导航增强在轨试验。试验表明:经低轨卫星增强后,地面终端用户定位精度优于30 cm。最后,给出了该技术的后续研究方向,为未来低轨导航增强系统与其他增强系统协同工作,实现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5,13(1):22-29
我国的应用卫星体系继续完善,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不断扩大应用领域,空间应用也有所突破,空间科普在规模和地域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面向应急管理的天基系统需求与构建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应急管理对天基系统提出的增强现场灾情信息传递保障能力和尽快完善天空地一体化应急观测体系的需求,在分析天基系统应具备的先进感知使能、通信使能、导航定位使能及智能使能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天基应急管理支援体系构建设想。通过发射中轨观测系统、高分光学强机动星座,以及增加地面机动测控数传站,加强和完善灾害应急遥感观测能力;通过天地一体化应急管理云平台实现灾情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发。为了尽快实现天基应急管理支援体系建设,提出应发展高、中、低轨协同的天基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遥感、气象、防灾减灾、导航定位、通信等领域概要回顾了2000年中国卫星应用取得的进展和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4,12(1):8-17
我国在轨运行卫星已经基本构成了导航定位、对地观测和通信三大卫星系统,为卫星应用奠定了基础;新的卫星制造和应用机构也应运而生:卫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入,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建成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2007年4月14日、2009年4月15日、2010年1月17日,相继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未来几年里,中国还将陆续发射数颗导航卫星,2012年首先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2020年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