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飞机机载天线之间可能会因电磁能量互相耦合而产生电磁干扰,天线隔离度测试是验证机载天线布局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定向耦合器性能参数定义,通过测量定向耦合器耦合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值计算出发射天线的净输入功率和接收天线的净输出功率,从而得到天线隔离度。通过机上测试,这种隔离度测试方法简便快捷、稳定可靠,试验结果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定向耦合器在微波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介绍了实际工作中在微波传输系统方面定向耦合器的几种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构吸波材料多层阻抗渐变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多层阻抗渐变的吸波结构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层阻抗渐变思想在吸波层板和泡沫两类结构吸波材料设计上的应用。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结果均表明,采用多层阻抗渐变设计能够使吸波层板和泡沫的吸波带宽向低频拓展,同时显著提高吸波泡沫的吸收强度。具有三个阻抗渐变吸收层的4 mm厚吸波层板在5~18 GHz频段反射率小于-10 d B;具有六个阻抗渐变吸收层的22 mm厚吸波泡沫在2~18 GHz频段反射率小于-10 d B,其中在6~18 GHz频段反射率小于-20 d B,8~12 GHz频段反射率小于-30 d B。多层阻抗渐变设计是提高结构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磁仿真运算的方法设计了方形和十字形混杂组元低频吸波阵列,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基于混杂组元低频吸波阵列的吸波层板复合材料。研究了各单组元阵列本征吸波特性随单元结构变化的规律和混杂组元低频阵列本征吸收带的叠加效应。吸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形状阵列单元的混杂可以有效拓宽阵列的本征吸收带宽,方形和十字形混杂组元阵列为双峰吸收阵列,吸收峰频率分别为3.1与4.5 GHz。混杂组元低频阵列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层板低频吸波性能,5 mm厚吸波阵列层板的反射率在2~6 GHz范围内-4.7 d B,6~16 GHz范围内-7 d B,阵列吸波层板的宽频吸波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的阻抗渐变型吸波层板,阵列吸波层板力学性能与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相当。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Ka频段圆波导TE11和TE21模自跟踪体制和S频段正十字排列四喇叭自跟踪体制共用两信道自跟踪接收机问题.导出了来波及地面天线S频段和、差信道极化特性引起的角误差电压的交叉耦合系数公式.还可以进一步使S/Ka两个频段共用一套能跟踪(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源的伪单脉冲(单信道单脉冲)自跟踪接收机.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六频段天线。该天线根据对称偶极子的结构,采用带有衍生臂的片状臂作为偶极子的两个极,其中每个极由对称L形矩形弯折长臂和宽边矩形末端半圆形臂构成。通过HFSS软件仿真优化,其能同时工作在CDMA/GSM/DCS/PCS/UMTS/WLAN6个频段上,且具有较好的辐射方向性,能满足移动通信对多频段天线的需求。并且还具有外形轮廓平薄,重量轻巧,易于调校的特点,在移动通信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根据铸造铝合金波导成形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采用硫酸镁和金属盐B作为可溶性石膏型芯材料的添加剂,研究了添加剂加入量、工艺因素对石膏混合料的影响。指出:硫酸镁可提高高温强度;金属盐B可提高室温干强度;采用烧结方法有利于提高型芯的性能。采用ZS—1可溶性石膏型芯,可铸出内腔尺寸精度和电气性能很高及高等级表面粗糙度的铝合金波导。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硅基二氧化硅波导谐振腔的整体设计结构和谐振腔的传递函数及考虑光源线宽情况下特征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仿真分析了耦合器分光比、波导传输损耗、谐振腔腔长、激光器谱宽对谐振腔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硅基二氧化硅波导的加工工艺并针对其关键因素——光刻工艺实验验证了其曝光时间与显影对波导芯片的影响。最后对比了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仿真谐振曲线,吻合度良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普及型X-频段波导测量线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是用现代测试思想和方法对传统波导测量线的改造而组成的,测试系统改造成本低,测试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测试准确度高,系统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自动拉平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对拉平轨迹及指数拉平规律进行分析,之后设计了自动拉平耦合器和拉平着陆系统。在MATLAB平台下,建立了自动拉平着陆系统结构图,并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拉平耦合器和拉平着陆系统参数合适、结构合理,系统工作稳定,并能满足预定的着陆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程文杰  周丽  张平  邱涛 《航空学报》2015,36(2):680-690
柔性机翼变弯度/展/弦长方案需要蒙皮在面内具有一维大变形能力,并且在垂直平面方向能够提供足够的抗压和抗弯刚度。设计了一种零泊松比十字形混合蜂窝,支撑弹性胶膜构成柔性蒙皮结构。研究了十字形混合蜂窝的面内变形机理、蜂窝力学特性与单元形状参数的关系,针对蜂窝的面内单向变形能力进行了参数优化;将蜂窝结构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研究了十字形混合蜂窝的面外抗弯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后缘变弯度机翼柔性蒙皮设计要求,研究了十字形混合蜂窝结构参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这种蜂窝能够满足柔性蒙皮的使用要求,且质量轻、易驱动。  相似文献   

12.
行波管(TWT)是真空电子器件中的重要一类,正在向高频段乃至太赫兹频段发展。由于器件尺寸与工作波长的共渡性,导致随着频段的提高,高频慢波互作用结构的尺寸越来越小;当太赫兹频段时,折叠波导关键尺寸从毫米级减小到微米级,慢波结构的制造技术成为高频段行波管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此,开展在玻璃wafer基体上采用紫外激光微加工技术制造微型慢波结构,文章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不同频率下的激光光束对玻璃表面、盲槽底部、振镜接纹处和槽深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型微带贴片天线的频率可重构设计。采用一种交叉形的贴片结构,在贴片的非对称缝隙中添加RFMEMS开关,通过调节开关的通断来实现对天线频率的重构。所设计的可重构天线在0.8GHz~3.0GHz频率范围内有较为均匀的频段分布,总的工作带宽达到了400MHz,还对天线在不同开关状态下的方向图形状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用金属片替代的RFMEMS开关的理想模型和等效原件替代的非理想模型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保偏光纤耦合器是应用保偏光纤制作的光耦合器,它是实现线偏振光耦合、分光以及复用的关键器件,是构成高精度光纤陀螺和光纤水听器的基础元件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保偏光纤以及保偏光纤耦合器的概况、制作方法和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蜂窝吸波材料在低频段吸波效果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蜂窝内壁加载回字形导线的复合吸波结构。这种回形线组合成的二维阵列本身是一种磁导率近零的频率选择表面。采用的蜂窝吸波结构高度为30 mm,吸波涂层厚度0.024 2 mm。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回形线的复合吸波结构相较原蜂窝,在0.4~2 GHz内出现吸收峰,<-10 dB带宽增加10%~50%,并且在入射角0°~60°内具有良好的吸波稳定性。可通过调节回形线的几何参数与材料方阻,实现吸低频收峰位置与带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具有十字形拓扑形状的柔性蜂窝,并对该蜂窝结构的剪切力学性能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先将其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采用代表体元法推导出十字形蜂窝的面内切变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同时还研究了切变模量与蜂窝形状参数的关系,并通过仿真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代表体元法对十字形柔性蜂窝的面内切变模量进行分析是合理有效的,推导出的理论公式可以指导蜂窝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理想导体面上任意形状的波导-口径天线的辐射特性。利用波导腔和自由空间之间的场匹配技术给出了描述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线性方程组,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未知系数,严格计算了口径天线在半空间的辐射场,波导内的反射场及导体板上的电流分布;并通过数值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紧耦合天线阵列(Tightly Coupled Array,TCA)安装于飞机、导弹、舰船等平台时接地板严重影响其阻抗带宽的问题,将栅格形阻性频率选择表面与交指型偶极子天线单元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层结构的超宽带TCA。采用CST对加载与未加载栅格形阻性频率选择表面时TCA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未加载时,受接地板影响其最佳阻抗带宽(VSWR〈2)为4.5:1(2.1~9.5GHz);加载后,TCA可克服接地板的影响,其阻抗带宽可达10.4:1(1.8~18.8GHz)。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冷坩埚定向凝固技术制备了晶粒较为细小柱状晶的Ti-46Al-0.5 Si-0.5W扁锭试样.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晶粒形态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功率增大,晶粒长大倾向明显,但晶粒的生长方向性会改善;随着抽拉速度增大,晶粒尺寸变小,但方向性会在试样一定范围内变差;随着预热时间延长,晶粒尺寸和取向均有变差的趋势.在抽拉速度为1.0mm/min时获得了最佳的定向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20.
斯贝发动机上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堵塞结构——十字槽螺塞及杯形垫圈。这组堵塞在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已做到了标准化、系列化。现介绍如下: 1.十字槽螺塞及杯形垫圈的安装情况(见图1)。 由图中看出,杯形垫圈上有硫化的梯形橡胶件,在十字槽螺塞的压力下,橡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