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卫星遥感数据的浏览查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璇  王风华 《宇航学报》2006,27(3):562-564
遥感卫星图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编目、存档管理、浏览查询和产品生产等部分。其中,浏览查询是向遥感数据的用户提供查询和检索卫星原始数据各级产品数据的手段,浏览查询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遥感数据的使用效率。本文介绍了新一代高码速率遥感卫星地面数据处理中浏览查询系统研制的主要技术。本文所研究的浏览查询技术已成功的运用到资源二号遥感卫星地面站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本文论述的数据处理技术将为其它遥感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3.
王盛  牛晔 《中国航天》2004,(8):29-32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和处理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为全国服务,同时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能接收10颗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并分发9颗卫星数据,数据  相似文献   

4.
张建国 《宇航学报》1994,15(4):71-74
航天遥感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是建立地面数据应用工程运行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1A级预处理中,需要解决处理任务组织和系统环境支持问题,需要完成数据回放、相对辐射校正、景地理坐标计算作业,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对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本文还介绍了一种数据预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新型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新型传感器,获取了大量新型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源以传统遥感信息源不具有的优势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取得了许多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多光谱遥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新型遥感数据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发展作了简要思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国内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和要求,将总线结构和数据编组概念引入数据传输系统领域,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星载多遥感器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接口技术,以便于规范和加快我国遥感卫星的研制速度。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遥感卫星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卫星遥传传统的数据数据能力在增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有可能大步进入市场,遥感卫星信息系统建设向大规模系统化工程化发展,数据获取系统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卫星遥感数据链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卫星遥感数传系统的组成及影响数传系统误码特性的主要因素,讨论了遥感卫星数传通道发射功率计算的方法和有关参数的选择,给出了我国某资源卫星以及法国的SPOT卫星、加拿大雷达卫星和欧空局“ERS-1”卫星的数传通道下行链路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遥感卫星信息获取能力的快速提升,传统卫星操控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快速、准确、灵活的遥感数据获取和信息产品生产需求,亟需发展智能操控技术来降低卫星操控难度和复杂度,有效提升卫星的应用效能。文章论述了遥感卫星智能操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智能星地操控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智能卫星+一体化地面系统+智能操控平台"架构的天地一体化智能星地操控模式,从任务指控、任务进程监控、任务结果处理与多维度呈现、在轨维护以及在轨健康监测与处置等5个维度优化星地操控接口和操控流程,改善人机交互效果,可为遥感卫星操控模式设计和系统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高分二号”卫星遥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二号"(GF-2)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为满足应用亟需和替代进口而规划的遥感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目标定位精度要求达到50m、寿命要求达到5~8年、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民用低轨遥感卫星。文章分析了GF-2卫星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等任务的特点,以及高精度图像保障、扰振抑制设计、长寿命设计等技术创新点,并介绍了其在轨评价及应用情况,为后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三号”卫星遥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三号"(ZY-3)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于2012年1月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CZ-4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可提供3.5m分辨率立体影像,2.1m全色/5.8m多光谱平面影像,可用于1∶50 000立体测图及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更新。文章重点介绍了ZY-3卫星定位精度高和内方位元素稳定性强等任务特点以及内方位元素高稳定性的立体测绘相机、高速率双圆极化复用数据传输技术、角秒级定姿精度等技术创新点,简要介绍了在轨评价及应用情况,为后续测绘卫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型智能遥感卫星技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器工程》2017,(5):74-81
从遥感卫星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角度,阐述了未来遥感卫星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可能的变革方向。提出了未来新型智能遥感卫星的总体概念设想及一种具备开放软件平台、网络接入、可以支持第三方灵活开发并上注应用程序(APP)的智能遥感卫星,给出了一种由智能遥感卫星、云服务中心、星地网络组成的智能遥感卫星系统,并对支撑该系统建设的网络通信架构、APP软件架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对星上智能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裴浩  敖艳红 《航天器工程》2008,17(6):102-106
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的有关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该技术对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的作用与贡献;论述了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讨论了目前我国卫星遥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卫星热试验与热分析状态差异性分析,根据某遥感卫星热分析和热平衡试验结果,用综合虚拟热试验和有限元的有限差分集成法对其热模型修正技术进行了研究。卫星在轨温度遥测结果表明热模型修正有效。  相似文献   

16.
光学遥感卫星平台结构热变形试验及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太空复杂外界热环境是平台结构热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满足某高轨光学遥感卫星对热变形的特殊要求,更准确获取平台结构热变形引起两台相机安装面指向变化,及两相机安装面之间的相对指向变化,进而推导卫星在轨热变形规律。文章设计了卫星平台结构热变形试验,模拟在轨典型外热流工况对卫星平台实施加热控制,使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实时测量和分析热变形引起两台相机安装面的绝对指向变化和两相机安装面之间的相对指向变化情况。热变形测量结果表明:A相机安装面指向最大变形57.5″,B相机安装面指向最大变形79.3″,模拟试验的结果可以作为卫星在轨运行期间热变形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低轨遥感卫星实现全时在线的4个随时需求,概述基于中继、北斗以及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等开展低轨遥感卫星天基测控的现状,提出了对应的天基测控方案,对比分析了各种途径的特点,提出构建天地基综合测控服务体系、发展多手段一体化综合测控终端、优化遥感卫星分级分类测控运管策略等设想,为实现低轨遥感卫星全时在线、随时指控应用探索了一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卫星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综合利用多源信息,从而获得对同一目标更全面、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文中简介卫星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系统所包含的三个过程,即预处理、图像融合、综合评价及应用;详细分析像素层、特征层和决策层三个不同融合层次的融合原理和方法;归纳融合效果的主客观评价标准和熵、平均梯度等六种评价指标;最后从空间配准模型、建立统一的数学融合模型、关联的二义性、数据融合方法与融合系统实施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评价准则等方面讨论了卫星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遥感卫星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志强  蔡陈生  吕旺  沈毅力 《上海航天》2014,31(3):24-33,38
对遥感卫星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给出了国内外高稳定度多挠性遥感卫星控制、快速机动控制、高精度姿态确定、自主智能控制等典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挠性多体卫星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卫星在轨试验和高精度姿态确定等关键技术。讨论了挠性多体卫星动力学建模仿真及地面试验验证,H∞控制、自适应滤波前馈等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卫星结构模态与无干扰力矩在轨辨识,以及基于陀螺、星敏感器及其误差、卫星动力学模型、在轨热变形标定等高精度姿态确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