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有的有氰镀金体系镀液含有有毒的氰化物,废液污染环境、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低危害电镀金工艺实验研究。为了极大减少溶液在实验过程中电离出游离态氰离子,选择柠檬酸金钾作为电镀金溶液配方主盐。在既定的溶液配方基础上,改变电场、流场、冲液方式、阴阳极间距等参数,优化实验工艺,在紫铜基体上进行基础实验,得到结晶晶粒细致,与基底结合力高,表面光亮度好的电镀层。采用原子力量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测试了基体和镀层的微观形貌,镀金层有效复制,基体表面的粗糙度降低。应用扫描电子量微镜(Scanning election mircroscope,SEM)分析了镀层的组成成份,并用WS-97涂层附着力划痕试验仪检测了镀层的结合力,其性能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多用酸洗缓蚀剂DSCH-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含氮的脂肪胺、芳香胺等多种常用的有机缓蚀剂复配制成的DSCH-1 缓蚀剂,在硝酸中对20# 锅炉钢和紫铜的缓蚀效率达99.7% ,在盐酸中对20# 锅炉的钢的缓蚀效率达98.5% ,对紫铜的缓蚀效率也较高。Fe3+ 离子浓度对DSCH-1 缓蚀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L93正交试验表研究了搅拌速度、微粒添加量、施镀温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四个因素对Ni-P-SiC-MoS2化学复合镀镀层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粒的添加量和搅拌速度对镀层硬度较大,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及温度对镀速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EDS法分析了静态挂片表面沉积物的元素组成,运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和滞后环实验等电化学方法对实验室和现场垢样的SEM和XRD的形貌和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了Q235钢在塔1井采出液水相中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塔1井采出液引起腐蚀穿孔的原因是垢下腐蚀而不是点蚀,腐蚀的速度受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控制.用旋转挂片仪筛选出的缓蚀剂用量为50 mg/L时缓蚀率超过90%,WJF-6缓蚀剂起到缓蚀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抑制了电极反应的阴极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沉降实验、吸附分析以及流动电位的测量,确定SiC颗粒在Watt’s槽液中表面带电荷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该镀液中SiC颗粒表面吸附Ni~(2 )而带正电荷,这是决定Ni-SiC共沉积的主要因素。认为SiC颗粒与Ni共沉积有三个主要步骤:1.通过液体流动以及颗粒沉降作用,把SiC颗粒输送到阴极表面附近;2.颗粒受静电作用被吸附而停留在阴极表面上;3.颗粒被嵌合在镍层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MB8镁合金微弧氧化后陶瓷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膜层表面分布着大量相对均匀的放电微孔,孔径在1~3μm之间;膜层分为三层,分别为过渡层、致密层和多孔层,其中致密层占总厚度的60%以上,约6~7μm。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微弧氧化处理后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失重法、电化学测量法研究了一些稀土元素离子对LC9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将CeCl3的缓蚀性与同等浓度的8108复合缓蚀剂、0.3%K2Cr2O7水溶液进行了比较,根据失重实验的失重量计算腐蚀率和缓蚀率,同时也根据试片表面状态、色泽、破损面大小评估试片的耐蚀性、通过动电位扫描法测极化曲线,恒电位法测诱导期的方法来确定孔蚀电位Eb、保护电位Ep及其它参数。结果表明,CeCl3是LC9合金在含Cl-水溶液中的良好缓蚀剂,其缓蚀作用优于其它两种缓蚀剂。Ce3+离子改善了LC9合金的表面膜,抑制了氧还原反应,减弱了对腐蚀的敏感性。CeCl3是阴极型和沉淀模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水雾粒径对冰附着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附着力是冰与基底表面之间的作用力,研究环境参数对冰附着力的影响对认识冰附着力机理、开发防除冰方法以及分析融冰和脱冰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基底不变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静态结冰以及相同水含量、不同平均粒径(40、80、250μm)的水雾在不同温度(-25~0℃)下的动态结冰的冰附着力(剪切力)的变化情况。相对于静态结冰,动态结冰的冰附着力随温度的变化存在一个转折点,可称该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为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冰附着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成冰方式对冰附着力影响不大;而在临界温度以下,动态结冰所成冰的冰附着力相对于静态结冰明显要小,所成冰从明冰向混合冰或者霜冰转变。水雾平均粒径不同,临界温度随之变化,动态结冰的冰附着力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镀方法制备了Zn/纳米CeO2复合镀层,分析了镀液中CeO2颗粒悬浮量、阴极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等因素对复合镀层中纳米CeO2复合量和膜层质量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各工艺参数。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浸泡法研究了Zn/纳米Ce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对于纯镀锌镀层,复合镀层晶粒细小,平整光滑,显微组织均匀、致密,并且镀层耐蚀性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稀土对热浸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合金对热浸镀铝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工艺下浸镀层及浸镀试样的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热浸镀铝液中加入少量稀土(0.05~0.75%)能降低铝液表面的氧化速度,改善镀件表面质量和镀层的组织;当稀土元素含量控制在0.05~0.2范围内时,能提高镀层的耐盐水(3%NaCl)浸泡和耐盐雾腐蚀性能,而过量的稀土则明显降低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1.
开口风洞进行气动噪声测量及传声器阵列定位研究时必须考虑开口剪切层对声传播的影响。基于传统的二维剪切层折射修正公式的Snell定律和波传播对流效应,推导了更普遍的三维剪切层折射修正公式。针对0.55m×0.4m开口风洞,首先开展了风洞剪切层形态及位置的测量研究,70m/s风速下,该风洞剪切层略向外扩张,角度为1.14°;其次采用相位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风速30,50和70m/s条件下,不同频段的声波穿过剪切层的折射现象,并与基于剪切层无限薄假设的Amiet等人的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折射角度的理论修正公式只有当声源到剪切层的距离大于4倍的目标声波波长时,即满足远场条件时,才与试验结果接近;最后,将剪切层修正方法应用于基于Beam-forming算法的传声器阵列的声源定位中,结果表明三维剪切层修正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传声器阵列声源定位的准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催化剂的化学镀锡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化学镀锡液中的络合剂,还原剂和催化剂等因素对沉积速度和镀液的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可在金属锡表面吸附的贵金属络合物K2[PdF6]的催化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沉积速度,并得到了较厚的化学镀锡层。  相似文献   

13.
稀土对热浸镀层组织和性能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合金对热浸铝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工艺下浸镀层及浸镀试样的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热浸镀铝液咖入少量稀土(0.05-0.75%)能降低铝液表面的氧化速度,改善镀件表面质量和镀层的组织,当稀土元素含量控制在90.05-0.2范围内时,能提高镀层的耐盐水(3%NaCl)浸泡和盐雾腐蚀性能,而过量的稀土则明显降低镀层的耐蚀 。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功能电极电火花诱导烧蚀加工对难加工材料的适用性和影响因素,选取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淬火模具钢Cr12、钛合金TC4、钛铝合金TAC-2四种典型难加工材料进行常规电火花加工(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EDM)和功能电极烧蚀加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烧蚀加工对难加工材料有广泛的适用性,其加工效率分别为相同条件下常规电火花加工的37.3倍、13.5倍、58.7倍和13.7倍。研究发现:随着金属活泼性的提高,燃烧消耗和燃烧热的熔化作用增强,烧蚀作用增大;烧蚀加工表面的氧化层特性对烧蚀加工效率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内喷液加工反镀现象的减小、烧蚀加工效率的提高量、氧化层的特性等因素决定着电极的相对损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冷金属过渡技术(CMT)在Q235钢表面熔覆镍基GH4169合金实现了复合板的制备,研究了热处理前后熔覆层、基材以及熔合线附近的组织形貌与复合板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MT电弧熔覆对基材Q235钢的热影响较小,当熔覆电流为370 A时,镍基合金层与Q235钢基材为冶金结合,无宏观缺陷.经过分级热处理之后,Q235...  相似文献   

16.
采用Ag-Cu-Ti合金粉末在加热温度920 ℃保温时间8 min条件下真空钎焊镀钛金刚石,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综合分析界面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特征及新生物相形貌。结果表明,镀钛金刚石镀层并不是单一钛的附着层,而是薄层TiC。钎焊过程中,镀钛金刚石磨粒与Ag-Cu-Ti钎料结合界面出现显微组织分层现象,原镀层与 新生层厚度分别约为0.8 μm和5 μm。新生化合物在镀层表面呈短针状致密生长且有序连成片状,在镀层破损处有长约4 μm,宽约1.5 μm针状物,而在破损边缘处碳化物呈棒状背离镀层侧向生长。原子扩散动力学分析显示镀层晶体结构会限制游离C原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得新生TiC均匀分散形核并长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浸镀的方法,通过改变Mg,RE的添加量来制备不同成分合金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盐雾实验、腐蚀失重测试来分别研究Mg,RE添加量对55%Al Zn 1.6%Si Mg RE合金涂层耐蚀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最佳成分的合金涂层电化学测试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物相分析,与55%Al-Zn-1.6%Si进行对比,判断其腐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g能细化晶粒,强化晶界,1.5%Mg添加量耐蚀性最为优异;RE可以减小熔液表面张力,细化晶粒,提高耐蚀性,0.12%RE添加量较为合适;Mg和RE的加入使涂层中Al发生了择优取向,使涂层中的择优晶面的数量减少,涂层表面电位趋于均匀化,微电池腐蚀的驱动力变小,从而导致了涂层的腐蚀速度降低,在腐蚀溶液中耐蚀能力增强,55%Al-Zn-1.6%Si-1.5%Mg-0.12%RE合金涂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983 V,自 腐蚀电流密度仅为16.91 μA/cm2。  相似文献   

18.
活化剂添加量对钢低温渗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渗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面强化工艺,由于渗硼过程是在材料的AC1进行,故可以大大减小被处理工件的变形。此工艺对于结构复杂、型腔小、精度要求高的模具特别适用。本文研究了低温粉末渗硼剂中主要活化剂硫脲、氟化钠、氯化铵的添加量对低温渗硼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合适的活化剂添加量。结果表明:只要低温粉末渗硼剂中硫脲、氟化钠、氯化铵的添加量合适,便能共同作用提高渗速,使渗层均匀、致密,从而提高渗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钨表面进行渗镍实验,并采用XRD,SEM,EDX等分析手段对渗镍试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改性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无明显缺陷。改性层与基体表面之间存在明显的扩散层,扩散层中存在少量NiW和Ni4W中间相。利用划痕法研究了渗镍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持续加载100 N未发生改性层剥落现象。对钨表面双辉等离子渗镍改性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旋转挂片腐蚀试验、静态阻垢试验、动态模拟试验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试验评价了污水回用循环水低磷缓蚀阻垢剂RP-12(AQ)的缓蚀性能和阻垢性能,探究了其防腐机理,并在安庆分公司炼油和腈纶循环水系统进行了工业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水浓缩倍数4.8~5.2,RP-12(AQ)的质量浓度在ρRP-12(AQ)=90~110 mg/L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缓蚀阻垢效果,是一种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2个循环水系统的平均腐蚀速率均为0.002mm/a、粘附速率分别为3.62 mcm和5.43 mcm,满足装置对水处理效果的要求。采用污水适度处理回用于循环水系统的技术路线,且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实现低磷绿色化,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