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最数字     
正2.5亿年2017年4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叠纪—三叠纪研究团队在陕西铜川透露,科研人员在当地石川河一带的地层剖面中,罕见发现已有2.5亿年历史的二叠纪—三叠纪远古生物陆地活动形成的十分粗大的遗迹化石,并有较强生物扰动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揭示远古生物大灭绝的过程和原因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大约两亿年前的三叠纪,地球的陆地上存在着三个大类的脊椎动物.其中两类是新生的,一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类型,二是世界闻名的恐龙类的祖先类型.而剩下的一类乃是从2.8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遗留下来的,即似哺乳的爬行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恐龙类是比较低级的种类,因为它们的内温功能比较差,不如哺乳动物和似哺乳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3.
在2亿余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大量物种灭绝,造成恐龙主宰地球的时代。这个巨变的原因至今未明,研究者仍在努力拼凑出历史的全貌。保罗·欧尔森与丹尼斯·肯特来到英国韦尔斯南部一处荒芜的海岸。两人在一旁的泥地停车,雨滴开始落下,远  相似文献   

4.
磁暴期间全球TEC扰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磁暴期间白天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大幅度扰动.TEC扰动与磁暴发生时的世界时(UT)有关.利用7年的数据对TEC对磁暴的响应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磁暴期间白天TEC增大明显,且在午后TEC的增大比例有一个高峰.在18:00UT-04:00UT,南美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TEC增长较大,这可能与白天的光照有关.为了研究TEC变化与磁暴的关系,结合同样时间段的Dst指数,把TEC数据分为磁暴日(Dst<-100nT)和平静日(Dst>-50nT).研究发现,将TEC前移2h,低纬日侧地区TEC增大值随着世界时的变化与Dst变化的负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5.在中纬度地区,将TEC扰动前移1h,相关系数为-0.61.这可能是行进式大气扰动携带着赤道向的子午风,由极区向低纬传播引起.可以认为,TEC的变化可能是由磁暴引起的.在高纬地区,TEC增大值随着世界时的变化与Dst变化的相关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太阳高度角较低,光辐射通量较小,导致电子密度的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NASA网站2017年8月15日报道,20世纪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从干旱中恢复过来的时间越来越长,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尚未从一次干旱中恢复便又遭遇干旱。这或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可能导致树木死亡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研究人员利用泰拉卫星(Terra)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地面测量仪测算了不同地区的干旱恢复期,发现全球所有陆地地区的干旱恢复期都变得更长,尤其是在热带和北半球高纬度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环形喷嘴的气动谐振加热性能,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NND格式差分求解二维轴对称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对环形喷嘴-谐振管系统气动谐振加热过程中谐振管内振荡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不同面积的环形喷嘴-谐振管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喷嘴与圆喷嘴具有相似的谐振加热规律和流场特征,即利用环形喷嘴同样可在谐振管内产生强烈的高频激波振荡.随着环形喷嘴面积减小,每一个谐振周期中的谐振温升逐渐减小.而其能够产生强烈谐振的间距小于圆喷嘴-谐振管系统的间距,在小间距时可以在很宽的喷嘴入口压力范围内产生强烈的谐振,这为气动谐振点火器的结构小型化和工程实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DE-1卫星等离子体波的部分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本文主要给出关于千米波辐射及极光嘶声的观测结果及分析.仅就带宽而言,千米波辐射可以从50kHz到大于400kHz,但峰值强度处于200kHz左右.电场谱密度可达10-11V2ni-2Hz-1或更大.其频率范围和强度随着卫星的观测地点而变化,但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其频率范围内强度通常存在多个峰值.峰值的相对强度在迅速变化,峰值所对应的频率也在移动.极光嘶声则有明显的上截止频率和下截止频率.上截止频率或者是等离子体频率,或者是电子迴旋频率,看哪一个更小而定.而下截止频率主要是由于传播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季礼 《飞碟探索》2008,(2):54-55
纳斯卡和朱马纳大草原在利马以南约400千米,位于秘鲁海岸干旱的草原上,占地约450平方千米。这些线条图大约刻于公元前500年-公元500年,就其数量,自然状态,大小以及连续性来说,它们是考古学中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12-13
<正>后工业化时代,制造难民的可能主要不是惨烈的战争和天灾,而是一个悄无声息的杀手——温暖的气候。这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已经显现——岛国图瓦卢面临被海水淹没、非洲等地的干旱让当地居民的生活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在原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Dst是一个表征磁暴强度的空间天气指数. 通过统计1957-2008年 发生的中等磁暴(-100<Dst≤ -50nT)和强磁暴(Dst ≤ -100nT)在太阳活动周上升年、极大年、下降年和极小年的时间分布情 况, 分析其随季节变化的统计特性, 进而讨论了引起磁暴的原因. 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太阳活动周, 极大年地磁暴发生次数远大于极小年地磁暴的发生次数, 这与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通常太阳活动周强磁暴出现双峰结构, 而第23周中等磁暴出现双峰结构, 强磁暴则出现三峰结构, 这可能与1999 年强 磁暴发生次数异常少, 使1998年凸显出来的现象有关; 磁暴主要发生在分季, 随着Dst指数的增加, 磁暴发生次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宇航技术的不断发展,月球探索将成为人类的重要活动,地月之间的旅行将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目前探索月球的太空旅行费用相当高昂.提出了一种旨在降低地月往返运输成本的新型空间投射-拦截平台概念.它是空间绳系系统、储能系统和空间站系统概念的有机结合.利用该系统有望将现有空间探索能耗水平降低至少一个数量级.阐述了这种新系统的优势及可能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初步分析了新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王永生  徐宏 《国际太空》2007,(11):24-31
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在上升-2载人飞船飞行中完成了人类第1次出舱活动,持续时间为12min.1969年1月16日,苏联航天员第2次走向太空,是2名联盟-5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在向联盟-4飞船过渡时完成的,持续时间为37min.此后,随着航天员舱外活动使用的个体装备的技术完善及功能可靠性的提高,舱外工作逐渐由短时行为变为有计划的多时活动.  相似文献   

13.
空闻扫描     
天宫-1最早2010年升空在2009年1月25日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我国研发的天宫-1目标飞行器模型"亮相",掀起了晚会的高潮.2009年1月26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有关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质量为8t的天宫-1目标飞行器类似于一个小型简易空间实验室,最早有望于2010年发射升空.在发射天宫-1之后的2年中,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8、9、10飞船,分别与天宫-1实现空间对接.届时,茫茫太空中将形成"中国版"空间实验室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型电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地球人造卫星也在向微小卫星的方向发展.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若干大学和实验室正在研制用微小卫星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探测,美国军方也在发展军用微小卫星.那么卫星小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称为微小卫星呢?现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只有一个大致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省巢湖市,著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由于古生物工作者的一系列重大发现而声名鹊起!该地区产出的早三叠世巢湖鱼龙动物群发现了最原始的鱼龙形动物——柔腕短吻龙、同时代最大的鱼龙——小头刚体龙、确切的始鳍龙——盘乌喙骨马家山龙等,为我们揭开了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与演化和三叠纪生命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鲁棒控制方法.整个控制器由PID控制器和一个鲁棒补偿器构成.首先,基于系统的标称模型设计PID控制器;然后在PID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辅助鲁棒补偿器,用于补偿系统非线性、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等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补偿器的设计基于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理论进行,从而保证了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采用该方法对倒立摆跟踪问题进行了仿真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是我国酉域地区的一座历史名城,也是在新疆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下才能够保存到今天的一座著名古城.故城长约1650米,宽近300米.座落在一片高高的柳叶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交河.城的四周均被深深的河谷所环绕,岸壁陡峭,易守难攻,历来是我国西陲的军事、政治重镇,在历史文献和历代诗词中都每每记载它、咏颂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系统的三维全球磁流体力学(MHD)模型的计算数据, 给出了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的定量模型. 分析表明, 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可以用文献[3]提出的基于卫星观测数据的、描述赤道面磁层顶位形的函数来描述. 与赤道面磁层顶不同, 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更为复杂. 在忽略极尖区(cusp)的简化条件下, 磁层顶位形仍需利用两条曲线来拟合. 太阳风动压Dp与行星际磁场分量Bz是控制磁层顶位形的主要因素. 行星际磁场为北向时, 磁场增强, 日下点距离r0增大; 行星际磁场为南向时, 磁场增强, 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0减小. 整体而言, 行星际磁场分量Bz由南转北时, r0增大, 且Bz对r0的影响减弱. 太阳风动压Dp是控制磁层顶日下点的主要因素, Dp增大, r0减小. 磁层顶位形的另一个参数磁层顶磁尾张角α, 随着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增强而增大, 即磁层顶张开程度更加显著, 更多的磁通量由向阳侧传输到夜侧; Dp增大, α略增大, 这意味着Dp对磁通量由日侧向夜侧的传输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现代精密时频系统对隔离分配放大器的技术要求及其重要作用.介绍了为改进我台守时系统标准频率分配子系统而研制的一个高性能隔离分配放大器.对于5 MHz信号,该分配放大器的反向隔离度和路间隔离度均优于115 dB(5 MHz);相位噪声在1 Hz达到-135 dBc/Hz;噪声本底为150 dBc/Hz;插入秒稳损失达到10-13量级.在13 dBm输出情况下,谐波小于-40 dBc.对该分配放大器主要性能测试涉及的测量方法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F2层对地磁扰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37个电离层垂直探测站1974-1986年的数据,采用f0F2与地磁ap指数相关分析的方法,首次得到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各年东亚-澳大利亚扇区,欧洲-非洲扇区和美洲-东太平洋扇区F2层对地磁扰动响应随地磁纬度的分布.结果指出,地磁高纬和中纬地区为负响应,低纬和赤道地区为正响应,大约在±30°附近换向.最大正响应在磁赤道附近,最大负响应在地磁纬度±50°附近,最大负响应的幅度大于最大正响应的幅度.存在明显的经度差别和南北半球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