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空间探测领域40年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的40年,是中国空间探测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40年,空间探测极大推动了空间科学和相邻学科的发展,也影响到经济、军事和日常生活诸多方面.本文简要回顾了从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成立的1980年至今,中国空间探测领域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探空火箭、高空气球、科学卫星、月球与行星探测、载人航天空间探测、遥感卫星地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高空科学气球上一种自行研制的宇宙尘收集器以及气球吊篮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五次高空字宙尘粒的收集飞行,简述了对所收集的尘粒进行系统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威 《太空探索》2001,(11):17-17
探空火箭比探空气球飞得高,比低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飞得低,是30~200千米高空最有效的探测工具。它探测到的资料可以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的研制提供十分必要的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4.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11月28-12月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学术会议.来自22个单位的88名同志参加了会议.大会根据到会代表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大会交流、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代表们在大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其内容广泛而深入,它包括20世纪世界在空间探测和航天技术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的回顾;在空间探测各领域,包括卫星地面支持系统,气球和火箭探测、卫星探测以及地面探测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应用的深人研究和情况交流.反映了我国空间探测事业新近所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成…  相似文献   

5.
《空间科学学报》2000,20(2):192
由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空间探测第十三次学术会议将于今年9月或10月在四川成都召开,规模约60人,主要交流内容为:(1)“神舟”飞船及其有效载荷,探测仪器. (2) 地面接收与处理. (3)“实践五号”探测卫星及其成果. (4) 气球、火箭探测. (5) 21世纪我国及世界空间探测展望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02年10月在安徽召开,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神舟号飞船;小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研制及其探测成果;科学卫星前期研究;科学气球、火箭探测;星载探测仪器;地面接收与处理;遥控遥测系统及GPS技术在空间飞行器和空间探测中的应用.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高空系留气球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流层高空系留气球是典型的无控制欠阻尼自治系统,因此平台本身应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然而该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含有零特征根,导致经典的Lyapunov第一方法难以从理论上获得其稳定性结论.从一般刚体的Newton-Euler方程出发,根据刚体对任一点的平动和转动方程,建立基于广义坐标的高空系留气球二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针对Lyapunov方法证明稳定性的局限性,从能量的角度运用拉格朗日定理证明了高空系留气球的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为验证其发射能力,美国加州海沃德初创企业九霄公司计划在今年12月份对用来向低地轨道发射立方星的一枚初样气球发射火箭进行首次试飞,证明其通信、导航和遥测分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九霄公司正在自行研制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并采购固体火箭发动机,目标是要能把16颗立方星或一颗22千克重的卫星送入低地轨道。该公司计划从现有制造商手中采购高空气球,但未透露这些厂家的身份。为把装有火箭发射平台的高空气球送往大西洋上空,九霄公司已  相似文献   

9.
高空气球热力学模型与上升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高空气球热力学环境的分析,建立了热力学与动力学耦合的高空气球动力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某高空气球的上升与驻留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气球上升过程中内部氦气存在"超冷"现象,其中平流层区域"超冷"明显,氦气平均温差为-19 K;由于"超冷",其上升速度曲线呈双"V"形变化;强太阳辐射与弱对流环境使驻留过程中氦气呈现"超热"现象,平衡时氦气平均温度比环境温度高39 K,球内氦气超压648.8 Pa.数值仿真的速度、平均温度变化规律与相关飞行试验数据相吻合,说明该仿真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于2001年8月7日至11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召开。会议学术交流内容包括国内外空间探测新技术。神舟号飞船测控、应用及地面系统,月球探测初步设想,火星探测研究、计划及其软着陆技术,卫星探测的技术、方法及应用,以及卫星接收地面系统中有关数据的接收及处理等方面。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对提交的论文,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编辑出版了“中国空间科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嫦娥-3探测器在月面工作期间,肩负科学探测使命的各台有效载荷性能稳定,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活动,获得大量探测数据,取得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当地时间2017年3月1日,西班牙零至无穷公司(Z2I)成功完成了"气球星"(Bloostar)小型运载火箭原型机的高空试验。零至无穷公司创建于2009年,创始初期重点研究利用同温层气球将大型载荷送入太空边缘,目前,该公司已经在提供相关服务。在气球技术成熟之后,该公司将重心转向以高空气球作为发射平台的小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迴转对称高空科学气球球膜的应力状态,指出按实际情况给定有关纬向应力σt的约束条件后就可解得正确的球形.σt的选择原则有三:下半球σt尽可能为零;上半球的σt自腰至顶逐渐增加;在球顶处则维持经向应力σ≈σt.按此原则设计的附加强带或不附加强带的气球,其最大应力和应力总潜能均较纬向应力恒为零的自然型气球有明显的改善,将用于大型气球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双层乳胶气球克服了单层乳胶气球的缺点,可以在高空平漂以实现持续气象观测,但是其高空平漂受多因素影响比较复杂,特别是气球充气量主要依赖工程经验,施放成功率不高,亟需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试验数据证明了浮重平衡是双层乳胶气球实现高空平漂的必要条件,推导得出内、外球氢气充气量和昼夜温度变化对其运动的影响;建立了双层乳胶气球的几何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结合实地施放试验,对其升空和平漂过程轨迹进行模拟,由此探究了内、外球充气量对平漂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球充气量是决定平漂高度的主要因素,并受昼夜温度变化影响,当内、外球规格分别为750g、500g,负载约1kg时,内球拉力每增大或减小0.04kg,最终平漂高度将对应升高或降低约5km,而外球充气量对其平漂高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深空探测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16开本,季刊。本刊报道深空探测领域政策、动态和科技探索新进展,发布深空探测学术研究新成果,搭建国内外深空探测领域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深空探测事业发展。用稿内容涵盖月球及以远深空探测领域战略与任务、总体设计、导航与控制、测控与通信、推进与能源、科学载荷与科学探测等研究成果,以及项目实施、发射、学术会议召开、重大研究进展等前沿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6.
高空气象火箭把有效载荷送到所需高度后,拉出降落伞携带探测仪器下降.利用降落伞缓慢下降过程来探测大气的风速、风向参数.在高空一般降落伞的稳定性比较差,会影响高层大气的探测工作,因此,改进降落伞减速器的性能,可提高大气探测数据的质量.在高层大气的降落伞的研究中,用盘缝带伞成功地作了飞行试验,为改善伞的稳定性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改进高空降落伞的性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深空探测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16开本,季刊。本刊报道深空探测领域政策、动态和科技探索新进展,发布深空探测学术研究新成果,搭建国内外深空探测领域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深空探测事业发展。用稿内容涵盖月球及以远深空探测领域战略与任务、总体设计、导航与控制、测控与通信、推进与能源、科学载荷与科学探测等研究成果,以及项目实施、发射、学术会议召开、重大研究进展等前沿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8.
<正>《深空探测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16开本,季刊。本刊报道深空探测领域政策、动态和科技探索新进展,发布深空探测学术研究新成果,搭建国内外深空探测领域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深空探测事业发展。用稿内容涵盖月球及以远深空探测领域战略与任务、总体设计、导航与控制、测控与通信、推进与能源、科学载荷与科学探测等研究成果,以及项目实施、发射、学术会议召开、重大研究进展等前沿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深空探测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16开本,2017年始改为双月刊,双月下旬出刊。本刊报道深空探测领域政策、动态和科技探索新进展,发布深空探测学术研究新成果,搭建国内外深空探测领域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深空探测事业发展。用稿内容涵盖月球及以远深空探测领域战略与任务、总体设计、导航与控制、测控与通信、推进与能源、科学载荷与科学探测等研究成果,以及项目实施、发射、学术会议召开、重大研究进展等前沿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研发了一种新型全自动高空探测系统,其利用GPS定位,宽波瓣天线捕捉和低噪声接收的方法替代雷达或无线电经纬仪对高空探测仪进行跟踪定位和获取信息,具有不受低仰角的限制,目标不易丢失,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成功将GPS应用于1680 MHz遥测数据传输体制.利用该系统进行了空中大气电场的探测实验,获得了满意的探测结果.由于系统轻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以及良好的机动性和可靠性,在近地空间环境探测和高空大气科学探测试验及常规的气象探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