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美国喜忧参半
  站上工作顺利
  1月8日,奥巴马政府批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至少延长至2024年。美国称,“国际空间站”的延寿将有助于NASA及其他航天机构实现众多关键目标,使“国际空间站”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世界载人航天活动有一些新的亮点,但也发生了2次重大事故。美国除了在"国际空间站"(ISS)首次试验成功3D打印,恢复暂停了1年多的太空行走,以及发射商用载货型"龙"(Dragon)飞船外,商用"天鹅座"(Cygnus)货运飞船也开始正式执行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其"猎户座"(Orion)飞船的首次成功发射在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天鹅座"货运飞船和太空船-2(Space Ship Two)亚轨道空间旅游飞行器各出现了1次发射爆炸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载人航天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体现,壮国威,振民心;载人航天能拉动和促进各方面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探索未知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载人航天是开拓人类第四活动空间的重要途径,“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所以,任何政治、经济、科技、国防发达的国家,部十分重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1956年1月25日,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中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同年1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发出了“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的号召。在周总理和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副总理领导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数百名科学家研究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和“以任务带学科”的方针,明确了57项重点任务,其中,第37项为《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便是航天技术。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宣告正式成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13年的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精彩纷呈。美国首次发射了第2种商用货运飞船“天鹅座”,这表明美国的“商业航天”之路正逐渐形成。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开始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即升空后只用6h就能抵达“国际空间站”。欧洲航天局发射了有史以来质量最大的货运飞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并通过了实验型再入飞行器重要的下降着陆测试。日本H-2转移飞行器-4把世界第一个能会话的小型太空机器人“基博”带入了“国际空间站”,并开展了会话实验。中国神舟-10飞船首次进行了应用性飞行和绕飞,女航天员王亚平还在天宫-1实验舱内进行了中国第一次、世界第二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5.
3.2 载人火星探测 就人类的空间探测而言,20世纪的壮举是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21世纪则将是载人火星探测.但要实现载人火星探测,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目的和意义;其二是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3对太阳系的开发和利用 21世纪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大项目是对太阳系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地说就是要重返月球,在月球上建立载人基地;进行壮观的载人火星飞行,并在火星上建立载人基地;开发和利用太阳系的小行星和外层行星的卫星.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是人类在20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之一。但是这一时期的载人航天活动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除了美国进行了几次“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以外,其他载人航天活动主要是在近地空间。21世纪人类将深入到太阳系,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探测、开发和利用,使空间造福于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也将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阶段。21世纪的载人航天活动将会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其中5项内容最有意义,这就是用无人探测器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先驱探测,为以后的载人探测奠定基础;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然后正式使用;对月球、…  相似文献   

8.
2 国际空间站的组装与应用 □□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既是20世纪最后1个重大的载人航天工程,也是21世纪第1个最重要的载人航天项目.国际空间站是继苏联的礼炮号系列与和平号空间站之后1个更大型的空间站,其规模和复杂程度超出了以往任何1个空间站.  相似文献   

9.
4.2 对抗措施系统的研究 对抗措施主要分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针对火星上低重力环境的;另一个系统是针对居住舱内其他环境因素的,如舱内的压力、温度、大气成分、微生物、食物和照明等.  相似文献   

10.
3.3 对太阳系其它天体的探测□□在对太阳系的开发和利用中 ,除了月球和火星外 ,还应该考虑小行星以及一些外层行星的卫星。在火星与木星运行的轨道中间有一条小行星带 ,带中有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它们大小不等 ,最大的直径有 1 0 0 0 km,最小的仅有卵石大小。如果将所有小行星的质量加起来 ,可构成一个直径为 1 50 0 km的球 ,相当于半个月球大。有 75%的小行星的组成相似于太阳 ,主要是氢、氦和一些挥发性物质 ;有 1 7%的小行星由铁、镁和硅酸盐组成 ;其余的小行星则完全由金属铁组成。对小行星的探测主要是要开发利用它的氢和金属资源。氢…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我国空间探测活动取得了突出成就。嫦娥-2绕月探测器开展了多项拓展试验,包括探测了图塔蒂斯(Toutatis)小行星;嫦娥-3落月探测器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地球以外天体的软着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同时进行了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工程和科学成果双丰收;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简称试验器)的返回器顺利着陆,表明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其服务舱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拓展试验。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唐纳德·特朗普将成为美国史上首位毫无从政经验的总统。与美国大选的另一名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在选前多次表态支持奥巴马的航天政策有所不同,特朗普本人在竞选中很少谈及自己的航天政策,因此其航天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从特朗普本人的少量讲话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每五年发表一部航天白皮书,此次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是第四部航天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新时期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2011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的主要进展,以及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情况。现摘编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1前言当前,世界宇航市场风起云涌,呈现30年来未有之变局,既有新兴的宇航公司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一网公司(OneWeb)等以低成本理念改变国际宇航市场生态法则,又有传统的宇航公司积极开展战略转型提升竞争力,更有许多企业正在蓄势待发进军航天。航天的发展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1 各国围绕国际空间站积极开展空间活动国际空间站连续有人驻留15年,延寿已成定局2000年11月2日,第1批长期考察组进驻国际空间站,自此之后15年,这一迄今规模最大的在轨航天器始终保持有人驻留的状态.空间站从1998年11月开始建造,共有代表15个国家的5个空间机构为此付出了财力和物力,总花费超过1600亿美元.最初预计于2006年完工,但是2003年哥伦比亚(Columbia)事故使航天飞机计划搁浅长达2.5年,空间站的建造也从2002年11月开始停滞,直到2006年9月复工.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4月12日,实践-13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HTS),标志着我国进入卫星互联网应用时代,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卫星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互联网全覆盖不是梦卫星上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核心系统统称为有效载荷系统,其功能、性能及规模决定了卫星可以提供何种服务以及能达到的服务水平。据实践-13卫  相似文献   

17.
1 "抓闪电"的那些超能力 自2016年12月风云-4发射以来,闪电成像仪在轨工作正常,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配合国家气象局完成了多批闪电探测影像的在轨处理工作.风云-4闪电成像仪是全球同步研制的3台地球静止轨道闪电成像仪之一,也是首台对外公布观测数据的探测仪.  相似文献   

18.
1 多个"第一"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了解到,实践-13卫星工程于2013年4月27日由国防科工局与财政部联合批复立项,是一颗验证东方红-3B卫星平台和载荷等新技术的高轨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的设计寿命15年,起飞质量4600kg,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GSO)110.5 °(E).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4月20日19:41,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1由长征-7遥二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并于4月22日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开始进行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发射天舟-1货运飞船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我国货运飞船及其交会对接技术;给已在太空运行的天宫-2空间实验室自动补加推进剂,突破和掌握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些空间科学实验,验证再生式生保关键技术试验等,完成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第二阶段最后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1 总体概述 目前,不少国家的科学家们都想利用多种方式打造微重力环境开展研究,比如抛物线飞机、探空火箭、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等实验平台,但它们有的只能提供几分钟甚至更短的微重力环境,有的则价格昂贵,带回样品比较有限,周期也较长, 这对空间生命科学等一些短周期科学实验有较大限制,要想进行周期和价格都合适的微重力研究,返回式卫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返回式卫星运行周期短,适合开展短周期的空间科学实验.这种卫星技术现已比较成熟,且比较便宜.其外形类似于弹头,所以发射时不需要整流罩,卫星的星体就承担了整流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