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飞机起落架收放液压系统设计、分析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通过地面实验验证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性能,研制了可精确模拟气动载荷的起落架收放实验系统。根据收放液压系统各模块特点,基于LMS Imagine Lab.AMESim软件建立了液压收放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起落架液压收放系统的收放过程,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预估实验系统性能。通过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检验实验系统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起落架收放实验基本功能要求,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基于VB和ANSYS的《材料力学仿真实验》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开发材料力学仿真实验软件的设计思路,并给出具体开发方案,为材料力学仿真实验软件的开发探索一种新方法,对材料力学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验模态分析的航空电子机箱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使用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某型号航空电子机箱测量频响函数的全过程;通过参数识别方法获得了产品的模态,进而确定了产品的振动特性;最后,使用有限元软件工具对产品FEA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模态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并修正了产品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简述了风洞实验数据精确度对飞机性能的影响,然后,介绍了国内外风洞实验数据精确度标准,最后,给出了国内外风洞实验数据精确度与该标准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超空泡弹体带迎角地穿过自由面时,自然空化空泡转变为充气空泡,这个过程对于评估潜射导弹的可靠性非常关键。本文对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当超空泡倾斜地与自由面接触后,更容易形成充气空泡。当水中物体突然进入空气中,物体速度会有一个跃增。应用数值仿真软件,采用多相流模型模拟了航行体倾斜出水时超空泡从生长到溃灭的整个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当超空泡物体接近自由面时,自由面抬高隆起,超空泡下部的压力大于上部的压力。但是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后发现,计算软件中的Schnerr and Sauer空化模型不适用于超空泡与自由面相互作用之后的充气空泡。  相似文献   

6.
流固耦合效应会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对该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的可信度需要验证。以 Ahmed 模型作为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的对象,数值计算是流体计算与结构计算两部分耦合,配合风洞实验的位移、压力测量技术与流场显示技术(烟流法、丝线法)与之比较,数值模拟与实验所得位移结果之间的差异始终在20%以内。从流场结构角度分析得到流固耦合效应影响气动力的机理主要在于流场中涡的拓扑结构变化。为将来数值研究时变侧风下车辆的流固耦合问题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方法与仿真相结合,改革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材、实验条件、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实验室,用综合性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效果丰富了教与学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从仿真实验的设计注意事项、教学过程问题及教学方法等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展仿真实验。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得出以下结论:需要从提高学生对仿真实验的兴趣,扩展仿真实验的真实性以及丰富仿真实验的内容方面,着眼于设计仿真实验,才能开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有准备好实验前期的讲解,指导好实验操作过程的问题以及处理好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才能获得仿真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与传统实验相比较,仿真实验在授课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只有采用适当的技巧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气动设计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设计流程,并据此设计了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接着对其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研究,给出了进气道性能参数随来流马赫数、飞行迎角及飞行高度的变化规律.最后设计了实验模型,并进行了高焓风洞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及高焓风洞实验验证均表明:本文采用的设计方法可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设计的进气道达到了相应的设计要求,本文采用的数值仿真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的流动,数值模拟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0.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椭圆形纤维束截面假设,详细研究了经纱纤维束在织物表面与内部的不同。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模型,并对其弹性常数进行了预测。研究了三维机织物的复合成型工艺,制作了实验件并进行了性能实验。通过实验值和理论预测值的对比,表明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角度提前控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双凸极电机采用标准角度位置控制时,在高速运行换相时,电流的上升率较小,制约了电机的输出转矩和功率。转子角度位置提前控制对双凸极电机特别是高速运行时的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角度位置提前控制的关系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提前角度与与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角度提前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机高速运行时的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异步电动机无功补偿的原理,提出了通过交交变频实现异步电动机无功功率补偿的方法。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能够实现自动跟踪、自动补偿以达到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降低电机定子电流、电机温升等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CRPWM的无轴承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轴承交流电动机能同时实现旋转和悬浮工作,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复杂的运行控制已成为目前高速交流传动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无轴承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针对该电机存在非线性、强耦合的特性,能同时实现旋转力矩和径向力控制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无轴承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电流调节型(CRPWM)逆变器的电机气隙磁场定向控制系统来实现这两个量的解耦控制,并将这一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4.
To investigate a novel macro and micro driven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composed of an ultrasonic motor with macro movement and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with micro movement,a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based macro and micro power supply is designed,which fits the new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The power supply comprises a control circuit,a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an amplifier circuit,a half-bridge module,an optical isolatorsdrive circuit,etc,where the DSP of TMS320F28335 is used as the controller.When the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working in a macro driven state,the power supply outputs alternating currents with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voltage,which drives the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dynamically at an ultrasonic frequency;while working in the micro driven state,the power supply outputs direct currents with high voltage,which drives the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in micro driven statically.Here a prototype of the macro-micro power supply is designed.After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the power supply with and without loa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supply can drive and control the macro micro driven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and realizes quick and seamless switch between macro and micro drive.In addition,the power supply can drive and control the ultrasonic motor or piezoelectric ceramic micro actuator individually.The power supply achieves the multiple parameters of output signals adjustable simultaneously and exhibits good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5.
直线型驻波超声电机的定、动子间接触及摩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基于面内振动的直线型驻波超声电机的定、动子接触过程和摩擦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中将摩擦材料层简化为分布式线弹簧,利用对电机驱动过程中等速点和接触点的相对位置的分析,将接触区域进行了分区段的讨论,推导出电机速度和输出推力的关系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进而对不同间距下电机定、动子接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电机的定、动子间距在建立摩擦模型中起关键作用,其变化对电机机械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自由度(Multi-degree-of-freedom,MDOF)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中的电磁力具有多维分布特征,对其建模和主动控制可实现该类电机的多自由度运行。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earingless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BSRM)和直线旋转开关磁阻电机(Linear-rotary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LRSRM)均具有多自由度运动控制的特点,其电磁力的分布规律、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比这两类多自由度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的相似性,将前期BSRM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LRSRM中,实现了LRSRM的准确建模和高性能控制,为推动和加速LRSRM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完善多自由度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The friction interface matching plays a deterministic role in the motor efficiency,and the microcosmic contact status of friction interface should be investigated to improve the ultrasonic motor performance.The main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output power of ultrasonic motor.Hence,one studies the contact condition of the friction interface of the ultrasonic motor,analyzes the micro condition of contact interface throug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optimizes unreasonable structures,and compares the two different-structure ultrasonic motors through experiments.The results reflect the necessity of optimization.After optimization,the stator and rotor deform after pre-pressure and the contact interface of them full contact theoretically.When reaching heat balance the effective output of the motor is 37%,and the average effective output efficiency is 2.38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optimized.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otal consumption of the ultrasonic motor system decreases significantly.Therefore,when using in certain system the consumption taken from the system will decreases largely,especially in the system with a strict consump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电流环的设计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为构成高性能的伺服系统电流环,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实现矢量控制的原理,分析了电流环各环节的零点漂移及电机反电势对电流环的影响。然后根据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设计并选择了调节器的型式与参数,并在调节器回路中引入微分调节,在PWM调制器中引入了过调制技术,从而提高了电流环的动态响应性能。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提高和改善电流环的动态响应性能,为实现高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纵扭复合型压电超声电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纵扭复合型超声电机研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内容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 ,指出了压电陶瓷片的安放位置 ,确定了一种电机的结构形式 ,该结构形式能调节所需两共振频率趋于一致。用优化方法对该结构形式的定子进行动力学设计 ,提高了设计效率 ;驱动控制电路 ;电机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装配了一台直径 45 m m的电机 ,实验表明电机具有一定的转速和扭矩。  相似文献   

20.
双凸极永磁电动机运行时,必须配备位置传感器,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为其提供准确的换相信号。文中针对12/8极转子斜槽式双凸极永磁电机,给出两种基于三相反电势对称度及正弦度良好的发电态霍尔位置调整方法,但因电机设计及机械加工等因素造成的相电势非完全正弦或三相不对称,这两种基本调整方法很难使三相霍尔同时调整到满足理想位置关系。为此,文中提出“发电粗调,电动微调”的霍尔位置调整方法2,即先在发电态下粗调霍尔位置,再在电动态下,以非导通相绕组电流尾巴的对称度及系统效率最大化作为判断依据,进行霍尔位置的细微调整。该方法已在双凸极永磁电动机实际运行中得到了检验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