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2019年10月25-28日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为2019年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获得者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获得者颁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面向全国,下设科学奖和技术奖,主要奖励在空间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其宗旨是调动广大空间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空间科学技术创新创造能力,促进空间科学技术发展。2019年2月奖励办法通过科技部  相似文献   

2.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5):570-570
<正>2019年6月11日,美国众议院科学、空间与技术委员会空间与航空小组委员会召开"发现空间前沿:探讨NASA科学任务"听证会,听取了关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系列空间科学十年调查报告的情况。美国国家科学院约每十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十年调查,针对NASA的空间科学计划,形成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与应用、太阳和空  相似文献   

3.
主编的话     
<正>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厦门举办。此次大会主题为"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旨在搭建研讨空间科学前沿技术与发展态势、普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平台,助推我国航天强国目标早日实现。分会场主题包括:磁层-电离层耦合关键科学问题,任务总体设计、仿真与分析技术,平台、测控、运控、数据处理等公共技术,地外天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大会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汇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有志于空间科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主编的话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拟定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第一届空间科学大会。大会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全力构建中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高层面学术交流平台。大会针对10个专题开设分会场,具体专题包括:磁层-电  相似文献   

6.
正指导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协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宇航学会2021年10月25-28日北京中国空间科学大会系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于2019年发起并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盛会,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将各分支学科集中到一起进行深入交流的全国性学术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的宗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凝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和有志于空间科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主编的话     
<正>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厦门举办。此次大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凝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以及空间应用领域的力量,助推我国航天强国梦早日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以及相关重大任务的工  相似文献   

8.
ESA网站2019年3月4日报道,ESA已经启动下一轮空间科学长期规划“旅程2050”(Voyage 2050)的制定工作,成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高级委员会,并发布专题小组成员和白皮书征集邀请函。高级委员会将在2020年年中向ESA科学部提交建议报告。ESA空间科学计划依赖于对空间科学优先事项的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9.
主编的话     
吴季 《空间科学学报》2020,40(1):M0001-M0001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空间科学学报》已悄然走过39载。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编委、审稿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报的学术水平、编校质量正在稳步提升。2019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平稳推进。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项目正式启动,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广目地球科学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及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等研制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0.
主编的话     
<正>时光荏苒,转眼间2019年已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学报的发展情况,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一直致力于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精心打造特色栏目,为学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此次大会聚集了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近千名专家和学者,促进了空间科学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学报编辑部根据此前制定的《空间科学学报》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办法(草案),评选出2016—2017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5月22日,日本内阁府空间政策委员会召开会议,就新版空间科学和探索路线图进行了研讨,主要内容包括推动空间科学和探索发展的原则,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太阳系探测、空间工程三大领域的发展构想等。日本空间科学和探索面临的新挑战主要包括:任务规模扩大,难以独立开展空间探索活动;空间科学项目之间缺乏协调,研发资金分散;国际合作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透露,包括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在内的一系列空间科学卫星目前研制进展顺利,将陆续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发射。吴季说,预计将在今年底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其大型试验已经基本完成。位于北京怀柔的科学卫星运控中心已建设完成,可满足执行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21年2月21日,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IKI)所长Anatoly Petrukovich博士接受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Roscosmos)期刊采访,介绍了俄罗斯未来空间科学发展方向、金星-D (Venera-D)任务进展、俄罗斯空间科学研究经费和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2021年重点工作等. 1.未来俄罗斯空间科学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不仅是俄罗斯,所有国家在空间科学领域的活动不是受限于科学想法,而是受限于财政能力.经过论证的项目与其实施可行性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传统的空间天文学任务是与地面观测站相互协同的,旨在获取有关宇宙结构的知识.但现在针对太阳系的研究越来越聚焦寻找生命踪迹,了解行星演化及其气候.几乎所有国家的航天机构都在部署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4.
2021年2月21日,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IKI)所长Anatoly Petrukovich博士接受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Roscosmos)期刊采访,介绍了俄罗斯未来空间科学发展方向、金星-D (Venera-D)任务进展、俄罗斯空间科学研究经费和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2021年重点工作等. 1.未来俄罗斯空间科学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不仅是俄罗斯,所有国家在空间科学领域的活动不是受限于科学想法,而是受限于财政能力.经过论证的项目与其实施可行性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传统的空间天文学任务是与地面观测站相互协同的,旨在获取有关宇宙结构的知识.但现在针对太阳系的研究越来越聚焦寻找生命踪迹,了解行星演化及其气候.几乎所有国家的航天机构都在部署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5.
吴季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2):139-146
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经发射了近1万个人造航天器,其中大约10%执行的是空间科学和探测任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基础研究经费,经济转型也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中国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开始逐年增加.2015年以来先后成功发射了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和慧眼号4颗科学卫星,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也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重要科学发现和成果正在不断地产出.空间科学卫星任务(或称计划)与应用卫星从提出到评价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引导空间科学界从科学团队、技术团队到管理团队提高认识,确保未来的空间科学任务发挥最大效益,获得最大科学产出.   相似文献   

16.
10月4日,负责按预算限制做出空间科学任务决策的欧空局科学计划委员会将两项任务方案作为该局“宇宙愿景”科学计划下的下一批中级任务。中选的“太阳轨道器”将同NASA合作研制,拟飞到比以往所有探测器距太阳部近的位置,而“欧几里德”望远镜将探测宇宙的加速膨胀。发射时间分别定在2017年和2019年。  相似文献   

17.
<正>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旨在加深对宇宙和地球的理解,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科学卫星计划,寻找空间科学领域新发现,并取得新突破。在"十二五"期间,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部署了以下项目:"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量子科学实验卫星"(QUESS)、"暗物质粒子探测"(DAMPE)卫星、实践-10(SJ-10)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夸父"(KUAFU)计划、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和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2月17日,举世瞩目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顺利升空了。这是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其研究成果将可能带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促进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我国还将发射3颗科学卫星。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呢?我国空间科学的现状与未来如何?这些都是公众所关心的。为此,《国际太空》杂志记者采访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空间科学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探寻从宏观的天体到极端条件下原子与分子的基本规律,揭示客观世界的物质规律,是当今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沿。半个世纪以来,空间科学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为进一步释放我国科学家的创新潜能,持续实现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原创突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成功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征集未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一、征集活动得到全国空间科学相关机构的积极响应2016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启动了面向全国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征集工作,引起我国空间科技界人士、主流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