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经历了比较困难的几年后,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放缓购入新公务机的现象已接近尾声。中国与亚太地区公务机市场的发展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我们对公务航空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很有信心。"IFLY:请用一句话描述您对中国公务机市场的最大感受。贾可博:中国的公务航空市场正在不断成长壮大,未来十分值得期待。IFLY:过去一年,猎鹰公务机在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公务航空已经由销售主导的初创阶段逐渐进入"新常态",这不仅表现在机队增速放缓的统计数字,更多的是产业形态的变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政商关系的逐步净化以及经济形态的快速变迁,公务航空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迎来新一轮更为稳健的发展。公务航空在中国已经从由销售主导的增量市场转变为由服务主导的存量市场开发阶段。在销售主导阶段,销售利润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运营主导阶段,更加注重对存量市场的有效开发与提高服务品质,为公务机用户创造客户价值是王道。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二手公务机交易将与全球市场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比例会从现在的1/3逐渐增加到50%,甚至更高。"IFLY: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公务航空顾问与服务公司,中国公务航空集团2015年在中国公务机市场有着怎样的收获与感受?廖学锋:2015年的中国公务机市场,总的来说是健康的。相比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过去两年确实有所放缓,但这是完全正常的。同其他行业一样,公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公务航空市场正缓慢复苏,但不同区域发展并不平衡。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公务航空恢复较快。其中,中国市场增速放缓趋势有所扭转,需求回暖明显。近几个月,大中华区公务机引进数量有大幅提升,同时公务机飞行活动量也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5.
靳军号 《今日民航》2014,(Z1):10-10
近年来,中国公务航空在起步阶段迎来了爆发,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公务航空,都倾向于炒作公务机的概念。但进入到2013年,公务航空市场的增速逐渐放缓,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很多运营企业来说,由于成本压力和缺乏合适、成熟的盈利模式,他们的运营状况并未达到预期,甚至和预期相差甚远;而一些新成立  相似文献   

6.
《今日民航》2015,(Z1):18-19
目前,亚洲私人飞机数量已经达到700架,预计在未来10年,亚洲将产生400多亿美元的公务机市场需求。中国在亚洲市场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IFLY:请与我们分享一下亚洲公务航空协会2014年在中国商务航空发展中的收获与感受;2015年,亚洲公务航空协会对中国商务航空市场的发展有何期待?吴景奎:2014年是中国商务航空开始转型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商务航空市场放缓的节奏,同时也感觉到市场在发展之初遇到的问题正在得到正视和解决。这也为商务航空市  相似文献   

7.
正"在供给侧的经济调整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人们对效率的追求会更为突显。这些都为中国公务机市场的长期稳固发展创建了坚固的基础。"IFLY:请与我们分享GE航空对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市场以及公务航空市场发展的评价与感受。向伟明:中国的公务机市场对全球公务机行业十分重要。2015年中国公务机增速下降,但飞行小时数还是  相似文献   

8.
正在经历了过去3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速最快且备受瞩目的公务航空市场。不过,在繁荣的背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我国公务航空发展高度集中在一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的机场容量已经趋于饱和,公务航班时刻申请难度很大;同时,停机位等地面保障资源不足也伴随需求扩大凸显,这些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务机用户开始感觉到公务飞行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大打折扣。可以说,公务航空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现有的各项资源条件,特别是包括公务航空机场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IFLY:从运营商角度,与我们分享一下东方公务航空2016年在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收获以及感受到的变化?张延海: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2016年国内公务机市场发展平稳,并没有出现下行趋势,国内公务机出行的客户略有回升。过去一年,我们有新飞机引进,包机市场规模也显著增长,特别是地面服务、航务代理和维修支援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今日民航》2015,(Z1):50-51
“当一个地区的航班量达到一定量时,市场会推动该地区建立FBO和MRO配套设施;如果情况相反,那么建立这些设施只会让运营商不断提高服务价格来达到收支平衡。”IFLY:请与我们分享一下上海霍克太平洋在2014年中国公务航空市场中的收获与感受;并对2015年市场发展进行展望。陆迅:回首过去的2014年,我们经历了市场高速增长后的放缓。但我们对2015年满怀信心和希望。作为全国及东北亚地区的公务航空中心,我们将不断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FBO是通用航空运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机场的FBO主要服务于公务机运营商和用户,其保障水平、服务品质、收费标准和商业模式,关系到消费体验和运营商的运行效益。FBO收费为何引发争议?2008年以来,我国公务航空市场发展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增速放缓的波动。近几年,市场逐渐趋于平稳,公务机年起降架次也趋于稳定,全国FBO年保障量约为4万架次。除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机场的公务机业务形成一定规模外,其余机场每年保障公务航空的起降架次还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全球市场的调整,以公务机接收比例为特征的不同区域市场的发展格局也在经历变化。北美作为传统公务机市场,优势愈加明显,主导地位无可撼动;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持续发展面临考验。"全球公务航空市场自2008年遭受经济危机重创以来,进入到漫长的调整恢复期,600架至800架将成为公务机市场的正常交付区间。"  相似文献   

13.
热点微说     
《今日民航》2013,(10):18-18
<正>中国公务航空业仍处"婴幼儿阶段"近日,亚洲公务航空协会主席吴景奎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支持发展区域公务航空"发布会时表示,过去5年中国的公务航空业发展迅速,但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公务航空业发展还处于"婴幼儿阶段"。目前,在全球2.6万多架在营公务机中,只有1800架在亚洲,而中国的份额更小。  相似文献   

14.
<正>公务航空是一个需要安全性、灵活性、创造力和不断进取的行业。与过去几年相比,如今中国的公务航空市场,格局已迥然不同。从以前飞行计划需要提前申报,空域限制严格,飞行时段难以获得等情况相比,如今的公务机运营商们的空域限制越来越少,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对飞行员和维修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服务的机会。早在公务航空市场在中国起步之前,湾流就已经进入中国。过去近20年  相似文献   

15.
正"过去一年,亚太及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加快复苏,乐观的市场形势让整个公务与通用航空业备受鼓舞。截至目前,大中华区公务机机队规模已达512架,稳居亚太市场之首。而二手公务机交易量首次超过新机,更凸显出市场需求理性回归。"中国政府正从政策层面不断加大对公务与通用航空的支持力度,无论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放宽市场准入,还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都为中国公务与通用航空的持续稳步增长创造了积极有利的发展条件。据中国民航局日前发布的《2017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底,  相似文献   

16.
正"据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发布的数据,2017年,亚洲接收了67架全新公务机,较2016年增长31.4%。多家分析机构认为,这预示着亚洲市场将重启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亚洲公务航空市场的领头羊。随着近两年政府愈发重视为公务与通用航空营造更完善的运营环境,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复苏加快,呈现出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正>与前些年相比,公务航空在中国更好用了。公务航空正从运行基础上巩固发展的条件,公务机利用率的提高、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配套服务品类的丰富以及公务机计划申报等运行保障条件改善等,已经显著提高了中国公务航空的正面形象。公务航空市场呈清晰的复苏态势全球喷气公务机交付数量2016年为661架,相比2015年的718架,下降7.9%;而喷气公务机的交付价值2016年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今日民航IFLY》杂志的记者一直活跃在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一线,采访了众多公务航空界的大腕行家,记录下了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真实而权威的声音。公务机遇见"新常态"关东元巴航工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以前人们以为公务机是可以炫耀的奢侈品,但其实它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反腐风暴并不会影响公务机市场的发展。展望未来10年,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增长将领跑全球公务机市场,这一点毋庸置疑。巴航工业预计至2024年,中国市场需要835架喷气公务机,总价值达330亿美元。就交付量而言,占全球公务机交付总量的9%,而交付飞机的价值将占全球交付飞机总价值的13%。  相似文献   

19.
正"C919对中国航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赛峰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为C919提供整体推进系统、航空布线等系统和设备。赛峰集团为参与到中国大飞机项目感到骄傲。"IFLY:请与我们分享赛峰集团对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市场以及公务航空市场发展的评价与感受。刘柯宁:据我们了解,截至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机队在册总数为2127架,同比2014年增长8.9%;实际拥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是从市场的统计数据看,还是从从业者的业务发展看,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在过去两年复苏迹象明显,呈现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态势。与2008年前后开启的首轮爆发式快速增长相比,中国公务航空在新一轮发展中显然具备了更好的基础条件。伴随机队规模的扩大和运营商数量的增加,中国的公务机用户群及潜在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这既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