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批于2001年,是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的科研学术基地。实验室多年来以"立足北京,融入北京,服务北京"为发展宗旨,积极发挥实验室作为北京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航空制造技术》2020,63(4):60-61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由教育部批复立项,2007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实验室定位于先进制造领域中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面向机械制造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发展需求,聚焦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重点围绕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特种加工及复合加工技术、精密测量与加工过程数字化控制技术、微系统与微制造技术等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西北工业大学数控技术实验室是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发基地。该实验室在航空 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研制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检测手段已成为制约研究顺利进行的瓶颈,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决定购买三坐标测量机。  相似文献   

4.
海山 《航空制造技术》2019,62(12):66-67
计量测试是机械制造的基础支撑。自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研究以来,研究室依托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制造与检测、海洋声学检测等重要行业为背景,着眼于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自主研发,致力于通过先进光电传感及信息处理技术手段解决工业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测量难题,形成了一支以院士、长江学者领军,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In—situ Fabrication and Repair,ISFR)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国内外以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电子束熔融技术为代表的太空原位制造、空间钎焊修复、太空基地建筑构建等方向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我国空间技术事业发展,提出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技术成果,围绕主要应用材料,重点开展空间环境适应性和应用验证研究,并探索利用模拟月壤开展太空原位制造技术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14日,中航第一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了航空精密加工制造技术中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验收会议。在2002年11月23日实验室建设项目竣工评审的基础上,验收委员会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总结报告和专家评估报告,查验了安全、消防、环保、卫生等各专家组评估意见,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航空精密加工制造技术中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已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具备集团级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符合验收大纲的各项要求,同意验收。建议批准该实验室投入正式运行。航空精密加工制造技术中心通过验收$303所综合室  相似文献   

7.
7月9日,动态测试与校准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集团公司验收,落户中国一航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该实验室的建立将促进动态测试与校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满足航空产品研制、使用和维护中对动态信号测试技术需求,为航空工业先进装备研制和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保障和关键测试技术支持。动态测试与校准技术具有时变性、随机性、相关性、动态性等特点,是航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涉  相似文献   

8.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着"向世界开放,创国际一流"的宗旨,坚持开放、联合、流动和竞争的运行机制,在凝固科学与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9.
全球制造技术,是人类社会进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机械制造技术发 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制造技术形成发展和主要特征,并对为适应这一技术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及其它一些重要问题,做了进一步地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于1999年6月23日正式批准了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的“数控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1)提高航空行业数控技术水平及综合效益的工程支撑技术;(2)扩展数控技术对新型号研制的适应性,提高数控加工质量的数控工艺;(3)研制航空工业所需的关键数控机床及数控设备。其主要建设内容为:通过引进高水平的设计开发工具、网络系统、关键测试分析仪器,完善集成化的实验环境,增强关键工艺验证及设备制造能力。该重点实验室由工程支撑技术单元、数控工艺技术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工艺装备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所 ,也是全国著名的机电产品技术开发中心。该所此次参加珠海第三届中国国际航展的主要单位有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连接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数控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集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及等离子加工技术于一体 ,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三束加工技术的研究单位 ,目前实验室的总体综合实力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连接技术航空科技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国家973、863、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智能制造与RFID技术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RFID标签封装装备,研发了全系列工业应用高性能RFID读写器和标签,开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航空、汽车、工程机械等制造龙头企业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航空学会工艺专业委员会辅机学组主办,中国一航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承办,《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编辑部协办的"2007年度  相似文献   

14.
李丹 《航空制造技术》2019,62(10):64-65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和清华大学首批建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导,以国家队排头兵参与国际竞争为己任,从摩擦学的基础科学和技术问题出发,追求新现象的发现、新机理的探索和新方法、新技术的创新,同时不断与表面界面、生物仿生、微纳制造以及机电控制进行学科交叉与融合,面向国民经济、国防安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基础和前沿研究基地、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凭借多年积累,已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摩擦学学科特色、门类齐全的先进开放和共享实验平台,设备种类、数量、性能在国际摩擦学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精密制造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列为产品研发和技术应用的重点。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以国家重点工程与型号的任务需求为牵引,紧密围绕航空武器装备的科研与生产任务,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精密测量、智能制造等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多个型号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且创造出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李丹 《航空制造技术》2019,62(13):68-69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瞄准高端制造装备的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数字制造国际学术前沿,以航空航天高端数控装备、汽车与船舶激光加工装备、柔性电子制造装备及纳米制造等为主要对象,开展数字制造装备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形成“数字制造基础理论”、“先进加工工艺与方法”、“数字制造装备关键技术”、“数字制造系统”4个研究方向,开展了“理论创新一技术突破一装备研发”全链条研究,实现了从工艺原理、核心技术到装备研制的系统创新,在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8月23日至26日,由中航工业第304研究所、"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动态测试与校准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计测传媒(《计测技术》和中国计量测控网)承办的"2016计量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在昆明成功召开。会议一开始,由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廖理副所长致欢迎词。随即,由来自中航工业计量所、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应用  相似文献   

18.
雪松 《航空制造技术》2020,63(10):78-79
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定位于金属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建立涵盖增材制造金属材料、工艺、装备技术、创新设计到重大工程型号应用的全链条增材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核心目标,始终注重学科前沿性与学科交叉的结合,前沿性研究与科学技术攻关、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学校与工业界的深度结合,积极参与培育创新创意设计、个性化定制、专业化服务、绿色制造和社会化“泛在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向社会输出大量增材制造相关专业技术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3月7日,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一航精密所正式挂牌。中国一航副总经理顾惠忠和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张聚恩共同为实验室揭牌。在揭牌仪式上,顾惠忠肯定了一航精密所以往做出的努力,希望他们把握机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随着国家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加快前进的步伐,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及时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抓紧人才队伍建设,出成果、出人才,为科技生产,为型号发展服务。新组建的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要发展目标是要成为精密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基地,提高应用基础研…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第4届学术委员会第3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制造院科技部副部长李晶、精密所所长张跃刚,及本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委员听取了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转制下的成果转化规划的汇报。全面了解了重点实验室一年以来的关键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应用情况,对重点实验室在科研攻关与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重点实验室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和航空航天关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