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5月17日是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45周年。为此,回顾中国自主发展航天的历程,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
196 0年 5月 2 8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上海机电设计院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前身 )负责研制的T - 7M火箭。在毛泽东主席那次视察 4 5周年之际 ,回顾和论述了那次视察的背景、情况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而且不断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发展航天事业,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3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召开大会隆重庆祝集团公司成立10周年,许达哲总经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提出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战  相似文献   

5.
<正>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这是党中央发出的向空间进军的动员令。毛主席的号召是在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仅仅半年后发出的,表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登上空间技术舞台,从此拉开了我国空间活f的序幕。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射了第-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向世界庄严  相似文献   

6.
<正>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开启了进入太空的序幕。195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同年毛主席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中国自此开启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征程。根据卫星的任务要求,研制工程主要包括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测控等几大系统。其中运载火箭由当时的七机部八院负责承制,发射场选定我国甘肃省酒泉发射场。根据毛主席1958年的号召,中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研制任务。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了分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首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公开介绍中国航天的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航天史的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里程碑事件。本文介绍了白皮书中一些重要的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大航天”的内涵、不同领域在航天活动中的作用和定位等,并简要阐述了由此引出的航天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民用航天近期发展思路和规划等。  相似文献   

8.
2000年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揭示了我国21世纪的航天特点,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航天的国际影响和政治地位,对于促进中国航天全面协调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对于加强全民族的太空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位一体长期以来,我国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一直处于由航天科技工业部门、广大应用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部门分别规划、分割管理的局面。航天白皮书首次…  相似文献   

9.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而且不断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发展航天事业,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东方星 《航天》2012,(3):6-8
2011年12月29日,我国发表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其非常公开透明地展示了中国未来5年的航天规划,使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图片话航天     
《航天员》2009,(5):14-19
第一枚探空火箭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上图)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周媛媛 《航天员》2009,(2):24-27
自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进行了约4900次火箭发射,将6000颗左右的卫星送入太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球轨道上至少有12500件物体。在所有记录在案的轨道物体当中,6%是正在运行的航天器,38%是退役卫星、报废的火箭末级和“与飞行任务有关的物件”(包括发射适配器,镜头盖等),剩下的56%来自1961年以后的200多次事故,这些事故除少数撞击(不到10个,包括意外发生的和有计划的)之外,大多数是航天器和火箭末级爆炸。  相似文献   

13.
空间机械臂技术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空间机械臂是一个机、电、热、控一体化的高集成度的空间机电系统。文章概述了国内外该技术的发展情况;论述了空间机械臂在目标监视与观测、在轨试验和建设、行星与深空探测三个方面的任务;讨论了系统构成与功能。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空间生存与性能保持、空间驱动与伺服、空间建标与测量、天地协同控制与示教、地面仿真训练与环境模拟五项关键技术。文章还对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并展望了我国空间机械臂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China's space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ed quickly and consistently setting new records for mankind in space exploration in the past 60 years. Four principles are upheld during its development.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overall thinking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ace industry. What's more, the concept of systems engineering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space industry, being rooted in society,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Chinese theory" answering "Chinese question" and "Chinese wisdom" guiding "Chinese development", which is a trump card for the country and provides a unique business governance 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遥感载荷的空间站平台相比卫星平台具有很大的优势,吸引了包括俄罗斯、美国和欧空局在内的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争相进行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研究。文章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观测方式和特点,结合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应用情况,从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0,(3):8-11
1969年 8月11日 ,0 66基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 )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经过 30年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 2 0年来 ,0 66基地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 ,实现了从海防型号武器生产基地向某型航天型号武器研制生产基地 ;从单纯的军工企业 ,向集科研生产、经营开发、商业贸易、资本经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转变。现实 ,在不断丰富着最初的想象……两代神剑弄舞长空 ;两型汽车驰奔大地 ;三产公司纵横四海 ;航天骄子翘楚三江。当历史定格在 1993年 4月10日这一天时 ,以 0 66基地为主组建的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在武汉市正式挂牌成立。一个经过 2…  相似文献   

17.
SpaceLawFacingProblemsCausedbyTechnologyDevelopmentByJiaoYongWiththedevelopmentofspacetechnologyandincrementofhumanspaceactiv...  相似文献   

18.
庞丹 《中国航天》2010,(10):32-36
<正>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十月,是胜利的十月。61年前的今天,一个崭新的中国在亿万人民的欢呼中诞生;61年后的今天,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神话在月亮城这片神秘的热土上再次上演。2010年10月1日,伴随着瑰丽的晚霞,嫦娥二号卫星乘坐  相似文献   

19.
As a result of Japan raising the alert level at its quake-damaged nuclear plant from four to seven on a seven-point international scale of atomic incidents,which was caused by the 9.0-magnitude earthquake 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