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一种建筑物脉动风压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一种应用在建筑物模型风洞试验中测量脉动风压的电子扫描系统。它是由原电子扫描测压系统PSI780B的传感器模块及其校正单元、与多通道高速A/D板、PC486微机和新设计的测压点选通接口组成。此外还使用毛细管限流器改善脉动测压系统的频响,并以上海浦东某高层建筑模型的脉动风压试验为例,讨论了系统的应用以及有关试验风速、采样时间与频率的选取,数据处理等实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WINDOWS95的通信体系结构,并将VISUAL VOICE FOR TAPI控件,通过VINDOWS95支持的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机制,将它嵌入到由VISUAL BASIC开发的应用程序中,从而实现了学生成绩随机后台查询。  相似文献   

3.
利用在线式PIV系统,采用互相关的分析方法,以较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和翼型尾流为例,对PIV在低速风洞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旨在表明当前PIV技术的一些特点及其用于风洞实验研究的潜力。实验中所采用的PIV系统,反映了近几年来PIV技术的一些新特点:一体化大能量双激光器系统、TSI公司的互/自相关CCD和高速帧采集板(FrameGrabber)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以HADC5742(或AD1674)为核心的基于PC-BUS的通用可编程A/D转换组件的原理,介绍了A/D转换组件的设计方法、工作方式、时序分析及其注意事项,对于特殊的可编程I/O组件和智能接口卡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粒子像测速技术(PIV)和激光散斑测速技术(LSV),对Rayleigh-Benard对流流动进行测量。说明这两种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是相同的,他们的区别取决于源密度(S.D.)。当S.D.≤1时,是粒子像模式,当S.D.>1时,则呈现激光散斑模式。实验表明,三次光脉冲系统比二次光脉冲系统在测量信噪比方面改善很多。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EDI的构造原理以及应用发展前景,并介绍了一种基于OSI模式、建立在Chinapac公共数据交换网基础上,用于船舶货运单证电子数据交换的可进行发送、存贮和接收电子数据的EDI应用系统SHIPDES*EDI。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EDI的构造原理以及应用发展前景并介绍了一种基于OSI模式,建立在Chinapac公共数据交换网基础上,用于船舶货运单证电子数据交换的可进行发送、存贮的接收电子数据的EDI应用系统的SHIPDES*EDI。  相似文献   

8.
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中的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制造环境下的自动化立体仓库(Automatedstorageandretrievalsystem,ASRS)控制机上需与上层单元控制器通信,以接收控制命令或反馈状态信息;下要与堆垛机控制单元相连,以转发控制信息。因而通信技术在研究开发ASRS中无论在对执行机构的控制或与其它控制系统的集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SRS-IC是为DesktopCIM系统而自行开发的自动化立体库。ASRS-IC控制系统由ASRS控制机、可编程控制器、运动控制模块等组成,它是一个典型的基于集成环境下的多级控制系统。本文依据ASRS-IC系统的控制结构,基于对通信系统进行的需求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通信策略。并详细介绍了通信系统的通信原理、实现方法及通信软件的开发。应用证明该通信系统充分满足了实时控制、信息集成和高可靠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论述测试技术对于航空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多点压力测量技术、设备的发展和现状,概要介绍了近十余年在国际市场上出现的780B、ZOC、HyScan2000、8400等压力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能。同时,也介绍了由西北工业大学所研制的ESPMS、DSY64以及DSY128等三种电子扫描压力测量系统的特点和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多普勒激光测速仪在风扇转子流场测量中的一些基本方法,说明采用频谱分析法要比目前使用较多的计数法多普勒激光测速仪有更多的优越性,利用BSADANTEC频谱测量系统实测了转子叶尖附近的流场,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流场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丹迪公司提供的光机系统对多普勒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得出我们所要测量的信号到达时间、粒子渡越时间、多普勒频率和速度与所贮存的二进制代码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数量关系,编制了新的数据转换软件。这种软件操作方便,转换效率远高于原有的软件。  相似文献   

12.
低速风洞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速风洞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作了综合介绍,该系统以先进的电子扫描压力测量仪器为主体,高性能微机为系统控制处理机,配制高精度模拟量采集部件和前置通道放大器,灵活实用的软件,系统具有同时进行测力测压试验的能力。该系统提供压力联机校正,模拟量通道标准信号校正功能,整个系统的设计包括了许多先进的仪器概念如:电子扫描测压,模拟量信号调理等。该系统具有采集速度快,高稳定性,软硬件功能齐全,实时数据处理,快速提  相似文献   

13.
文本将适用于单倾斜热线的周期多点采样技术和适用于五孔探针的集平均采样技术结合在一起,开发了一套适用于二者的数据采集和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探针(热线和五孔探针)、坐标架机构、采样同步脉冲发生系统、数据采集和转换系统、接口电路和 IBM 计算机组成。在 IBM 计算机的控制下,探针可由坐标架上的步进电机驱动作必要的转动和移动,采样同步脉冲启动 A/D 转换用以保证采样点的准确同步。利用该系统,成功地对离心风机叶轮进出口处的三维平均流场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叶轮进口无叶区的子午面速度分布和叶轮出口处的相对速度分布,并对试验获得的详细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ARCNET与ETHERNET互连网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桥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局域网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网桥分透明桥和源选径网桥两种,本文采用透明网桥算例实现了ARCNET与ETHERNET的互连。为了使网桥软件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在设计上采用模块化结构,本软件包含ARC_MAC,ETH_MAC和BKERNAL三个模块,其中MAC模块负责对网络硬件的操作,并为网桥核心模块提供统一的接口界面,通过MAC模块替换,可实现ARCNET-ETHERNET和ET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利用热电偶测量切削平均温度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虚拟仪器。利用LabVIEW平台开发 ,利用PCI-12 0 0卡采集工件 -刀具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具有显示温度波形曲线、热电偶标定、确定切削温度指数公式、判定切削状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微型扑翼的推进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微型扑翼的推力和推进效率特性,研制了基于虚拟仪器( Ⅵ)的微型扑翼风洞实验系统.该系统以西北工业大学现有微型风洞为基础,采用了高精度六分量天平、角度传感器.新型机翼扑动机构、可编程电源、工控机等设备,利用基于虚拟仪器(Ⅵ)的LabView软件对上述设备进行集中控制与数据处理.利用上述实验系统研究了风速、扑动频率、展弦比、根稍比及机翼扑动幅度对微型扑翼推力和推进效率的影响,总结出了微型扑翼推力及推进效率的基本规律,为微型扑翼飞行器机翼设计及飞行控制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V/F变换的高精度干式变压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 ,采用LM2 3 1A/F变换芯片和89C5 2单片机实现工业现场测量对象的A/D转换。V/F变换器具有高精度 ,高线形度 ,且外围电路简单的特点。采用单片机直接与V/F变换器连接进行A/D转换 ,不需要额外的硬件电路 ,充分利用硬件资源 ,精心设计软件 ,系统分辨率可达 12位 ,转换精度可达 0 .0 2 %。当传感器与上位机距离较远时 ,可以采用RS -4 85接口或无线数据发送 /接收模块实现远距离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VXIbus的飞机供电参数的自动测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系统设计中采用符合VXI部总线规范的仪器模块,实现多通道高精度及快速的数据采集,采集方式包括并行和巡回检测两种,采用即插即用结构功能扩展非常方便。在HPVEE5.0软件平台下,利用软前面板技术可用交互方式控制VXI仪器模块,用户界面直观明了,大大简化了VXI仪器的操作使用,根据相关标准采用VC^ 和HPVEE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了动态链接库,通过单相交流电源系统的测试试验,表明系统性能先进,稳定可靠,测试精度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移频信号监测系统是一个工控检测系统,它的研究和开发实现了对铁路移频信号的实时监测。该系统采用了界面显示、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多线程异步运行的机制,具有内存消耗小。响应速度快,网络传输实时性好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并解决了系统实现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种多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和控制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大迎角气动特性研究的风洞试验中,实现了大迎角非对称裁荷的主动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由硬、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心计算机、控制机、A/D 转换器、接口等;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及其算法等程序。其中主动控制部分能满足目标函数的控制要求。且干扰、误动作影响小,工作可靠性强。具有适应范围广、实现容易、成本低等特点,为测控技术多机网络实现计算机风洞测控技术应用积累了实践经验,给风洞-计算机一体化的研究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