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场业务量增长迅速,繁忙机场的航班时刻成为航空公司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中型机场出现拥挤状况,航班延误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治理航班延误,就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航班延误的诱发因素多、涉及环节多,理论和实践中,已提出了许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机场航班延误状况进行有效评价,考虑了航班延误的影响规模、影响程度、影响范围,采用了六个预警指标即延误率、平均延误时间、受影响航班架次、受影响航空公司数、受影响目的地机场数、延误旅客人数,构建了航班延误预警指标体系。由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得到各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航班延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预警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航班延误状况,评价结果客观,可作为机场航班延误预警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航班延误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实际运行的相关统计数据,研究影响航班延误的各项因素,提取主要因子,构建航班延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对航班延误的各项影响因子进行客观评价,建立了基于熵权法改进航班延误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估模型,并利用1 000架次航班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评估模型客观、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航班延误原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班延误,作为航空运输服务纠纷的焦点,近几年随着中国民航运输量的不断增长,这个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航班延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以具体的数据来说明造成航班延误各种原因的比例,让大众对此有  相似文献   

5.
航班正常性管理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航空运输的正常性、减少航班延误、更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利益,近年来我国民航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加强航班正常性工作的相关法规。这些法规的出台使得航班正常性工作引起了社会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正是由于公众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的关注,使得航空公司和相关协作单位更加重视减少航班延误工作。同时民航政府部门也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智地加强航班正常性工作的管理和引导,制定更加合理的规章政策以减少航班延误,在无法避免的航班延误后使消费者、航空公司和民航其他单位的利益平衡,并将延误成本降到最低。航班正常性管理的法律依据目前…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枢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带来的经济损失,结合航班延误经济损失模型,在免疫进化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禁忌搜索进行优化改进,尝试用免疫禁忌混合算法解决航班延误恢复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航班快速恢复的问题中收敛速度和解的质量方面均优于标准遗传进化算法,既提高了航班恢复求解的效率,又减少了延误损失。  相似文献   

7.
从航班延误的原因和国内外航班延误处理方法的角度展开分析,提出中国航空公司只有加强航班延误后的服务管理,引进第三方单位,开发航班延误保险以及界定航班延误补偿,才能较好地解决航班延误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民用航空运输中,由于多种原因,航班延误难以避免,因航班延误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为了提高航班正常率,减少因航班延误引起的矛盾,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4年发布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对国内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给予旅客经济补偿的指导意见(试行)》,就航班延误经济补偿的条件、标准、方式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但具体补偿标准由航空公司自行制定。航班延误经济补偿不同于延误赔偿,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航班飞行量的大幅增长,"航班延误"开始成为民众出行特别是公务商旅活动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航班延误数量逐年上升,延误易发地域也逐渐扩大,由过去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三地,逐步向深圳、青岛、厦门、成都、西安等城市扩散。2010年,国内航班平均延误约1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传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生  丁建立 《航空学报》2008,29(6):1598-1604
 由于机场航班之间存在前后衔接关系,每个航班的延误会波及到下游机场及其航班,因此需要一种有效手段来分析航班衔接时的延误传播。贝叶斯网络(BN)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分析方法,从某个枢纽机场航班延误出发,对其关联机场的衔接航班的延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BN的航班延误传播模型。结合某航空公司实际数据,通过最大期望值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给出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分析航班延误从局部到全局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