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3 空间天文观测□□空间天文观测主要围绕着美国的“寻找行星系统的源”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变”这两个战略课题进行。前者将观测最早星系的诞生、恒星的形成,发现在太阳系周围的所有行星系统,发现能维持生命的行星,了解在太阳系以外是否存在生命;后者将研究宇宙是怎样开始的?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大爆炸的能量是什么?在黑洞的边缘,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是让宇宙膨胀的暗能量?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高水平的空间天文观测。3.1 引力探测器-B 引力探测器-B于2004年4月20日发射,基本目的是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会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疑问:在浩瀚的太空中,我们是唯一的文明吗?在天文观测手段不甚发达的年代,人们曾经幻想过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也存在着生命。而当我们逐个揭开这些行星的神秘面纱时,却发现要想找到宇宙之中的同类,我们不得不将视角望向更加遥远的太空之中。  相似文献   

3.
陈丹 《太空探索》2006,(4):56-61
从太阳系到深远的太空,尖端天文学究竟以探索什么为目标呢?在天文学领域里,过去对地外生命的探讨并不是很积极,但目前尖端天文学则开始努力搜索“第二个地球”。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统,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甚至我们连直接观测巨行星都尚未成功。如同我们尽管认为太阳系外有“第二地球”却未发现一样,这些“应该有,但是无法全面观测和解释的天体现象”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并不清楚,天文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仍为数众多。例如我们观测到“宇宙膨胀的速度比以前快”,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宇宙必须有“使膨胀速度加快的能量”,但是能量的原形是什么?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在这篇系列连载中我们特别列出几个有趣的题目,介绍它们的现状,以及那些向解开这些谜团挑战的计划。  相似文献   

4.
太阳系行星“家谱”的不断改写和“缩编”,表明人类对行星系统、太PEt系乃至宇宙的观测手段和认知出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空间技术,特别是地球轨道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为光学提供了平台,这种平台使得对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研究发生了真正的革命性变化。光学也由此获得新生。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天文观测和地球观测两个方面。 (一)天文观测在天文观测上,光学仪器借助于航天器,穿出了地球大气层的屏障,从一些行星附近通过,有的仪器甚至还在某些行星上着陆。观测的清晰度得到提高,光谱范围也大大扩展。因此可以说,空间光学观测的天文学成就可以和过去的全部成就相匹敌。随着1983年空间望远镜的发射,天文学将进入一个新时代。这部轨道天文设施(ST)将包括一部天文望远镜系统(OT人)和五部能够接收天文望远镜输出图象的仪  相似文献   

6.
1999年4月15日将成为天文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这一天宣布,他们第一个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颗恒星,有多个行星围绕其运转。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系在宇宙不是“孤家寡人”。参与此次研究的黛布拉·费希尔说:此次发现表明,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可能有不少会有多颗行星。曾几何时,人类把地球封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于是提出太阳中心说。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好汉”阿凡提…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美国天文学家意外发现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神秘天体。它正以光速运动着,所到之处贪婪地“吞食”着恒星和行星,甚至部分星系。天文学家的最新观测结果表明.目前这个“宇宙怪物”距地球只有几万光年远,并正朝我们的太阳系方向运动。预计再过几年时间,它便会莅临我们地球,大有吞没整个太阳系之势。  相似文献   

8.
宇宙茫茫,星系无数,是否还有另外一个“太阳系”?能寻找到另一个“地球”吗?老练的行星搜寻者杰费·马西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因为他发现了一颗行星,而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比他迄今搜索到的任何一颗行星都更重要。“每个新的行星系统,都显露出某些人们难以预料的新的怪僻,我们发现的一些行星,就运行在窄小而古怪的偏心轨道上。”马西说。但是,还不曾有人找到过从远处看上去与太阳系里任何行星很相像的行星。然而,这种状况现在已经改变了。2001年8月,马西的同事德勃拉·费希尔曾宣布,他们发现了另一颗围绕大熊座47恒星旋转的行星。这个星系的构…  相似文献   

9.
行星冲日     
《飞碟探索》2008,(5):5-5
太阳系中最“魁梧”的行星——木星将于2008年7月9日冲日。届时,天文爱好者通过肉眼便可以在晴朗的夜空看到木星,它是7月星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还可清晰地看到木星的大气条纹和环绕在它周围的4颗伽利略卫星。  相似文献   

10.
张元国 《飞碟探索》2012,(12):32-34
时至今日,人类虽已将探索宇宙的触角伸向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系统,但对太阳系家园里的一些奥秘都仍然知之甚少。不过,凭借各路探测器在太空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太阳系小心翼翼守护着的那些秘密也许就要被我们一一揭开了!  相似文献   

11.
赵爽 《太空探索》2013,(3):50-53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方舟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探索外星生命是对人类技术最大的挑战之一。科学家们费尽千辛万苦,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探查太阳系的每个角落,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发现恒星、行星、小行星以及彗星的奥秘,探索生命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徐菁 《太空探索》2007,(7):24-27
2008年7月阿里安-5火箭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欧洲空间局的2个先进的空间天文观测台——“赫歇尔”(Herschel)和“普朗克”(Planck)这2颗天文卫星将考察人类以前从未知晓的那一部分宇宙,也就是困扰科学家几十年的、通过远红外光谱才能观测到宇宙物质。  相似文献   

13.
低频射电探测任务构想——鸿蒙计划旨在利用多颗卫星绕月编队形成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在月球背面开展空间低频射电天文探测。其科学目标是高精度测量全天射电频谱,揭示宇宙黑暗时代与黎明的演化历史;实现首次高分辨率超长波巡天,打开最后一个电磁窗口;观测太阳和行星超长波活动,揭示空间环境相互作用规律。该任务将获得超长波频段全天空图像,获取超长波波段天文射电源的强度、频谱、分布等信息。这些科学数据对于探索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宇宙线起源与传播、河外射电星系、类星体和星系团的演化、太阳活动与行星磁场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曲斌 《太空探索》2003,(7):21-21
借助一种最新技术,天文学家们近日发现了一颗遥远的太阳系之外的行星。这颗“怪异”的行星表面炽热无比,且有云和含铁的“雨滴”。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学中心的一个专家小组发现,这颗行星绕着距离我们5000光年的一颗恒  相似文献   

15.
运动是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属性,辩证法认为,事物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这一进程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轨迹。  生命的进化论最开始是 19世纪由达尔文等人在物种起源的研究中引进的,并且很快地按照其基本精神被推广到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达尔文主义”。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和哲学家康德则比达尔文更早地应用了演化的思想,最先提出太阳系是经过演化形成的观点。而在 20世纪,由于哈勃对宇宙膨胀的天文观测,由于时间在科学中被重新讨论,宇宙本身的演化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心智。  在宇宙…  相似文献   

16.
航天简讯     
200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8项太空探索进展□□200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在探索与认知地球、太阳系以及宇宙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其中最重要的8项是:①航天飞机重新开始建造“国际空间站”;②在2006年12月4日公布了全球性太空探索战略和美国月球体系结构;③“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机遇号”火星车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水的新证据;④首次发射了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星尘号返回舱带回了彗星和星际尘埃颗粒,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卫二上存在液态水的迹象;⑤启动第5次“哈勃”望远镜维修计划,以使其天文观测能力在未来得到扩展和提升;⑥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27日,美国航宇局宣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首次直接观测到太阳系以外1颗行星的大气层。包括该星在内,人类迄今已经发现71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但观测到行星拥有大气,这尚属首次。这一发现为寻找太阳系外类地行星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太阳系是一颗恒星和多颗行星组成的行星系统。一直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寻找类似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以期发现地外生命。自1995年10月6日两位瑞士天文学家首次在恒星飞马座51附近发现1颗行星环绕其旋转以来,天文学家已在银河系中20多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发现了行星。但遗憾的是,所发现的这些行星大多是单独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道家古老的天人合一理论出发,对太阳系的结构及其起源作了初步的讨论,基本上解决了困扰当代天文学界多年的关于太阳系结构的九个主要问题,并就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了新的看法.我们认为,太阳系为一圆球,称为太阳宫,并且具有自己的卫星,太阳宫还在自转.现代天文观测中观察到的宇宙膨胀效应是未考虑到太阳宫本身的自转所致,宇宙应为等级式宇宙.最后,我们进一步把天人合一理论推广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深度撞击”和星尘号探测器将重返太空□□据美联社2007年7月4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重新利用“深度撞击”和星尘号探测器,探索和观测太阳系内外的多颗彗星和行星。“深度撞击”的任务包括:收集太阳系以外行星的相关数据,以测定这些行星是否具有卫星和光环;作为观测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