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办工厂是学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校办工厂在承担教学实习、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学校积累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兄弟学校的校办工厂一样,我们校办工厂坚持改革、锐意进取,通过整顿验收,不断改变面貌,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教学实习质量大有提高,实习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老产品扩大用途,不断更新换代;产值、利润、经济效益也创历史最好水平。工厂的确前进了,活力增强了。  相似文献   

2.
学校工厂是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基地,是完成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学生实习、科研加工和生产创收等项任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工厂,在这方面更显得重要。办好学校工厂,除了要有正确的办厂指导思想,一定的物质条件,一套适合校办工厂的管理制度外,还必须要有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业务水平高,年龄、学历及职级结构合理的职工队伍。可以说,建设一支素质高的职工队伍,是办好校办工厂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认真贯彻“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推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不断发展,我们车间于去年三月成立了由十七名工人、七台机床设备组成的革新工段。一年来,这个工段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入手,在改造机床设备、革新工艺、自制设备等方面下功夫,自己动手完成技术革新八项,其中较大的有六项。此外还承担了工艺装备的修理和部份外协任务,并配合兄弟工段完成生产任务。为改变车间生产技术的落后面貌和完成国家计划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建校于一九五六年,当时就筹建了实习工厂。由于“文革”的干扰,六九年学校改为工厂,八○年又恢复为学校,八五年改为“四五套办”的专科学校,随着学校的发展,校办工厂也有了较大发展。现校办工厂共有职工186人。其中管理人员37人,工程技术人员28人,教学人员20人(不含热工实习指导人员),生产工人90人,其它人员(知青厂、劳保、停薪留职)11人,工厂的组织机构设厂长1人,副厂长2人,党总支书记1人。有7个室、5个工段和1个直属组。工厂有厂房面积6310m~2,主要设备171台。固定资产原值为196万元,流动资金约123万元(全校使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学校自一九五六年建校到“文革”前。校办工厂是学生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实习场所。有一批五十年代代经过国家严格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实习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比较完善,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建设人才。在  相似文献   

6.
五车间从生产需要出发,采取专群结合的办法,大搞技术革新。80年完成革新51项,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80年和79年相比总产值提高26%,废品率下降15%。五车间开展技术革新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的: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这个车间由于生产任务不断增加,现有的电焊机、高频振荡器和管子下料机等设备都不够用。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7.
分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主要是按劳分配。如何把这一原则贯彻在我们工段的奖金分配中,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一环。一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这一问题浅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设想。 我们工段属于校办工厂的辅助工段,其基本任务是为生产一线服务,保证生产和教学实习正常进行,诸如生产制造各类专用、通用工装(模具、夹具、刀具、量具等)及修  相似文献   

8.
西安航专校办工厂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同时,从事生产创收,为学校发展积累资金.校办工厂建立四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现有职工168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专业人员25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6人,技师4人.各类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等211台,生产面积6300平方米,能进行钳工、机工、热工、电工、电子、机床拆装等多种工种的教学实习,最多时容纳2800余人次/年.实习方面,工厂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中心环节,1990年,我校学生在部属院校首届学生实验技能与科技制作竞赛中获金工操作第一名;生产方面,从五十年代末生产技术要求较低的锅驼机、水泵到现在的齿轮泵、拉塞泵、叶片泵、微焊机、特种车辆用电子警报器和各种标志灯具等高技术产品.其中齿轮泵被部队授予免检产品,参加兵器部国庆三十五周年新型武器装备的阅兵仪式;1984年,DZJ33系列电子警报器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底,校办工厂通过省高校工厂整顿验收,总成绩居全省高校工厂第二名,1990年由国家教委授予“合格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9.
杨帆 《成飞情报》1999,(1):44-48
通过对九十六车间洗涤设备生产中长期不能完成生产任务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改进生产组织与管理的整体思和具体实施方案,使车间的生产管理逐步纳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校办工厂是学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既要为教学科研服务,也要适当搞生产创收,讲经济效益。校办工厂的生产创收,经过长期的反复摸索,悟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那就是开发拳头产品,搞活经营管理,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这条成功之路,首要的是要有拳头产品。如何开发拳头产品,要根据自已的实际馈况来确定,论厂房条件、设备配套与专业化程度、工艺水平、生产人员的数量和熟练程度、以至资金、资源和经营渠道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习是技术专科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实习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质量高低。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将来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应当既懂理论,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努力搞好教学实习工作是很重要的。我们西安航校校办工厂,针对技术专科学校教学实习的特点,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参照兄弟院校的经验,对机械加工实习进行了改革,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工电专科电304班的毕业设计,在校领导的关怀下进行改革的尝试,面向西郊地区民用工厂,结合工厂的生产任务和设备改造的需要由专科毕业设计指导小组集体讨论定题,带队老师直接参与辅导,力求同学完成实习—设计—实验—施工的全过程,下面就这次改革的情况作一简单的汇报。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机床的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机器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即使在航空工业,在生产第一线已服役二、三十年的旧机床也还不能退伍,看来还得继续再使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这样就使各厂的机修工作极其繁重。在航空工厂,除产品车间各有维修组外,还都有专门的机修车间,承担机床的大、中修任务。从机修工人的数量看,大概不会少于直接生产工人的五分之一,并且技术等级普遍较高。但机修质量往往并不理想。所以有些使用单位反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支持人工决策的满足各种约束的动态调度方法,通过基于仿真的动态调度算法,在约束规则和人工干预综合作用下,实现按照瓶颈设备到非瓶颈设备,关键任务到非关键任务的分层和迭代作业排序,较好地满足了离散车间对生产排产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实习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与效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因而搞好实习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南昌会议后,我们车工实习教学组在学校和校办工厂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对原来的教学法进行了必要的改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实行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克服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车间承担全公司老设备改造任务,在改装、精化设备时,镗孔是主要加工内容之一。由于传统的内孔找正办法误差大,常影响到产品的孔径精度和孔距精度,甚至报废零件。为此,我们专门设计制造了深孔测量卡头。它的特点是找正准确、误差小(对多孔成组性的公共轴心线相对偏差小),可确保产品质量。此卡  相似文献   

17.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八十四车间党支部,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认真贯彻“鞍钢宪法”,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活动。今年一至九月,全车间共实现技术革新三十多项,其中较大项目七项,三机部下达的破关项目两项,自行设计、制造机床设备十项,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促进了生产的持续发展。十月份的总产值比四月份增长80%;十月份的废品率比七月份降低75%。 八十四车间是前几年才组建的新单位,承担着繁重的机械加工任务。可是,机床设备不足,生产工具不全,厂房面积狭小,适应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面对困难,党支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车间计划调度存在的复杂度高、实用性差等问题,在分析车间计划调度相关的任务、资源和约束等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规则的计划调度编制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零件差异性、工艺差异性、设备差异性、以及交货期约束等因素,使得该方法具有可行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离散制造车间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们车间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先后从兄弟车间调进五十多种中小零件。这样,如果继续沿用旧工艺,设备和人员的矛盾就很突出,难以完成生产任务。于是,遵循毛主席制订的“鞍钢宪法”,在工厂党委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充分发动群众,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司生产任务的快速增加,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生产管理上的问题日益凸显。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一期DNC系统的基础上,开始引入MDC系统。MDC系统的作用DNC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件,是数字化车间的前提和基础,在企业信息化中承担重要的角色,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