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总温测量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燃烧效率能够部分反映出燃烧室性能的优劣,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总温测量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获取方法不需要测量或计算燃气组分、摩擦力、支板阻力等,避免了上述过程带来的误差,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利用新型半屏式总温传感器,成功测量了M6、当量比1状态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出口总温,获得了基于温升比定义的发动机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温壁面热流与温度一体化测量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量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热环境,从Gardon热流计原理出发,发展了一套水冷热流/壁温一体化测量技术.采用热阻分析方法,对传感器的热结构进行了分析与优化设计.测试了多种隔热与外壳材料对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通过辐射加热方式对传感器进行了标定,获得了热流/电压、壁温/热流的标定曲线.采用该传感器,在模拟马赫数6、总温1800K的来流条件下,对超声速燃烧室的热环境进行了初步测量,获得了与传热分析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简讯     
压电聚合物传感器自1975年以来国外发现有机聚合物经过适当处理(定向与极化处理)之后具有很高的压电效应,具有超过一般传感器的许多优点。不久以前用这种新的多用途压电薄膜材料作敏感元件制成了结构简单的电声传感器(如微音器,超声传感器)和有极好特性的宽频带声频装置,试制成振动传感器、应变计样机。最近国外还不断介绍有关资料,如:1.压电聚合物应变计  相似文献   

4.
强辐射条件下应变测量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辐射强电磁脉冲干扰环境条件下 ,为保证应变测量的实现 ,经模拟试验研究 ,应变测量采用一系列抗干扰技术措施 ,包括所用元器件材料的选择 ,传感应变计安装方式 ,组桥接线方式 ,密封屏蔽等技术。还介绍了这些技术措施在某试验现场应变测试试验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5.
尹福炎 《强度与环境》1990,(4):43-50,42
电阻应变计发明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了,我国应变计技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应变计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本文主要从学术、工艺技术及应用技术等三个方面介绍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在应变计技术方面三十年的主要成就。最后对今后的应变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有效试验时间仅有十至几十毫秒的激波风洞,常规应变天平和压电天平无法满足高精度气动力测量要求。半导体应变计的应变灵敏度远大于常用的金属电阻应变计,但其温度系数比金属电阻应变计高出2个数量级。针对此问题,设计了温度自补偿的半导体应变计并应用于等强度梁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自补偿能够有效改善半导体应变计的温度效应,可将温度漂移降低至0.2% FS。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杆高频响六分量半导体应变天平,通过天平、支杆一体化等设计,将测力试验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提升至100 Hz以上。天平静态校准结果表明:该天平的综合加载误差达到国军标合格指标,综合加载重复性达到国军标先进指标。激波风洞B-2标模测力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试验时间内,该天平可获得一个周期以上的输出信号,风洞试验结果与气动手册参考值、CFD计算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介绍了有关文献中在温度变化影响协调误差方面的论点及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飞机大部件结合交点的协调问题尚存在的不足。分析了温滞和伪线膨胀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针对典型协调路线及其伪线膨胀曲线导出综合考虑温差、温滞和温滞差的协调误差计算公式。给定一定条件,把温差、温滞和温滞差的影响区分开,从而揭示它们对协调误差分别的和综合的影响,以便采取针对性强而经济的控温方案和控温技术条件,提高飞机大部件结合交点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BFH系列箔式应变计可以不加压固化,从而极大地方便了风洞天平的使用。本文介绍了此系列应变计研制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措施和一些天平应用后的校准以及吹风实验的结果,证明该系列应变计已达到了预期的研制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主动制冷的角度,探索冷端无运动部件的低温制冷机-脉管制冷机高频下达到液氯温区的条件,在前期理论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预冷型的单级高频脉管制冷机,采用低温惯性管和低温气库为调相方式,开展了频率、平均充气压力、预冷温度以及输入功率等对制冷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氦-4为工质,预冷温度为4.54 K,工作压力为0.775 MPa,工作频率为40 Hz时,该制冷机最低无负荷制冷温度达4.23 K.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多路传感器系统的软件补偿和校准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国内测试校准压力传感器的要求,对自补偿和自校准技术加以研究,同时提出了适合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叙述气动天平用箔式应变计温度自补偿问题,讨论了应变计性能对气动天平精确度的影响,对施工工艺等诸因素影响气动天平的精准度、稳定性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作者认为对气动天平进行温度补偿和弹性模量补偿对高精度气动天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应变片直接测量应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二向应力片及三向应力片原理,使在实验应力分析的电测场合中,对于某点的应力分量的测量,无需进行几个应变片数据的分别采集,再综合成应力分量(正应力或剪应力),使读数应变与应力分量一一对应,且各测量数据之间在算法上没有耦合。二向应力片及三向应力片的使用,简化了测量数据的处理过程,在动态测量特别是冲击力测量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介绍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研究室跨、超声速风洞中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的天平测试系统,总结了采用应变天平进行气动力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及传感器中的变换电路大都采用恒压电桥电路,近年来,国外仪器中有采用双恒流源电路的,为此,本文对两种电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作了分析,並讨论了双恒流源电路的应用及线路补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在各种加载卸载情况下的滞后特性的分析 ,建立了其相应的数学模型 ,并初步探讨了一种可以通过程序在仪表中对传感器的重要指标—滞后进行补偿从而提高整个传感器的精度的方法。最后 ,对以上方法进行了验证性试验 ,证明了补偿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它利用石英多晶作为弹性元件,用阴极溅射法制成应变电阻。本文对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制作工艺都做了较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并制成一个传感器样品,对其作了一系列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应变式切削测力仪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刚度和灵敏度之间的矛盾,本文在对已有应变式切削测力仪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削测力仪的杠杆—附加弹性元件设计方法的原理,并讨论了应用该方法设计时有关的若干问题和该方法在解决切削测力仪刚度与灵敏度之间矛盾方面所可能的贡献。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测力仪的刚度和灵敏度的矛盾,为大幅度提高切削测力仪的综合精度指标开创了新的途径。最后,介绍了笔者采用杠杆附加弹性元件方法研制的新型切削测力仪。实测结果表明,该测力仪同时具有高刚度和高灵敏度,其刚度与灵敏度乘积指标较现有同类测力仪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一台典型的六分量天平在瑞典航空研究院 MK6校正架上进行回零校正与不回零校正的比较,弄清了不回零校正与回零校正的差别,然后用三种修正方法对不回零校正的载荷进行修正,发现直接投影法修正的效果最好,此方法已用到 FFA 新建的1.5米跨音速风洞的校正架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风洞应变天平中首次研制成功的一台串置双五分量天平。串置双天平由一块钢材制成。O_1天平固定在 O_2天平的受力端。O_2天平既能测量左平尾载荷,又能传递由 O_1天平测量的右平尾载荷。正确分析两台天平的受力传力路线和弹性变形的综合位移量,用严谨的数学公式描述两台天平测量的力和传递的力。对这两种力进行数学分解,形成数学模型,写出天平静校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并据此研制天平静校设备,分析天平在各分力作用下的弹性位移,写出弹性角公式。上述各点是串置双天平的核心问题。最后经风洞引导性实验证明,串置双天平的原理、方案、受力分析、静校公式等都是正确的。在国内外,串置双天平第一次用于风洞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