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十六计,走为上”是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的战术思想,这在谋略中也是上策。在大海行船时,也多是采用“惹不起躲着走”的战略战术。对于手无寸铁的船员来讲,为了安全,一切以防为先,如防火、防盗、防风浪等,特别是现在的防海盗。可是,有些东西防不胜防,别说是普通的商船无能为力,就连美国的航空母舰也有头疼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薛莫 《飞碟探索》2009,(11):31-33
刚看完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与其说这是一本讲述遗传学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进化、行为和生物本质的书。在我看来,里面的观点比《凉人的假说》更惊人,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基因,是那些核苷酸,是序列,而生物个体仅仅是这些东西制造出来发展、繁荣自身的工具;生物个体是会死亡的,然而基因是不朽的,流传千古的。另外,很多从传统生物个体进化理论看来很难解释的行为,如果从自私的基因角度来看就突然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3.
日月 《太空探索》2005,(3):36-37
我们前几期刊登出卖天上星星的署名权和土地所有权的故事,不过都是些闹剧而已。其实,出卖天上星星的始作俑者乃是奥地利的一位天文学家,此人姓帕里沙,是发现小行星的专家,而我们知道,最早的小行星1号“谷神星”是1801年才问世的。帕里沙生于1848年,大学毕业不久,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就当上了普拉海军天文台的台长。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他连续发现了28颗新的小行星,成为当时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4.
在1722年4月5日,荷兰航海家雅各布·罗格文及其同伴航行在南太平洋海域。突然,负责嘹望的水手发现远方的海面上有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就立即报告罗格文。罗格文听到后惊诧不已,因为航海图上没有标明这片海域有任何陆地。他命令船只向绿点靠拢,驶近后发现这是一个岛屿。这一天正好是复活节,于是罗格文就命名此岛为复活节岛。  相似文献   

5.
摩苏尔(Mosul)位于首都巴格达以北500千米的底格里斯河上游西岸,北部和东南部与库尔德控制的两个自治省相毗邻,是伊拉克的第三大城市,人口约150万,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有“北方门户”之称。  相似文献   

6.
李墨林 《飞碟探索》2010,(10):48-50
物质是宇宙的基本形态,是时间的盟友和空间的宠儿。在大宇宙中,物质的确称得上是光怪陆离、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宇宙中形形色色的星球、星云、星系和暗物质的数量有多庞大,其基本的建筑材料也十分有限,即便把它们全部加到一起,也未超过门氏周期表上那些化学元素。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14,(6):40-41
长城,一座了不起的伟大建筑,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千百年来,它历经风霜雨雪,傲然挺立;它绵延万里,巍峨壮丽。它是古老文明的象征,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少外国游客,甚至国家元首,部以能到中国一睹长城的非凡风貌而感到不虚此行,都能为自己登上中国长城而感叹“做了一回好汉”。确实,在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土上,有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国人对它的感情怎不与日俱增,怎不情结难解?  相似文献   

8.
魏喆 《太空探索》2004,(8):40-4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而地球可供人类生存需要的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创造人类的第二家园,是人类研究的一大课题,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闻新  周一凡 《太空探索》2012,(10):60-61
谁发现了天王星? 在1781年以前,人们一直把天空中天王星这个亮点当作是一颗恒星,直到天文学家威廉.赫胥尔一系列观察才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最初,赫胥尔感觉“天王星在接近圆形的轨道上运动,不像是恒星,也不像是彗星,因为彗星是在很扁的椭圆轨道上移动,而且也没有发现它的彗发或彗尾,很像是一颗行星”。但他不敢肯定自己的感觉。后来他继续观察天王星的运动并推算出了它的轨道,最终确定它是一颗行星。两年后,也即1783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证实赫胥尔发现的是一颗行星。  相似文献   

10.
地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球瞩目,它事关人类的命运。对它的成因,人们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可能要归咎于人类的过度消费和过度排放,由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所致。温室效应固然是个原因,但是否一定是主因?目前,全球科学家仍在致力于对此问题的广泛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天,认识或研究这个问题的视角基本上是放在人类活动和地球大气层上,很少从其他层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于自然人类普遍的看法是:它差不多是仁慈的,它对于组成它的物种而言是仁慈的,甚至对于生命本身或者生态系统本身的延续性而言是仁慈的。这种认识曾经经常体现在有关自然史的电视节目中,例如:自然是自我维持、自我保护的,自然存在着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存在着平衡,直到人类及其剥削、自私、不自然的贪婪出现,才毁掉了自然,等等。  相似文献   

12.
布拉弗兰岛从卡尔马海峡升起,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从岛上带走任何东西都是被禁止的。从远处看,小岛呈蓝色,但常常会由于天气变化而变色。小岛近乎圆形,直径约1150千米。布拉弗兰的意思是“蓝色女子”,它原来的名字“布拉库拉”则是死神的意思。民间传说中,这个岛是斯堪的纳维亚最臭名昭著的“巫婆山”。岛上有很多洞穴、深沟,传说巫婆在这里吃喝作乐、研究魔法。  相似文献   

13.
姚承 《飞碟探索》2008,(6):26-26
在1967年,天文学家观测到一种奇异的星体。它直径10千米~20千米,发出稳定的无线电脉冲波,具有每秒几周甚至几十周的自转速度,磁场是太阳的上亿倍,密度也大得惊人——这就是中子星。这种星体属于恒星的范畴,也是一种变星。物理学家分析,这种星体是超新星爆发时把星体内部的电子几乎全部挤压到原子核内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而形成的,故取名中子星。  相似文献   

14.
希特勒之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个谜。美、英等国认为,希特勒已死,但始终未获得尸体。苏联尽管在攻克柏林之后,在纳粹元首的掩蔽部里发现了一具怀疑是希特勒的尸体,并于1945年5月8日进行了尸体解剖,但是尸体已被严重烧焦,变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5.
时间之谜并非古就有之,它是随科学进步涌现而出的。根据现代物理(量子论和相对论),它们是没有方向的,即没有过去和将来之分。那么,人的感知为什么会跟物理定律不一致呢?霍金把这一点归于三个原因,或称三种时间方向:一为宇宙学时间方向,二为热力学时间方向,三为人的心理时间方向。首先。从大爆炸创生宇宙,随之产生空间膨胀。因此,宇宙学的时间方向和膨胀箭头方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从以往的数据可以看出,“真正”的被劫持者是数人同时被劫,他们的生理和身体都受到了影响,这两点是最富启发性的。不过,在下面我们会看到,像这样清楚的结论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7.
单从体重来看,人体大部分是水造的。水占人体重量的60%~70%。即使看来很结实的骨头,也大约有20%是水,而血浆所含的水分,则占95%。  相似文献   

18.
这是发生在1978年10月21日,星期六傍晚的事,此事件是澳洲UFO研究中最有名的。事件主角是弗雷第克·保连奇,当时是20岁,驾驶的是单引擎飞机——“戴尔塔席拉朱丽叶”号。当天18时19分,他由莫拉比机场起飞,目标是国王岛。他沿着澳洲最南端靠近渥太威岬的巴斯海峡的上空飞行时,曾报道看到了UFO,后来他就和飞机一起失去踪影。弗雷第克当时曾经以无线电向基地指挥塔报告,  相似文献   

19.
人类来说,1953年可能是史上重要的一年,标志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人类首度登上珠穆朗玛峰、斯大林的死亡、DNA的发现,以及最后但同样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米勒跟尤瑞的实验,它象征着一系列生命起源研究的开端。米勒那时候还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尤瑞实验室里面一名固执的学生。他在2007年过世,也许还带着极度的不甘,直到临终前仍为捍卫自己半世纪前大胆提出的观点而奋斗。不过,无论米勒那独特论点后来的命运如何,他真正留给后人的遗产,应该是借由那些非凡的实验开启了这个领域的一扇门,以及那些直到今天依然让人震惊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地图的历史     
楚杰 《飞碟探索》2011,(8):40-41
从古巴比伦的黏土地图到今天的遥感地图,从哥伦布的航海图到现代化的GPS导航,如果不是人们对远方执著的向往,地图的历史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很难说清,是探险造就了地图,还是地图推动了探险。翻开那些记录着探险脚步的图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地图的过去,还有人类探寻世界的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