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把质量为1~10kg的卫星称为纳卫星(这并不确切,也许不用词头“纳”,而用千克级表示,似比较科学,以下姑且用纳卫星一词)。亚利桑那大学卫星-1(ASUSat-1,以下简称亚大卫星-1)质量为5.9kg,是一颗标准的纳卫星,由美国亚  相似文献   

2.
BG     
非寒 《国际太空》2000,(7):9-12
□□随着微型电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地球人造卫星也在向微小卫星的方向发展。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若干大学和实验室正在研制用微小卫星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探测 ,美国军方也在发展军用微小卫星。那么卫星小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称为微小卫星呢 ?现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 ,只有一个大致的说法。一般说来 ,质量在 1 0 0 kg以下的卫星都可以称为微小卫星 ,当然质量越小就越难制造。因为微小卫星的尺寸小 ,有时也称为纳米卫星。这种卫星一般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飞行。国外在近期将主要研制 1 0 kg左右的卫星 ,从现在起经 1 0年~ 2 0年 ,我们将能看到…  相似文献   

3.
重量在100千克到10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重量小于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重量小于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型卫星;重量小于1千克的卫星称为皮型卫星。微小卫星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明确用途的新一代卫星。其特点是:新技术含量高、研制周期短(一年左右)、研制经费低(数千万人民币),且可以进一步组网,以分布式的星座形成“虚拟大卫星”,微小卫星现今的发展趋势?微小卫星的出现,相当于在航天领域中实现了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机所引起的技术革命。80年代以来,美、德、法、俄等国家的一些公司相继开展微硅陀螺、微硅加速度计等微型惯性仪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皮纳卫星应用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纳卫星是指质量为千克级、以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为基础的小卫星。其中纳卫星一般指质量在10kg以下的小卫星,皮卫星一般是指1kg以下的小卫星。皮纳卫星具有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发射灵活等突出优点,能通过组成星座、编队或卫星群完成单颗大卫星难以实现的任务,在研发和应用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如飞行机会更多,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更快转化和应用;任务种类多样,从而可产生更多的潜在用户;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能促进更多高校和小企业参与,从而促进航天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全球小卫星(发射质量低于500kg)发展态势强劲,发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随着微光机电系统技术、微纳加工技术以及创新系统设计理念、创新系统运营模式不断发展,小卫星进一步朝着微小型化发展,在成本更低、周期更短、发射更便捷等需求驱动下,200kg以下小卫星逐渐成为发展最活跃的领域。1国外甚小卫星呈持续高涨发展态势国际上对小卫星(SmallSat)的分类主要以卫星质量为依据,一般情况下,将迷你卫星(MiniSat)、徽卫星(MicroSat)、纳卫星(NanoSat)、皮卫星(PicoSat)和飞卫星(FemoSat)统称为小卫星,即质量低于500kg的卫  相似文献   

6.
国外把质量为1~10kg的卫星称为纳卫星(这并不确切,也许不用词头"纳",而用千克级表示,似比较科学,以下姑且用纳卫星一词).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2月 7日两颗绳系小卫星皮米卫星 (picosatellite)从近地球轨道上的“母”卫星上送入太空。这两颗皮米卫星是由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出资 ,Aerospace公司生产的。Aerospace公司很早以前就进行小卫星的研究 ,并早在1993年奥地利召开的第 4 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就正式提出纳米卫星 (nanosat)的概念 ,而且提出纳米卫星的制造、电源和使用理论 ,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皮米卫星是比纳米卫星体积和重量更小的卫星。这两颗皮米卫星是世界上第 1次发射的功能较全的超小型卫星 ,每颗卫星尺寸大约 1 0 cm× 7.5cm× 2 .5cm,…  相似文献   

8.
纳卫星 (Nano Sat)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公司 (Aerospace)于 1993年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它带来了小卫星设计思想上的根本变革。纳卫星和皮卫星(Pico Sat)是以微机电系统 (MEMS)技术和由数个 MEMS组成的专用集成微型仪器 (ASIM)为基础的一种全新概念的卫星 ,其中纳卫星重量在 10 kg以下 ,皮卫星则降低到 1kg以下。纳卫星和皮卫星主要通过分散的星座式结构实现卫星组网工作 ,可以完成许多任务 ,其中包括空间大范围的制图和地面战场增兵等。纳卫星和皮卫星的特点是单颗卫星体积小 ,功能单一 ,但多颗卫星组成星座后可以实…  相似文献   

9.
天兵 《国际太空》2001,(12):5-6
印度近年来一直加紧“极轨卫星运载火箭” (PSL V)和“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GSL V)的研制工作 ,并取得显著成就。1 PSL V问世1994年 10月 15日 ,印度首次成功地发射了 PSL V,并把重 870 kg的印度遥感卫星 - P2 (IRS- P2 )送入高 82 5 km、倾角98.6°的太阳同步轨道。至此 ,印度继苏、美、法、日、中、英之后第 7个跨入了具有中、大型卫星运载能力的航天大国行列。PSL V为 4级火箭 ,高 44 .2 m,带有 6台捆绑固体助推器 ,第 1级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 2~ 4级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可将 10 0 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 5 0 0~ 90 0 k…  相似文献   

10.
如何界定"中小型航天器",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的一些卫星专家认为应将1000kg以下的卫星称为小型卫星,小于500kg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型卫星。而本期中的《国外中小型航天器技术发展研究》和《国外中小型航天器市场分析》2篇文章沿用的是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一种分类,即1200~500kg的为中型航天器,500~150kg的为小型航天器,150~10kg的为微小型航天器,10~1kg的为纳卫星,小于1kg的为皮卫星。本期的报道并不在于研究规范,而在于介绍此分类下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用个人计算机来比拟小卫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把小卫星定义为质量不足900kg的卫星,而在欧洲则有人把小卫星的质量限定在450kg以下.总而言之,小卫星是一些轻巧而便宜的卫星,因而受到买不起较大卫星的一些大学和科研组织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以来,世界航天界兴起了发展小型卫星的热潮。在此基础上,以重量为主要依据分别提出了小卫星、微卫星、纳卫星等概念,继而又提出微微卫星、毫微微卫星的设想。但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意识到,仅以重量作为区分卫星的依据是模糊不清的,一个更为合理的标准是用重量与卫星性能的合成,即功能密度”进行区分。因此,所谓小卫星是指重量轻(通常不超过I000kg)、功能密度高(通常比现有卫星的功能密度高3~4倍)、成本低、制造周期短的卫星。其中卫星重量小于IOOkg的小卫星又称为微卫星。l)卫星每千克所能获取的功能,如姿控系…  相似文献   

13.
小卫星中最不引人注意的皮型卫星(Picosat),1999年重新被定义为立方体星(CubeSat),即质量为1kg、体积约为10cm×10cm×10cm的正立方体星。由若干颗立方体星可以组成纳型卫星(Nanosat)。近几年来,这2种卫星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在分布式空间系统中获得了非常成功的应用。例如:采用50~100颗立方体星,每颗质量8kg,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同时还可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率(2~3m)和高时间分辨率(重访时间15~45min),其经济成本仅为1亿多美元,相当于目前1颗对地观测大卫星的价钱。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于 2 0 0 0年 12月 5日发射成功EROS- A1卫星 ,它是以色列空间局 (ISA)计划在 2 0 0 5年以前要发射的照相侦察卫星系列中的第 1颗。以色列将发射 8颗这种卫星 ,它们分为 A与 B两个系列 ,A系列有 2颗卫星 ,B系列有 6颗卫星。A系列的 2颗卫星完全一样 ,B系列的 6颗卫星的性能大致相同 ,但 EROS- B2~B6卫星性能在有些方面比EROS- B1更优。除 EROS卫星系列以外 ,以色列还有一个 Tech SAT卫星计划 ,它是一个研制微型卫星 (小于 10 0 kg)的计划 ,由以色列技术研究所 (IIT)研制。 Tech SAT计划包括 2个系列的卫星 ,即 Tech…  相似文献   

15.
1 中国通信卫星发展历程□□中国先后自行研制和发射了 3种类型的通信卫星 :东方红 - 2、 2 A、 3(DFH- 2、2 A、 3) ,它们均为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 - 2卫星是中国第 1代通信卫星 ,一共发射了 2颗。第 1颗于 1984年 4月8日发射 ,定点于 12 5°E;第 2颗于 1986年2月 1日发射 ,定点于 10 3°E。卫星本体外形为直径 2 .1m、高 1.6 m的圆柱体 ,包括通信天线在内卫星总高约 3.1m。它采用双自旋稳定、体装太阳能电池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波统一测控体。卫星起飞重量约 92 0 kg,由长征 - 3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 ,进入转移轨道后…  相似文献   

16.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90,(2):21-22,31
对于10公斤以下的微型科学卫星来说,有效载荷的重量受到严格限制,其主要有效载荷之一是摄像机,它的重量可降低到1公斤的量级,峰值功率可在5瓦左右。过去的空间科学卫星,摄像机的重量一般为35~50公斤,功耗30~50瓦,传输速率为10~100kb/s。下表给出了几个空间科学航天器有效载荷的部分数据。设计途径摄像机的设计途径主要考虑三种因素,即聚焦要求、分辨率的限制和保证高性能的技术选择。主要的聚焦要求是:  相似文献   

17.
据2月18日《每日新闻》报导,自:BS-2b卫星去年11月遥测系统出故障以来,NHK公司一直在研究万-BS-2b卫星再出故障而又无法进行电视直播情况下的对策问题,并报导了该协会副会长关于购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BS-2X卫星的讲话,该卫星计划于1989年12月发射,1990年1月投入使用。 BS-2X卫星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Satellite Television公司研制的采用三轴稳定、轨道重量720kg、有3个转发器(另外还有3个备份)的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1月 2 1日 ,美国 NASA发射了一颗崭新的卫星——地球观测 - 1(EO-1)卫星 ,其展示了 2 1世纪地球观测卫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EO- 1卫星质量 46 0 kg,内装先进陆地成像仪 (AL I)、L EISA大气校正仪 (L AC)和高光谱成像仪(HYPERION)等 3台仪器。其中 AL I的用途和技术性能与 L ANDSAT- 7上的 ETM+相当 ;L AC用于测量大气水汽和气溶胶 ;HYPERION共有 2 2 0个波段 (0 .4μm~2 .5 μm范围内 ) ,30 m地面分辨率 ,用于地物波谱测量和成像、海洋水色要素测量以及大气水汽 /气溶胶 /云参数测量等 ,其性能比EOS Terra…  相似文献   

19.
QB50项目概述     
<正>1概述立方体卫星是指以尺寸为10cm×10cm×10cm,质量不大于1kg的皮卫星为标准单元(1U)。采用10cm×10cm×20cm大小的结构称为2U,采用10cm×10cm×30cm大小的结构称为3U。它包含普通卫星的所有功能,如姿态确定与控制、通信、体装  相似文献   

20.
微小卫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定义□□国际上对小卫星的叫法有很多 ,如小卫星 (Small Sat) ,廉价的卫星 (Cheapsat) ,微卫星 (Micro Sat) ,超小卫星 (Mini Sat) ,纳卫星 (Nano Sat) ,皮卫星 (Pico Sat) ,等等。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则把这些卫星统称之为轻卫星 (L ight Sats) ,美国海军航天司令部称之为 SPINSat's (Sin-gle Purpose Inexpensive Satellite Sys-tems——用途单一的廉价卫星系统 ) ,美国空军称之为 TACSat's (Tactical Satel-lites——战术卫星 )。实际上小卫星在航天事业的早期就有了 ,卫星发展最初就是从简单小卫星起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