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传感器功能要求出发,阐述了高分子湿敏电容正向设计规则.介绍了电容型高分子湿敏元件的感湿机理、元件结构、工艺过程和感湿材料设计方法,同时以应用示例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2.
湿度测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国防、科研及人民生活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领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原来采用的毛发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各类电子湿度计正在迅速发展,下面将对高分子电容湿敏元件及陶瓷湿敏元件作一简单介绍。1高分子电容湿敏元件高分子电容湿敏元件是当今国内外湿敏元件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它的特点是测湿范围宽、响应快、温度系数小、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对湿敏元件的要求不是要求元件有多高的精度,而是湿敏元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技术指标不断与国外技术指标接近…  相似文献   

3.
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体传感器的特性;根据气体传感器使用的气敏材料以及气敏材料与气体相互作用的效应不同,对气体传感器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目前气敏元件的加工技术;论述了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SnO2/10?O2(0.4mm×0.6mm×0.4mm)元件的温耗特性曲线,研究了老化的温度和时间,研究了气敏电流Ig与气体浓度C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粉末溅射平面薄膜型SnO2/CeO2酒敏元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粉末溅射做出的两种平面薄膜型酒敏元件的工艺、芯片结构和基本参数测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Al2O3衬底上粉末溅射ZnO做出了气敏特性和稳定性较好的ZnO薄膜气敏元件,实现ZnO薄膜的实用化,表明了ZnO是除SnO2外又一种新的气敏基材料.文中还对ZnO薄膜有关气敏特性和元件的气敏电流IG随酒气浓度C变化的规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低功耗甲烷气敏元件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气体通常需要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工作,要达到这个工作温度区间,元件体电阻越大,功耗也就越大;要降低功耗,就要降低元件体电阻.本文所述元件是在SnO2敏感膜材料中掺入Pd,Sb2O3,Al2O3等添加剂,制成微珠式元件,从而大大降低了元件的体电阻,设计出一种低功耗CH4气敏元件.此种元件在低于150 mW的加热功率下,在5000×10-6的CH4气氛中灵敏度可达到3以上,响应时间小于10 s,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测试了ZnCr2O4-V2O5-Li2O-ZnO感湿体在H2、CO2、煤气、酒精蒸汽等气体环境中电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电阻值明显随环境温度变化但基本不受气体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双S形尾翼末敏弹弯折角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两片尾翼弯折角分别为10°、20°和30°的九种组合结构模型气动特性展开研究。获得了模型表面压力分布及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转动力矩系数随迎角由-30°到30°变化的规律。并通过高塔投放的自由飞行试验进行了动态气动特性研究。双S形尾翼无伞末敏弹流场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尾翼弯折角增大,双S形尾翼末敏弹阻力系数减小而转动力矩系数增加。弯折角变化对双S形尾翼末敏弹升力系数影响作用较小。试验结果显示,尾翼弯折角增大时,试验末敏弹弹轴与铅直轴夹角亦增加,即扫描角变大,但随着弯折角继续增加末敏弹的稳定性下降甚至出现翻转失稳而不能实现稳态扫描。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进末敏弹稳态扫描平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气敏元件反应放热率Prea的公式,并由此给出在闭室测试中气体浓度C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给出浓度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了气体的浓度衰减很慢,而由此带来的误差一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双翼末敏弹气动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S-C形尾翼组合的末敏弹气动外形流场进行计算.获得了末敏弹气动外形表面压力分布规律,以及阻力系数、升力系数、转动力矩系数和压力中心系数随迎角的变化规律.通过模型自由飞行试验获得了末敏弹动态阻力系数和转动力矩系数,结合末敏弹飞行姿态变化分析了双翼末敏弹动态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双翼末敏弹增阻效果明显,能够提供平衡弹体自身重量的阻力,达到减速要求.S-C形尾翼组合结构能够为末敏弹提供转动力矩,使末敏弹产生具有稳态扫描形式的运动.研究结果可以为改进末敏弹稳态扫描平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湿度与水分是表征人类环境特征的重要参数,气体的测量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新型气湿敏材料、元件和传感器则是现代分析仪器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湿度、水分及气体的测量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气湿敏材料、元件、传感器的制作工艺、性能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喷射砼中掺入硅灰可大大提高干拌和湿拌喷射砼的性能。硅灰有三种类型;非压实的硅灰(USF)、压实的低密度硅灰(CLDSF)、压实的高密度硅灰(CHDSF)。用这三种不同的硅灰制成的喷射砼其性能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Lamilloy类型的3层多孔层板结构,对有横流存在的多孔多层板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层板结构内的流动和壁面换热特性及层板热侧横流中的复杂流动换热现象,分析了多孔多层板发散冷却特性和流动换热机理.结果表明,多孔多层板发散冷却高效且均匀,层板结构内部的流动换热特性受横流影响很小,层板内强烈的冲击和对流换热是层板高效冷却的关键因素,如增大层板热侧开孔孔径或采用斜孔,可以进一步改善发散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4-羟-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为引发剂,通过本体聚合方法制备聚四乙烯吡啶(P4VP)接枝纳米碳黑(CB)复合材料,以溴丁烷和1,4-二溴丁烷分别与之进行季胺化和交联季胺化反应,制得了新型电阻型湿敏材料.测试了该类纳米复合湿敏材料的温度响应特性,发现其在低湿环境下也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而且材料的导电行为同时存在离子导电和电子导电两种机理.通过改变碳黑与聚合物的相对比例,使聚合物产生季胺化以及交联季胺化反应等,可以调控两种导电机理的复合材料在电响应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改变其湿敏响应特性,制备可以全程响应的电阻型湿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化学刻蚀的方法,在自制的电解槽中制备n型〈100〉晶向多孔硅条状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生成的多孔硅进行形貌观察,并对多孔硅条状阵列的生长速率与形貌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硅的生长速率主要由临界电流密度决定,多孔硅生成初始阶段产生锥形刻痕的原因是初始电流密度比较小,加大电流密度可以消除刻痕。多孔硅分又是由孔间距远远大于自由电荷区而产生的,而深槽中出现分立小孔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氢气阻碍了阳极氧化的进行。本实验结果对开展多孔硅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长庆 《飞行试验》2001,(3):18-24,38
在某重点型号飞机环控系统的定型试飞中,需对环控系统的供气流量及某些地方的环境湿度进行监测,由于目前在我国航空领域还没有用于这方面显度测量的传感器,因此急需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现有的各种湿度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尤其对高分子薄膜电解质电容湿度传感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研制出了适用于飞机环控系统的管理湿度测量的传感器,对温湿度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得出了湿度随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曲线,解决了飞机环控系统湿度测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属橡胶动态隔振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香  周易  张虎 《航空学报》2006,27(3):536-539
通过对金属橡胶元件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考察了振动频率、成型厚度、成型密度、振幅及预压缩(或初始位移)等对金属橡胶元件滞迟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滞迟特性受成型参数尤其是成型厚度、成型密度、振幅及预压缩(或初始位移)的影响较大,随着这些参数的增大,金属橡胶元件的阻尼性能增强,而振动频率对金属橡胶元件滞迟特性的影响很小。同时对随机激励下金属橡胶元件的隔振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金属橡胶减振器的隔振效率ε可达63.47%,且其隔振效率ε随激励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霍耳效应成功地研制了WO3半导体气敏传感器.这种新型传感器不仅可以根据需要输出几毫伏至几十毫伏甚至几百毫伏的直流电压,而且具有其它半导体传感器所没有的优点--无需另外加热.在实验中对NO2气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输出霍耳电动势在几毫伏到几百毫伏之间,且随待测气体浓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利用霍耳效应制作气敏传感器是一条完全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旋转条件下半封闭空间内多孔冲击平均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冲击雷诺数Rej、旋转雷诺数Reω、以及冲击孔的排列方式、冲击孔到靶板之间的距离等参数,对旋转条件下半封闭空间内多孔冲击平均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雷诺数的增大,多孔冲击的平均Nu数显著提高;随着旋转雷诺数的增大,平均Nu数稍有提高,但变化幅度不大;冲击孔的排列方式对平均换热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叉排式稍优于顺排式;并且实验得出,冲击孔到靶板之间的距离为4倍冲击孔直径时多孔冲击平均换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