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振动攻丝最大扭矩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同  张德远 《航空学报》2002,23(4):312-316
 振动攻丝工艺参数的选择对于振动攻丝的工艺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般通过大量单因素实验来获取合理的工艺参数。这种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因此研究振动攻丝工艺参数的简易确定技术极为必要。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描述回弹量和重复切削次数的关系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重复切削理论建立了振动攻丝最大扭矩的一般计算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模型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该模型的建立为简化工艺参数的获取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齿轮箱中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除噪技术(ANC)和共振解调技术(DRT)的齿轮箱中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先后用同一传感器和测量系统、在同一位置采集被诊断轴承在无故障时的振动信号和在状态监测过程中的振动信号,然后把这两次拾取的信号分别作为自适应除噪系统的参考输入和主输入进行除噪处理,最后用共振解调技术对除噪后的振动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实现齿轮箱中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从齿轮箱振动信号中剔除齿轮啮合振动等背景噪声,提高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信噪比,可以有效地诊断齿轮箱中滚动轴承的故障。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脱粘和分层的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族用于检测复合材料粘接分层、脱粘以及蜂窝结构缺陷的低频振动无损检测技术,述评了该技术包括的几种方法、检测原理和应用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1991年6月到1992年3月,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西安飞机维修厂先后两次运用频谱分析技术对Д-30ку-154发动机的振动进行测试分析。其目的是:针对该型发动机零、部件损坏故障多、测振系统功能和工作可靠性差,由此导致多次空中停车的问题,寻找一种新的振动监控设备和监控方法取代现有机载振动监控系统。虽然这只是一种尝试,但对于探索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航空涡轮发动机钛合金叶片强化抛光的现状,通过理论建模动力学分析计算,设计并试制出无导轨支承的三维振动强化抛光设备。三维振动强化抛光是一种新的强化抛光加工技术,通过试验证明,该技术解决了航空涡轮发动机钛合金叶片强化抛光的加工难点。  相似文献   

6.
旋转叶片整阶次振动双参数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种利用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分析旋转叶片整阶次振动分析的新方法。利用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可用于旋转叶片频率测量。  相似文献   

7.
振动系统动力修改的近频耦合模态子空间摄动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了对振动系统作小修改的一种近频耦合模态子空间摄动法。算例表明这种算法简单、精度高,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徐志怀 《航空学报》1987,8(2):55-61
根据电(磁)涡流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振动疲劳试验设备,其工作频带宽、高频特性好。系统中引进串联电容谐振方案,显著地提高了能量利用,大大降低了功率消耗。在疫劳试验技术方面开创了一种新的激振方法。 本文阐明了电(磁),涡流激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叙述了磁路分析与结构设计、电容谐振方案、振幅自动挂制与遥控监测等。最后,介绍了用该设备对发动机叶片进行振动疲劳试验,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颗粒阻尼技术是指将金属或非金属颗粒物质按某一填充率放入振动结构的空腔(或附加空腔)内,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诱发颗粒物质之间以及颗粒物质与空腔壁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产生阻尼效应的振动被动控制技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颗粒阻尼或者颗粒物质进  相似文献   

10.
夏存江  詹于游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12):2807-2817
为实时监测和预警航空发动机振动状态,基于气路及振动参数,提出一种使用改进的SENet(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模型,对航空发动机近未来的振动进行预测。该研究相比以往采用的实验室模拟数据和仿真数据,使用了真实的QAR(quick access recorder)数据并进行随机采样,以求更能表征发动机振动和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不仅使用其他振动信号进行验证,还在其他型号的发动机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针对航空发动机的振动进行预测是可行的,SENet模型可以有效并实时追踪振动的突变和波动。此外,该方法对于其他振动信号和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且相较于以往采用的其他经典的深度模型,SENet模型在振动的预测中能得到更小的误差。实验证明,相较于以往只使用振动这个单参数进行预测,并行使用与振动相关的多参数融合进行研究更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