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位钛基复合材料中TiB的生成热力学及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感应熔炼和熔模精铸相结合的方法,利用Ti—B—Al体系制备出了原位自生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XRD、SEM和T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只存在TiB增强体和Ti,无TiAl3杂质相形成,TiB增强体呈柱状短纤维,这与其B27晶体结构有关,且增强体/基体界面清洁无杂质污染,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论述了在Ti—B—Al体系中制备TiB增强体的生成机制:在Ti-B—Al体系中,Al首先受热熔化使得Ti和B相继溶解于Al液中;Ti与Al之间先行发生化学反应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放出的热量进一步引发了溶解于液相中的B和Ti产生高温自蔓延形成Ti—B化合物。以热力学理论分析,应最终形成TiB2,但实际上由于动力学影响,最终形成了TiB。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碳纤维难熔金属纤维混杂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中难熔金属与碳之间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条件不同,难熔金属W丝、Ta丝与不同形式碳的反应程度、反应产物及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低温区,难熔金属与碳不发生明显化学反应,中温区W丝可与气态的碳氢气体发生轻微化学反应,高温区W丝、Ta丝可与固态沥青碳以及碳纤维发生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难熔金属纤维碳纤维混杂着增强基体、含难熔金属碳化物的难熔金属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碳基体和难熔金属碳化物纤维碳纤维混杂着强碳基体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从原位自生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反应机制、组织结构以及力学性能方面综述原位自生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新型增强体强化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混杂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强化叠加规律研究等将是原位自生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碳纤维难熔金属纤维混杂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中难熔金属与碳之间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条件不同,难熔金属W丝、Ta丝与不同形式碳的反应程度、反应产物及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低温区,难熔金属与碳不发生明显化学反应,中温区W丝可与气态的碳氢气体发生轻微化学反应,高温区W丝、Ta丝可与固态沥青碳以及碳纤维发生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难熔金属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碳基体、含难熔金属碳化物的难熔金属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碳基体和难熔金属碳化物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与外加颗粒法相比,原位自生法制备的颗粒尺寸小、表面干净且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高,使得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以及良好的强塑性匹配等优势。因此,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结构件轻量化设计的理想材料之一。从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组元配比优化设计、性能与强韧化机制等三个方面总结其研究现状,同时梳理了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望促进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在民航客机等航空高端领域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合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纳米陶瓷颗粒,从而制备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提高金属材料综合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原位自生TiB_2/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不同加工工艺下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三个方面总结了其研究现状,同时展望了原位自生TiB_2/Al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通过原位自生方法制备出的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等优点。通过合金化设计、热加工塑性变形、快速凝固工艺可进一步改善纳米陶瓷颗粒的分散性。相对于外加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自生TiB_2/Al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强度、抗疲劳性能、抗蠕变性能等。  相似文献   

7.
介绍金属熔体、陶瓷颗粒高温两相悬浮体剪切流中,金属与陶瓷界面产生原位放热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并着重阐述其反应动力学特性,讨论了纳米颗粒弥散相形成的条件,并建立了相关的化学反应速度表现方程,还对利用高温两相剪切流中的界面反应制备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李金山 《宇航材料工艺》2012,42(1):20-24,29
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原位自生MAX相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叙述了MAX相结构和性能,MAX相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原位合成机理,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界面结构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利用原位化学反应法制备高性能的颗粒弥散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型技术,对以原位化学反应为机制所涉及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及熔铸直接接触反应法两种工艺技术及其过程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比模量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探索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能,选用单晶刚玉SA砂轮、白刚玉WA砂轮和CBN砂轮在不同磨削参数下对TiB_2/Al复合材料进行磨削试验。首先研究了砂轮材质、转速、工件速度、磨削深度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对工件表面形貌、磨屑形态、砂轮磨损的观测分析,探索了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磨削表面成形机制;最后基于试验数据,给出了TiB_2/Al复合材料磨削工艺参数优选域。本研究可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磨削加工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高效连接技术。在激光穿透焊接时,熔池中液态金属会受到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表面张力和穿透匙孔中喷射蒸汽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涡流,这一现象会使熔池中上部和下部金属保持相对独立,从而促成焊缝金属的上下层状分布特征,利用这一现象,提出了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单道激光穿透共熔池高效焊接技术。利用该技术,成功实现了X65/DSS2205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对接焊,焊接接头组织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组织上部和下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立特征,焊缝上下部的合金元素发生了相对较小的流动交换,优化的工艺条件可使复层焊缝金属的稀释率小于3%,使得复合板上层焊缝和下层焊缝金属达到了最大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纳米PA6、PP/SBS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磨盘型力化学反应器制备纳米尺寸的 PA6和 PP微粒 ,与 SBS复合制备纳米 PA6、PP/ SBS复合材料 ,用 TEM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经磨盘反应器制备的 PA6和 PP混合粒子 ,与 SBS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界面结合良好 ,填充量在 6 % -1 0 %时 ,综合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随加工温度变化 ,PA6、PP相结构也发生变化 ,产生粘连并形成链状结构 ,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CVI法制作纤维增强SiC复合材料日本Mitsui工程及造船公司研制出用化学气相渗滤法(CVI)制造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现已用于生产大型工业部件。该公司早期研制了用CVI法生产纤维增强SiC复合材料的技术,并用这种纤维增强SiC复合材料制造小型...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多个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工程应用中,关键结构的服役寿命和性能耐久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常以树脂为基体,而树脂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温度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水分扩散理论及常见的复合材料吸湿模型,然后整理了湿热耦合环境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效应,包括理论分析、试验方法以及有限元仿真等研究手段,最后讨论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湿热老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可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离心铸造Al—20wt%Si合金自生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模金属型离心铸造Al-20wt%Si合金,获得了外层聚集粗大初晶Si、中层为共晶组织、内层聚集细小初晶Si的自生三层表面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检测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性,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地论述了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产生、松弛机理以及热残余应力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增强体与基体的线膨胀系数之差、界面结合和温度变化是产生热残余应力的必要条件,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的松弛将使得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内的位错密度增加,热残余应力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前言 为了提高不连续体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已有人建议采用粉末冶金法(简写为PM法)制造复合材料,目前大部分不连续体金属基复合材料是用此方法制造的。这种设想的原因是,在PM法制造的过程中,可产生高的位错密度和小尺寸的亚晶粒,增强剂阻碍再结晶,因此这是导致PM法制造的不连续体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的原因。Nardone和Prewo的设想无疑表明,如果用熔化金属基体的方法制造复合材料,就不具有高的位错密度和小尺寸亚晶粒,熔化法制造的复合材料的强度低于PM法制造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但尚未转化为商业应用。迄今,粉末冶金已成为制备该类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工艺。结合碳纳米管表面涂层或原位自生碳纳米管,利用球磨、挤压、轧制或大塑性变形等工艺,可明显改善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分散和界面结合。目前已经可以制备0.5%~7.5%碳纳米管(体积分数)的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总结了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制备工艺、组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潜在应用、挑战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XD^TM法制备TiCp/ZA一12复合材料。组织观察表明:TiCp原位自生,在基体中均匀分布,没有颗粒的偏聚和宏观、微观偏析存在;自生的TiCp多呈近球形,其表面光滑圆整,没有棱角和尖角;与基体合金的界面结合较为紧密,无反应产物存在。拉伸试验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20.
SiC_p/Al复合材料中增强相SiC颗粒的存在降低了该材料的加工性能,使得其切削加工时产生一系列加工损伤。本文综述了SiC_p/Al复合材料的加工缺陷类型、缺陷形成机理、缺陷控制策略和切削刀具的磨损机理与优选策略,并对今后SiC_p/Al复合材料加工损伤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