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鼎  张炜  艾俊强 《飞行力学》2011,29(1):5-8,12
针对一种飞翼布局折叠机翼变体飞机方案,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模型,使用涡格估算方法计算出机翼折叠角度对全机纵向静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飞机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分别得到了机翼展开和折叠状态的长、短周期模态,并对其动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结合工程估算方法和风洞试验方法,计算出内段机翼折叠过程全机力矩系数、升降舵操纵导数以及升降舵配平偏角...  相似文献   

2.
可折叠机翼飞行器是一种颠覆传统机翼设计的创新设计方案。飞行的飞机在折叠的过程中,机翼形状和面积的变化很大,对气动和结构两个方面影响显著,与传统的固定翼飞机相比,颤振特性有了很多新的特点,是一个崭新的气动弹性设计任务。本文利用准静态方法模拟折叠过程,分析了可变的铰链刚度和折叠角对折叠翼的颤振特性的影响,发现折叠角和铰链刚度对颤振影响较大,同时存在颤振不稳定分支的更替现象。  相似文献   

3.
针对变形飞机机翼变形机构的设计要求,设计由舵机、蜗轮蜗杆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组合而成的机翼变形机构,并设计基于三轴加速度计和DSP处理器的机翼折叠角度的测量算法和控制系统。利用加速度计分别求得机身和机翼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角度,相减即得机身平面与机翼的夹角,制作一架小型折叠翼飞机模型对测量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翼能够稳定折叠在任一给定角度,测量算法准确,机翼实际折叠角度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折叠直升机折叠完成后“展开”按钮不能正常弹起的故障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运用故障树分析法,结合该型直升机折叠系统工作原理,对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并给出排故流程,保障了直升机折叠系统的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人飞机折叠机翼的展开技术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一种依靠小型火箭产生推力的方式驱动机翼展开,建立机翼展开的数学模型,解决了展翼火箭总体参数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实验研究,结论是该火箭技术可使折叠机翼安全可靠地展开。  相似文献   

6.
针对直升机自动折叠系统地面模拟耐久性试验中发生的桨叶折叠铰磨损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折叠铰进行了设计改进,对磨擦副材料进行了更改,通过改进前后折叠铰的耐久性对比试验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解决了桨叶折叠铰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7.
机翼折叠耳片不仅承受整个外翼的载荷,而且要完成舰面机翼折叠功能。机翼折叠耳片的承载能力及耳片销轴配合关系对飞机机翼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研究耳片销轴在不同配合间隙、不同销轴形状下的承载特性,采用NASTRAN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预测接头静强度承载能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的破坏载荷与试验相当,普通间隙的柱形销轴耳片误差为4.86%,加大间隙柱形销轴耳片误差2.30%,普通间隙的锥形销轴耳片误差-1.50%。该研究为机翼折叠耳片强度设计提供了试验支持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对折叠汽车折叠机构运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建立折叠汽车折叠底盘实体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最后将建立好的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中进行综合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加载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和静力分析,对适应新能源汽车结构特性的车架结构提供工程设计可行性,并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飞机工程》2005,(3):63-63
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已经制造出机翼设计源于海鸥的小型无人机样机.其外形与鸟非常相似,总长度从152mm到609mm不等,利用微电机扭转螺纹从而移动可变形机翼.使之在12秒内控制机翼从向下折叠状态转变为向上展开状态,改变其飞行稳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折叠机翼变体飞机,设计一种适合装配在变体飞机小空间的行星轮系折叠机构。在系统研究行星轮系设计目标、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基于浮点编码遗传算法,使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其主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安全系数法,浮点编码遗传算法可减轻结构重量16.7%,使折叠机构在满足设计指标的情况下达到质量最轻的目的;采用浮点编码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是行星轮系机构设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邹小玲 《直升机技术》2011,(3):20-24,19
旋翼、斜梁折叠是舰载直升机特定的基本功能。从直升机旋翼/斜梁折叠电气系统分析出发,通过分析折叠系统工作原理和电气故障原因,提出系统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军用航空     
波音公司和美国海军正在试验用于解决F/A-18E/F试飞中遇到的机翼下垂问题的三种途径.现在美海军深信,耗巨资重新设计机翼将不再需要.F/A-18E/F在高亚音速机动飞行过程中,机翼下垂达30度,造成驾驶员在空对空机炮作战过程中难以跟踪目标.流过机翼折叠处铰链整流罩的气流被认为是引起机翼不对称失速从而导致机翼下垂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3.
对进行了耐折叠性能下降的原因。环氧耐折叠性能以芳纶纤维/环氧预浸布和碳纤维/环氧预浸布为内层、聚酰亚胺膜为外层的复合薄膜材料能测试,考察了折叠半径、折叠时间、贮存期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折叠引起材料性结果表明:折叠半径、折叠时间对两种材料的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各不相同,碳纤维/不如芳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折叠损伤主要表现在纤维损伤和树脂堆积。  相似文献   

14.
变形飞机动态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提出的折叠翼变形飞机方案,设计了一种折叠翼变形飞机的3D数模,利用作者发展的动态混合网格技术和非定常计算方法,对该折叠翼变形飞机机翼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动态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准定常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机翼在展开/折叠的过程中,飞机的气动特性会发生剧烈变化,在变形飞行控制率设计时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飞翼布局折叠机翼变体飞机的操稳特性,自行设计飞翼布局折叠机翼变体飞机,建立研究模型并进行简化处理。采用涡格法和工程估算法对机翼折叠过程中飞机的纵向和横航向静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小扰动假设,将飞机扰动运动沿纵向和横航向解耦,分别得到纵向扰动运动和横航向扰动运动对应的模态,分析机翼折叠过程对飞机动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估算法和CFD仿真分析机翼折叠过程对飞机操纵性的影响。飞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飞行中机翼折叠后,飞机有进入俯冲的趋势,随着配平舵偏角的增加,俯仰运动逐渐不够灵敏;在操纵杆量相同的情况下,机翼折叠状态的俯仰运动响应较快。  相似文献   

16.
变体飞行器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变体飞行器方案之一的折叠翼能使机翼面积发生200%的改变,在飞行中机翼面积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会使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复杂化.所以对机翼动力学特性有个清晰的了解是很必要的.在本文中,首先用MSC/PATRAN建立了折叠翼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用NASTRAN求解出折叠翼在各折叠角下的主要振动模态.在此基础上对各折叠角下铰链刚度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结构上的革新使得机翼动力学特性与固定翼飞机有很大不同.尤其是铰链的存在造成了刚度分布的变化,这使得机翼扭转的动力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Z型翼变体飞机的纵向多体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挺  王立新  艾俊强 《航空学报》2010,31(4):679-686
机翼变形时,变体飞机的翼面积、惯性特性、全机焦点和重心位置等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引起飞机的动态特性也随之改变。为此对机翼变形过程中的Z型翼变体飞机进行了纵向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推导了变形过程中变体飞机的六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通过简化得到了解耦后的纵向动力学方程。机翼折叠动态过程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折叠角速度下飞机的气动力相差不大。在机翼折叠角速度较小且忽略非定常气动效应的情况下,采用气动力准定常假设对变形过程中不同机翼折叠角速度下变体飞机的纵向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并研究了重心位置移动和气动特性变化对飞机变形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折叠过程中气动特性的变化是影响飞机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机翼折叠后飞机的速度和迎角增加,且飞行高度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昌敏  孙杨  白俊强  孟晓轩 《航空学报》2022,(11):463-474
机翼分段折叠的二次折叠翼可有效增加管射无人机的展弦比,提升管射无人机的巡航效能。但连接分段机翼的第二展开机构使得内、外机翼过渡段包络面相对厚度增大,气动性能降低,恶化了二次折叠翼的巡航性能。因此,建立二次折叠翼气动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考虑第二展开机构几何约束的二次折叠翼气动优化设计研究。首先,采用自由变形(FFD)技术对二次折叠机翼进行参数化建模。其次,结合CFD求解器和遗传算法搭建了气动优化设计系统。最后,在具体优化设计工作中,将第二展开机构几何约束转化为关键剖面的绝对厚度约束,通过求解FFD控制点影响因子将绝对厚度约束转化为控制点设计变量变化范围约束。应用该优化系统对二次折叠机翼在升力系数0.68设计工况下开展考虑机构约束的优化设计工作,结果表明,在满足机构约束的前提下,机翼气动阻力减幅达到9.3%,有效地改善了二次折叠机翼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直升机桨叶在折叠和打开过程中的受力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桨叶在桨叶折叠和打开过程中所需要提供的力矩的一般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活塞杆所需提供的拉力或推力的计算公式。最后,考虑到最终计算的复杂性以及后续研究,采集几个通用的计算参数后用VB编写了一个计算软件,适用于一般的桨叶折叠受力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一种非对称折叠扑翼的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飞  叶正寅  谢飞 《航空学报》2011,32(11):1961-1970
为了解鸟类翅膀折叠运动的作用,对一个专利中的折叠扑翼机构进行了数学建模,外翼的折叠运动由非定常过程中的气动力、弹性恢复力矩和惯性力决定.利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式对该折叠扑翼模型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非折叠扑翼,折叠翼能够有效提高平均升力;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内翼扑动频率可以提高折叠翼平均升力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