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品欣赏     
那是她最喜欢的颜色。深蓝,接近于紫色。 她是一个沉默的女人,如同这沉默的风景。树木生长在水中,以坚强的姿势,水面平静开阔。黄昏已经过去,然而夜晚还未来临,空气中浮动着将暮未暮的气息。 你抢拍着镜头,知道这是最后一刻,光线稍纵即逝。云层色彩转深,湖水的凉意渗入。你感觉到了安静,无边无际的安静。 在巨大的孤独中,你突然想起她的美颜,想起她平静的笑容,隐忍的等待,想起许多岁月以来,她的寂寞。正如这平静水中的,生长的树木。  相似文献   

2.
温柔的清迈     
顾旭 《航空港》2012,(6):100-107
清迈是轻的,这里没有工业,没有高楼大厦。清迈是慢的,这里没有地铁,没有匆忙行人。来到这里,轻轻说话,慢慢走路,生活,自有生活之美。轻慢清迈,清迈轻慢。  相似文献   

3.
有人向隐士问缘,答曰:缘是命,命是缘。此人听得糊涂,遂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世修来的因果。这人仍不解,就问佛祖。佛不语,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于是顿悟:缘不可求,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  相似文献   

4.
俞君包象,别名丙乾,又署天龙。1938年出生,业师沈尹默、陆俨少,诗书画印皆精,擅鉴赏。在张扬个性之当今艺坛,俞包象先生可称书画皆妙,其书路宽泛,画风高迈也。先生自幼酷爱书法,曾先后潜心唐楷、秦篆,而以“二王”为宗,信奉“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所以榜书雄强瑰伟,篆隶诸体朴茂苍厚。泼墨挥洒,别具意趣。而所书皆规矩入巧,不滞不执,有圆通之妙,清整而不偏斜,温润而不骄枯焉。以“基础坚实,刚柔兼顾,以静为动”为其创作路径与风格指归。国画以人物为主,兼善山水、花鸟、走兽,注重传统,神形皆备。所作山水,气韵生动,章法奇峭。删繁就简之…  相似文献   

5.
男人和女人     
《航空港》2016,(3)
<正>男人40出头的年纪,女人也是。男人和女人是夫妻。两人做什么工作的,不清楚。男人瘦小,女人矮胖。男人寡言少语,女人口无遮拦。男人怕女人,和女人说话两眼不敢直视。女人是大女人,说起男人,瞪着眼睛,随心所欲。男人和女人形影不离,两人早上一起出门上班,傍晚一同下班回家。车多是女人开,一辆银灰色的小别克。女人对男人似乎总有不满意,每天早晨从家中走到车上这段时间,嘴巴不会  相似文献   

6.
九月的申城,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世界杯女足、特奥运动会,向世界播洒中国的微笑。九月的上海,精彩纷呈,盛事满堂。欢度国庆节,喜迎十七大,让历史翻开崭新的篇章。淮海路上,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笑语欢声,激情飞扬。21辆绚丽花车已经集结,将展示浓郁的民族特色、异域风情;36个表演团体已整装待发,将搭建璀璨的和谐纽带、友谊彩虹。9月15日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云集上海,欢聚淮海路,共同感受美好与欢乐。  相似文献   

7.
女人叫杨总     
《航空港》2014,(10)
<正>女人不是本地人,姓杨,大家都叫她杨总。杨总30多岁的模样,面容清秀,身材婀娜,举手投足,优雅大方。杨总开一家饭店,店不大,一个大堂,4、5间包房,倒是每天宾客盈门,鲜有清淡之时。有好些客人把这里当成了家,几乎天天来,李总、王总是其中的两位。只是他们有时中午,有时晚上。杨总不常在店里,她很忙。很多客人是冲着杨总来的,见不着她也都安然入座。点好菜,要上酒,或你来我往大声敬,大口喝,或悠然自得浅酌慢饮,天南海北地聊,他们知道杨总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航空港》2015,(5)
<正>男人自己也不知道,突然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男人早已今非昔比,是不应该有这种伤感的,但他就是控制不住。此时,窗外阳光灿烂,办公室里也是满地金色,一个冬日阳光明媚的好日子。有敲门声传来。男人抬起头,稳定了下情绪。他知道是办公室小文,例行公事。果然,小文送来了报纸和一些信件,只是没有像往日那样轻轻地叫一声:杨总。她一言不发,放下东西转身就走。男人的心猛地往下一沉,脸也白了。男人姓杨,是这家公司的副总。男  相似文献   

9.
时光女人     
《航空港》2014,(8)
<正>时光片刻里,抖落斜阳。一支素笔,读一段人世变幻,摊开一场墨染平生。斜阳巷间,懒懒打在墙上的影,是慢慢走过的景,照在心间的暖。像一杯茶,一本书,一段曲,一个青衣白相的身段,立在那里,便已好看。若是女人,一定会遥想一截戏码,在墨香间默想一份往事,同心灵一次话语,落浮生感慨,看世间繁华,如此,便好。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雅致的女人,经过时光的沉淀,透出清凉散淡的气韵来。这样的女人,有经历有阅历,读来十分的讨巧,又句句能说到心间,让人欲罢不能。而要雅,就必须淡,淡得下来,才能看浮世清欢,不骄不躁。  相似文献   

10.
科普作家叶永烈曾在《新民晚报》上写文章,说我爱写信。这话不假,我的确是写过不少信。近几年,光写给部长以上中央首长的信,就有五六次。我记得,在七十年代,有两次是写给国防部长徐向前,问关于列宁号飞机的事,未得回信。 八十年代,《航空史研究》已经问世之后,航空工业部长莫文祥突然给我来信,说我的年纪大了,与其自己辛苦,不如把所得航空史料,给航空史料编辑组,让他们印出来。我回信说,谢谢你关心我,使我节省劳力,为我的航空史料找出路,但是这办法不好,因为航空部印出史料,就要保密,而我印出来,是要宣传,希望能普及。这以后,未再来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