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DFH-1)卫星发射成功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的这天,东方红-1卫星在长征-1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万里长征.10多分钟后,东方红-1卫星成功地进入倾角68.5°、近地点高度439 km、远地点高度2 384 km的椭圆轨道.东方红-1卫星的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自那时起,截至2000年3月,中国已用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9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5颗人造地球卫星(国产卫星53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大于85%.现从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3个方面,来回顾近30年间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斐然成就.  相似文献   

2.
为了先期试验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 ,以及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 ,中国在研制卫星初期就开始发展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 -1、 2 ( SJ-1、 2 )卫星群、 SJ-4及 SJ-5卫星 ,初步形成了 SJ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 -1卫星技术的基础上 ,在距东方红 -1卫星发射成功不到 1年的时间里 ,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 1颗卫星 ,即 SJ-1。2 0世纪 80年代初 ,中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 ,即利用 1枚运载火箭将 3颗卫星送上天 ,这 3颗卫星分别是 S…  相似文献   

3.
1994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55次成功的发射,入轨的航天器共69个。其中俄罗斯发射30次,入轨的航天器共39个;美国14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4个,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5次共发射航天器9个;中国4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2个,为澳大利亚和亚太卫星组织各发射1个;日本1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个;印度1次,入轨航天器1个。 1994年世界各国共发射成功89次,入轨航天器124个。到1994年底止各国发射成功3666次,入轨航天器4628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     
<正>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发射成功9月12日23时4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此次发射的卫星是我国通信技术试验系列卫星的首颗星,主要用于开展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8次飞行。卫星通信使用到的频段涵盖L、S、C、Ku、Ka等频段。目前地球赤道上空有限的地球同步卫星轨位几乎已被各国占满,C和Ku频段的卫星轨位十分紧张,这两个频段内的频率也被大量使用,且C和Ku频段的频率工作范围相对有限,而Ka频段的频率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返回式卫星是一种低轨道、三轴稳定、返回舱可安全回收的卫星,可用作遥感卫星、微重力试验平台和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文章简要地概述了卫星的各分系统,卫星的发射和返回以及卫星的主要应用方面。到1990年,我国已发射成功和回收了12颗返回式卫星,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者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的运载火箭—长征-1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曾任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研制方案,采用先进技术,研究卫星返回的关键技术;曾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1985年、1992年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今年是中国发射首颗卫星45周年,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王老,请他讲述了当年的一些难忘经历,以此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中国资源 -2卫星发射成功□□北京时间 9月 1日上午 1 1时 2 5分 ,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 -4 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成功地将中国资源 -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资源 -2卫星是我国继去年成功发射的资源 -1卫星后的又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该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和空间科学试验。火箭升空约 1 2 min后 ,星箭分离。从担负测控任务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 ,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 ,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有关专家认为 ,中国资源 -2卫星的发射成功 ,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到积极推…  相似文献   

8.
1 前言□□众所周知 ,空间技术是各种尖端技术的综合 ,需要较高的投入 ,同时也是技术风险极高的领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 ,人类在空间领域已取得非凡的成就。截至 2 0 0 1年 1月 ,苏联 /俄罗斯发射成功的航天器计310 5个 ,失败 181个 ;美国发射成功航天器共 16 82个 ,失败 172个。这些数据很清楚地说明了空间技术具有高风险性。保险业在其他领域的成熟和快速发展促进了它迈入空间领域 ,因为空间技术的高投入也意味着可以有高的保险收入。2 0世纪 80~ 90年代 ,世界空间工业迅速发展并取得惊人的成就。例如 ,世界各国发射的商用卫星 ,198…  相似文献   

9.
肖杏 《国际太空》2006,(9):20-20
除了"实践"系列、"探测"系列等小卫星外,近年来中国还发射了其他一些小型卫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1小卫星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主研制的首颗质量为100kg以下的微卫星,可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汛抗旱等数据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100kg以下小卫星的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10.
常压热试验技术在整星级航天器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航天器常压热试验技术在中国返回式卫星研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常压热试验隔间的设计、常压热试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就试验结果以及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分析可得,常压热试验达到了对卫星进行可靠性考核的试验目的,对航天器研制的流程再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神舟号”载人飞船工程实现了中国人往返于天地间的目的之后 ,中国应审慎地选择发展载人航天的目标。文章从中国社会对载人航天的需求出发 ,讨论了以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物质环境为目标的空间站和以发展天基航天为目标的天基航天站的外部工程系统的环境条件 ,认为中国在运载火箭、发射和回收场、测控站网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基本具备条件 ,运人运输器已有“神舟号”载人飞船 ,运物运输器的研制也不困难 ,但在为保障航天员在空间生活、工作的航天员系统方面和为实现载人航天工程功能和显现价值的有效载荷系统方面欠缺较多 ,需要一个研究、试验、培训和开发、演示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By using satellites, ultra-long-distan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tests of quantum foundations could be achieved at a global scale. The Quantum Experiment Science Satellite (QUESS) in China, also called Micius, one of the scientific satellite programs in the Strategic Priority Program on space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launched on 16 August 2016. There are totally 4 scientific payloads. We giv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quantum experiment science satellite project and present most recent science results. The main scientific goal of the quantum experiment science satellite was achieved in 2017. Here, we introduce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satellite-based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large-scale tests of quantum foundations obtained by Micius.   相似文献   

13.
长寿命通信卫星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信(广播)卫星是典型的有长寿命要求的卫星。在广泛调查国内外通信卫星工程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它们的轨道性能与寿命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卫星寿命和可靠性的因素,空间环境是影响卫星性能和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为了避免和减少环境效应影响的工程方法进行了探究。结合工程实际问题研究了长寿命卫星的设计策略,并对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严格推导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天线任意方向线性化情况下地球表面任意场点处的视在极化角计算公式。作为实例,同时给出了我国1988年发射的两颗实用通信卫星的线极化辐射在全国一些主要地球站的视在极化角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Advances of microgravity sciences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works include ground-based study and space experiments.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main means still are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ground-based experiment, and short-tim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s of drop tower. Besides, many space experiment projects are arranged. SJ-10 recoverable satellite will carry out 19 scientific experiment projects. Nine of them are for microgravity Sciences. The other ways for spac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 are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Shenzhou spacecraft, Chinese Tiangong space laboratory, and Chinese space st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will become main platform of Chinese microgravity sciences experiment in space.   相似文献   

16.
In cooperation with RCA, Astro-Electronics Division, a digital spacecraft ionosond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ts prototype built by ULCAR. On-board use of the Direc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for signal-to-noise enhancement, suppression of unwanted echoe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echo properties permit several applications. In ionospheric topside satellites (>800 km above ground) the ionospheric profile over all parts of the earth will be measured with simple and new data compression techniques on board of the satellite. Digital data preprocessing overcomes the breakthrough of ground-based man-made interference and analyzes auroral and equatorial echoes. Because the ionosonde measures amplitude, phase, Doppler, range and polarization of a radio wave simultaneously, it will be a very useful tool for the Waves in Space Plasma program of the NASA Space Shuttle, especially for a mother-daughter configuration. With a synchronized transmitter on the ground, such a Digisonde in a low-flying satellite (100–400 km) can receive signals from ducted radio waves launched into the ionosphere near natural or artificial ionization depletion areas for the study of large distance radiowave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基于轨道根数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对月球探测器的可视算法,分析和比较了地面站和TDRS对月球探测器的测控跟踪能力.结果表明,与依靠地面站相比,使用TDRS后,在不考虑月球遮挡情况下,对环月探测器的测控覆盖率可由50%提高到99%.存在最大月球遮挡时也能达到60%,大大提高了对环月探测器的测控能力.最后讨论了TDRS跟踪环月探测器对TDRS卫星平台的要求,提出了地面站与TDRS相结合的测控方案.在当前TDRS天线运动范围受限情况下,仍能实现对月球探测器的大范围测控覆盖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网格化方法的低轨辐射带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辐射带中的高能带电粒子是引起航天器材料和器件性能退化甚至失效的主要空间环境因素.因此,航天器设计中所采用的辐射带模型的准确程度对于航天器的生存能力和航天任务的完成质量至关重要.在利用我国自主辐射带高能粒子探测数据进行的辐射带建模中,探测数据的空间网格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介绍了我国辐射带探测数据的情况,以及辐射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重点研究了不同插值方法在低地球轨道(LEO)空间辐射带建模数据网格化中的应用,并开展了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常用的插值方法中,反距离加权法、自然邻点法和最近邻点法适合工程化应用.其中,反距离加权法生成的数据网格对粒子通量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该方法采用低阶距离时得到的反演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空间天文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4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内发射了数颗天文卫星,未来几年还将有一些天文卫星计划发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空间天文学过去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包括1970年代第一颗天文卫星计划、气球空间天文探测、基于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天文实验以及天文卫星等.此外,介绍了...  相似文献   

20.
研制核动力航天器是最有希望实现更远深空探测的可靠技术途径。针对目前国内在核动力航天器总体设计方面存在研制规范欠缺、研制经验空白的形势,借鉴国外研制核动力航天器的成功经验,结合现有标准规范、一般航天器总体设计方法,提出了研制核动力航天器时,对工程总体、航天器总体进行设计的要点。特别是,针对空间核动力源及其安全防护,从核动力源设计、核安全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关注要点和解决措施。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用于指导空间核动力航天器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