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欧洲16个国家参加了7月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有关“尤里卡”计划的会议,共有12个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瑞典、挪威、瑞士和奥地利也参加了会议。奥地利总理进一步肯定了奥地利及其他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尤里卡”计划的愿望。7月10日法国研究和技术部部长在伦敦会见其英国同僚们时宣布了这次会议并明确指出,“尤里卡”计划开始的第一年的预算将为8千至9千万英镑,主要用于五项大的行动计划:Eu-romatique(大型计算机,并行结构、灵敏的硅电路、砷化镓电路、人  相似文献   

2.
1992年7月,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欧空局“尤里卡”可回收平台,携带了一台实验型电推进器,名为“射频离子推进装置”(RITA)。这台电推进装置在空间正常工作了244小时,于9月中旬突然失灵。但是欧空局一直没有公布该项试验的失败。“尤里卡”平台预定于今年5月由航天飞机从轨道上回收,带回地面,届时将由工程技术人员检查分析失灵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美航天员托马斯·阿克斯在往“和平”号搬运蛋白质晶体生长设备。 p对接后的“和平”号和“阿特兰蒂斯”号正飞行在一个台风眼上空,位于顶部带有碟形天线的是“自然舱”,最底部是“晶体艏”。 1996年9月16目发射升空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完成与“和平”号的第4次对接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能解开生命之谜吗?殷学仁蛋白质所演示的大部分化学“诀窍”就如我们所知是使生命得以延续——唯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例外,蛋白质没有复制自己的蓝图,那个重要信息储存在基因中。现在美国化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不需要帮助就能复制自己的蛋白质,他们的实验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说,尽管花费数百万美元把科学实验送入几乎无重力的空间,迄今为止,结果证明是得不偿失。自从探索微重力条件下蛋白质晶体是否比在地面生长得更好的首次试验以来已近十年,但是研究人员在《大自然》杂志上说,“在蛋白质晶体生长方面尚未得到任何有意义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欧洲在70年代末就开始发展空间平台,并发射了第一代空间平台“SPAS-01”。目前,欧洲除了继续搞SPAS列平台外,还正努力研究第二代空间平台“尤里卡”,其对欧洲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国产装置进行的空间蛋白质结晶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国内研制的管式汽相扩散结晶装置,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成功地完成了两次空间蛋白质晶体生长实验,10种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配制的48个样品在空间的出晶率分别达52%和80%,其中少数蛋白质生长出了较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结果表明,空间的微重力环境利于改善蛋白质晶体的生长,而且在结晶条件优化足够好的条件下,在空间里能生长出比地面晶体尺寸较大、形态较好和内部有序性较高的蛋白质晶体。本文还就微重力对蛋白质晶体生长的具体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且看宇宙是如何展示其“暗面”的: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在一个 800千米深的被废弃的铁矿里,一个超低温的晶体探测器捕捉到一个微弱的热脉冲,说明有某些重粒子撞击到了晶体原子。而其他仪器却一无所获,说明入侵者正是尚未被我们所认识的物质粒子。明尼苏达的这一事件是近几个月来的所有同类事件的其中之一。研究人员认为,要么是未知粒子撞击晶体产生频率激增,要么是普通粒子穿越了探测器。要是证明确有未知粒子穿越,那么,宇宙间的这些比可见物质重得多的暗物质即将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相同的实验将在 2000年夏季展开。某地设…  相似文献   

9.
航天技术领域新成就“863”计划实施十年来,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返回式卫星和运载火箭,进行了砷化镓材料、蛋白质晶体、细胞、微生物、植物种子等搭载试验。从搭载的种子后代中,已经选育出数百个早熟、丰...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了“量子-1”号天体物理舱、“量子-2”号设备舱之后,于去年5月31日又发射了“晶体”号工艺舱。6月12日它和“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晶体”舱是以半工业生产试验为主的工作舱段。苏联人认为,“晶体”舱上的半导体材料半工业生产试验和生物样品制备的装置将开辟未来空间工厂的道路。各载荷在“晶体”舱内外的配置见图1、图2。下面就主要有效载荷作些说明。半导体单晶生长电阻炉-B由加热器、炉膛、“”控制系统、主体结构件和电缆组成,最大功耗2000瓦。它的预定任务目标有6项,其中前3项都是砷化镓单晶生长。1.用定向结晶法生长GaAs荦  相似文献   

11.
任军 《飞碟探索》2002,(1):44-44
科学家们找到了解释原始生物世界的一条原来缺少的证据。利用在实验室中模拟进化的方法,他们产生了第一个可以复制其他RNA分子的RNA构成的酶,这是在DNA和蛋白质出现之前的理论世界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将近20年前,可以催化化学反应的核酶的发现导致了现代生命可能是从一个原始的“RNA世界”进化而来的想法。RNA可以同时干DNA和蛋白质的活儿,携带基因信息并将信息复制到下一代。但是科学家们一直没能够得到可以复制其他RNA序列的RNA分子,这个功能在现代生物化学世界中是由叫做RNA聚合酶的蛋白质酶完成的。复制活动是RNA…  相似文献   

12.
基因是生命的中介物——蛋白质复制的基础,基因更是细胞和生命复制的基础,是自然界有机化合物分子产生之后产生的。虽然基因指挥了各种蛋白质和细胞的复制,但是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和酶要产生在基因产生之前。基因分子的产生同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非常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和海水以及类似于芬兰桑拿浴的那种气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三个条件是基因和生命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20世纪50年代之前,欧美的科学家们在封闭的玻璃容器之中加入蒸馏水和各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氢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然后通电产生电火花放电效应,并且适当加热或者用紫外线,或者X射线进行照射。结果这些科学家们前前后后分别从这些有机化合物当中培育出了组成生命的中介体——蛋白质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生命的奥秘似乎十分好奇,纷纷涉猎此领域进行研究,但方法似乎有一点欠妥?人人都知道,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产生对研究生命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科学家们便派出飞行器去其他行星或是通过其他手段去寻找能为生命...  相似文献   

14.
尤里卡(Eureka)计划创始国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于1985年11月5日至6·日在西德的汉诺威举行,欧洲十八个国家的部长及共同体委员会的代表通过了尤里卡计划纲领以及首批进行的十项工业合作计划。法国参加其中的八项,这不仅是欧洲合作的胜利,也是法国的胜利。因为,法国是这项计划的发起国。  相似文献   

15.
太空旅行最大的危险是骨折、癌症与高烧,而且不能手术,只能截肢与安乐死。简单说来,空间旅行的主要问题就是失重。“直到现在,”麦克里瑟说,“最大的障碍是在深度空间旅行里健康的风险,尤其是在缺少重力的条件下。”苏布林对付零重力的方法是,旋转太空船向着火星的路,这样“将排除任何零重力对健康的影响”。但麦克里瑟提醒说这个方法是未经证实的。“没有人知道如何产生人造重力,”他说,“就算我们能,我们也不知道是否人造重力能替代真的重力。没有重力肯定会让你严重受损的。”最后,NASA保留了航天生物医学研究所,要掌握太…  相似文献   

16.
王爱华 《国际太空》1994,(3):27-28,22
1992年11月10日在格林纳达召开的欧空局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对与俄罗斯进行更大合作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因而欧空局加强了与俄罗斯航天局的接触,并与俄达成了一项1993~1995年期间在载人空间基础设施和空间运输系统上合作的协议。在此情况下,欧洲哥伦布空间站计划准备派遣两名欧空局的航天员参加俄和平号空间站的B行;哥伦布空间站先遣飞行除包括参加两次和平号空间站的飞行外,还包括一次“空间实验室”飞行和用于未来飞行的欧洲返回式载荷平台(尤里卡平台)的储备。哥伦布空间站先遣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空间站/哥伦布…  相似文献   

17.
在1997年11月开始正式建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之前,美俄计划进行7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为了完成1995年6月29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第一次对接。必须预先把“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从其Z轴位置移至轴向(X轴)对接口,在完成对接和航天飞机离开空间站以后,这个“晶体舱”又必须重新移至其原来的Z轴位置(见上图)。以后的每次对接都要这样操作是不切实际的,况且移动“晶体舱”的机械臂,其设计寿命也快到了。为此,为方便今后的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俄国人提出了一个新舱计划。  相似文献   

18.
采用X-ela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必要前提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空间微重力环境是生长优质蛋白质晶体的理想场所.蛋白质样品的加载工艺对于空间蛋白质结晶实验的成效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为神舟八号飞船空间实验新研制的毛细管式空间蛋白质结晶室,结合样品加载基本流程,对加载工艺和伴随的气泡缺陷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分析,确定了针头形状、毛细管封口质量和硅化效果、样品加载工具以及毛细管夹持方式等影响因素,并获得了实验测试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毛细管烧制工艺和样品加载工具,研制和使用专用毛细管夹具等措施,简化了蛋白质样品加载工艺,消除了气泡缺陷,提高了加载效率.新工艺的实施保证了空间实验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4,(9):66-66
8.2%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人类DNA的仅有8.2%是“起作用的”。其中,略多于1%的人类DN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另外7%的人类DNA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体部位。参与激活和抑制给蛋白质编码的基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相比于人类的肤色,昆虫的体色堪称色彩斑斓、艳丽夺目,甚至还能呈现变幻莫测的金属色泽。那么,你可曾深深地疑惑,为何昆虫能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色彩,这些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色素色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大都使用色素来产生颜色。例如,植物的叶子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绿素分子吸收了光谱中红色和蓝色部分所有波长的光,反射出我们能看到的绿色和黄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