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层合阻尼薄板之各向异性参数对损耗因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理论分析方法和正交试验等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了各层纤维铺设角度。纵、横剪切模量和纵、横拉伸模量等各向异性参数对各向异性层合阻尼薄板阻尼性能参数——损耗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参数在不同的模态下对层合阻尼薄板损耗因子的影响力不同,其中。各向异性层纤维铺设角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其影响力在不同层合阻尼结构、不同的模态下差异较大;而纵、横剪切模量、纵、横拉伸模量的影响力随着模态的升高逐渐增大。此外,通过对各向异性参数的变化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向异性参数的变化影响各有特点,具有结构优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层合顺序对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各向异性设计引入层合阻尼薄板中,主要对几组阻尼层交替层合与集中阻尼芯层层合的各向异性阻尼结构的内耗和刚度的温频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理论和轻量化高阻尼设计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0-70℃)和频率(1~200Hz)范围内。交替层合度影响不一定,结构的内耗和刚度的温度特性均优于集中阻尼芯层结构;而频率对结构内耗和刚与具体结构参数和结构总层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基于BP集成神经网络的智能分析模型。该模型中的集成神经网络由两个子系统神经网络并联融合而成,学习算法主要采用Sigmoid函数。同时,该模型设计针对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参数的扰动性问题综合采用结构模式归类、学习算法的改进、小波分析方法予以处理。计算结果表明:该BP集成神经网络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参数的扰动性问题,并能有效量化结构参数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约束阻尼尼板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束阻尼层结构是一类利用阻尼层的剪切效应达到减振目的结构。基于这一原理,本文分析了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引入的位移模式中,考虑了附加部分对原结构运动的相对性和阻尼层的横向剪切效应,据此推导了约束阻尼层板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最后分析了简支矩形板的固有振动,讨论其振动特点。  相似文献   

5.
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约束阻尼层结构是一类利用阻尼层的剪切效应达到减振目的的结构。基于这一原理,本文分析了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引入的位移模式中,考虑了附加部分对原结构运动的相对性和阻尼层的横向剪切效应,据此推导了约束阻尼层板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最后分析了简支矩形板的固有振动,讨论其振动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一种耦合了中空纤维原材料阻尼特性和中空结构缓冲作用的嵌入中空纤维的树脂基复合阻尼新材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三层中空纤维层合(3-HL)、带约束层的单层中空纤维夹心(2-CSLH)、带约束层的中空纤维蜂窝夹心结构(2-CSHC)这三种结构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主次影响规律,且前两者中阻尼最优试样与2-CSHC试样阻尼值大于0.54的阻尼平台区较宽,△Hz分别为5Hz-112Hz,7Hz-200Hz;阻尼峰值分别可达0.56和0.59;结构设计优越性为2-CSHC>2-CSLH>3-HL.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铺设自由阻尼层的加筋板结构的减振降噪性能,以阻尼层厚度为设计变量,结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为目标,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对阻尼材料分布进行了拓扑优化。推导了模态损耗因子对阻尼层厚度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移动渐近线(MMA)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探讨了阻尼材料的弹性模量,损耗因子和加强筋截面尺寸对拓扑优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Part I中的结论,分析以下4个方面的应变能:广义正交各向异性层在XZ方向的切应力应变能;广义正交各向异性层在yz方向的切应力应变能;粘弹性层在xz方向的切应力应变能;粘弹性层在yz方向的切应力应变能.夹杂的粘弹性阻尼材料作为各向同性材料处理.最后求出了整个单层板夹杂粘弹性阻尼材料的总应变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系列讲座的第三篇,以智能材料组成的杂交阻尼为主,介绍有关杂交阻尼的研究成果。对杂交阻尼进行了分类,讨论和比较了各种类型的杂交阻尼,包括:阻尼层结构的配置、主动和可控约束层阻尼板的建模及性能比较;电流变和磁流变阻尼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可控压电传感阻尼的机理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杂交阻尼在航天结构中的应用前景及其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密度方法约束阻尼层动力学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约束阻尼层结构动力学性能,针对约束阻尼板结构的约束阻尼层布局优化问题,采用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以体积为约束函数、模态阻尼比为目标函数,研究了约束阻尼层的模态阻尼比的灵敏度,并对灵敏度的再分配进行滤波;引入MAC矩阵,对优化的模态振型进行跟踪,以保证对固定阶的模态进行优化.结果给出了约束阻尼层动力学性能的变密度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基于变密度方法约束阻尼层结构的最优拓扑构形,并与渐进法优化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用于阻尼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杨杰  沈惠申 《强度与环境》2001,(4):23-28,43
本文采用经典层合板理论,研究横向荷载作用下面内受压非完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后屈曲问题。分析中将板在横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小挠度弯曲变形和几何缺陷视为结构的初始挠度,给出了基于摄动技术、单向DQ离散格式和Galerkin法的半解数值分析方法,可方便地分析不同边界约束(简支、固支、弹性转动约束等)层合板的后屈曲性态。文中通过算例讨论了边界约束、荷载型式、纤维铺设方式等因素层合板后屈曲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用虚位移原理推导出以位移形式表达的Reddy型高阶剪切变形理论复合材料层板的非线性控制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选定的5个位移函数均满足弹性转动约束边界条件,用Galerkin方法把无量纲化之后的控制方程转化为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用线性化的方法和可调节参数的修正迭代法求解这组方程。最后求出了不同复合材料的挠度和弯矩值。  相似文献   

13.
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固化成型是一个力、热与化学反应相互耦合的过程。文中就其热固化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 m ing)技术实现了对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讨论了板厚、升温率等因素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固化过程的升温速率应根据复合材料层板的厚度加以合理地选择,以保证温度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对于层合梁这一类特殊的工程问题,本文在理论上推导了其大挠度问题的有限元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有别于一般层合板壳问题对应的数学模型。在数值分析时,对线性问题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着重研究了层合梁在两个方向上的弯曲与一个方向上的扭转变形的耦合关系。本文的结果与实验值及其他理论解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拟协调九结点四边形层合板壳有限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一个拟协调九结点四边形层合板壳单无,这一单元是根据Hu-Washizu变分原理导出的,独立假设了位移场、每一层的应变场和应力场。文中计算了复合材料板和充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单元在准确性和高效率方面的性态较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压电方程,推导了压电层舍板本构方程,得到一个双程压电-机械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它可以对具有任意分布的表面粘贴式或嵌入式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机电响应进行分析。所得算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或ANSYS分析结果非常吻合,也显示了在压电传感器有信号输出时,单程压电-机械耦合的有限元模型所存在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刘福林 《强度与环境》1993,(1):30-37,53
本文研究了阻尼介质对刚塑性圆板在高载(冲击荷载)作用下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了解析解并对此解进行了讨论。当阻尼介质参数趋于零时,本文结果与无阻尼解一致。文中还画出了荷载与阻尼介质对圆板运动时间和板中心点残余挠度的影响曲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讨论复合材料层板的动力分析方法,并分有限元法和动力响应两个专题进行较系统的评述。文章最后简述了一些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