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空间四站时差定位系统为例对多站时差定位系统原理进行阐述,推导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并分析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的因素。通过仿真分析多站时差定位系统在不同空间构型、站间距、时差测量误差、位置误差条件下对地面辐射源的定位精度得出:多站时差定位系统的空间构型直接影响定位精度,主辅站间距长度越长定位精度越好;各站位置误差比时差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更大;对于多站定位系统出现的非对称空间构型,通过合理的布站优化可以提升对某一固定辐射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郭连华  郭福成  李金洲 《宇航学报》2012,33(10):1407-1412
针对高轨伴星时差频差无源定位系统中卫星位置、速度、时差和频差等参数的测量系统误差严重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四个或四个以上已知位置的地面标校源的高斯-牛顿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差分法消除星间时差、频差测量的系统误差,再利用标校源的时差频差测量方程组估计出主星和伴星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误差,最后结合时差、频差、地球球面以确定非合作辐射源位置。理论和数字仿真均表明在时差和频差测量的随机误差较小时,本文算法的均方根误差(MSE)接近克拉美-罗下限(CRLB)。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站对辐射源联合时差定位的原理,分析了影响空中运动目标定位精度的因素,研究了相对位置关系、信号噪声及多普勒频移对定位误差的影响,解决了空中运动目标定位误差定量评估的部分理论问题,并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时差定位系统中影响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时差测量精度,分析了时差测量误差的来源,提出利用链路转发技术,将副站截获到的雷达信号转发到主站,避免了时统误差。同。时利用浮动门限对视频脉冲进行高精度整形以减小触发误差,并采用脉冲计数与内插采样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脉冲计数法带来的量化误差,从而达到提高时差测量精度、改善时差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5,(2):140-143
为了提高卫星定位系统的容错能力和鲁棒性,应用聚类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卫星的无源定位算法。依据三站时差定位原理,将每3颗卫星编成一组,用每组中的卫星分别对地面目标进行三站时差定位;再利用聚类方法融合估计目标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定位精度及稳定性优于传统的三站时差定位法和最小二乘法,可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提高四星空间定位精度和四星定位系统在工程上的可实现性,在四星时差(TDOA)定位算法的基础上,引入频差信息,用时差/频差(TDOA/FDOA)联合定位算法对四星定位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TDOA定位相比,绝对位置测量精度对TDOA/FDOA定位精度的影响很小;且在相同参数条件下,针对菱形构型,四星TDOA/FDOA联合定位拥有更好的精度和更均匀的GDOP分布;四星TDOA/FDOA联合定位精度优于四星TDOA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高低轨卫星联合定位是提高地面辐射源无源定位精度的有效方法。从时差基线、速度差增加方面分析了高低轨双星定位精度相对同轨卫星定位精度高的原因,推导出高低轨双星时频差定位误差分布表达式,分析了高低轨联合定位适用的时频差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精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轨卫星星下点附近较大范围内,定位精度达到百米量级。验证了双星相对位置变化、时频差测量误差、高低轨卫星自身位置速度测量误差等因素对高低轨双星定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强  王志鹏 《宇航学报》2008,29(6):1824-1828
研究了应用于铁路、内河水运等领域的分布式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方法。定位方法 采用多站差分方式,分析了多站差分的误差特性、单参考站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提出了基 于伪距修正值投影的多站差分区域导航系统的定位方法。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差分系统 用户与地面站的距离增加定位误差增大的问题,增加定位精度,同时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和覆 盖效率。  相似文献   

9.
由于时差测量精度的提高,时差定位体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量测误差外,站址误差也可能会对目标定位性能产生影响.提出了考虑站址误差的牛顿迭代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时差定位体制中TDOA量测误差及站址误差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机动平台的电子侦察目标精确定位方法,利用多站观测获得雷达辐射源时差信息,通过定位跟踪算法实现目标位置精确估计。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任意机动观测平台,且可方便地推广应用于更多机动平台组网观测,以提高侦察定位精度和稳健性。分析了精确时差测量、辐射源定位跟踪等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性能分析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