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外纵列式直升机的关键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纵列式直升机在军、民领域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纵列式直升机的应用与市场需求。论述了国外纵列式直升机的发展对我国纵列式直升机研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纵列式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分析了纵列式直升机和单旋翼直升机,包括纵列式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的发展对比分析、结构特点对比分析、性能特点以及优缺点对比分析,系统分析了纵列式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的下洗流和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纵列式双旋翼桨叶的几何特征、运动方式及气动特性,建立了基于动量源方法的纵列式直升机双旋翼/机身组合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中采用的非结构网格能综合考虑双旋翼/机身干扰流场特点且满足动量源计算网格要求。通过算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采用该方法分析了悬停及前飞状态下纵列式直升机的双旋翼/机身干扰流场特性。  相似文献   

4.
第十五回破传统纵列式腾空迈新步大型机问世上一回,咱们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和反潜直升机的研制情况。这一回咱们谈谈双旋翼纵列式直升机和大型直升机的发展情况。自从实用直升机诞生以来,世界上使  相似文献   

5.
重型运输直升机构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外重型运输直升机的特点、作用及发展情况,并对单旋翼带尾桨和纵列式两种构型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重型运输直升机宜采用纵列式构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纵列式双旋翼重型直升机的静稳定性和动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找出了影响纵列式双旋翼重型直升机最关键的迎角静不稳定和速度静不稳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操纵模式,并制定了操纵系统及飞控系统的初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纵列式直升机悬停飞行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适合于飞行品质评价的纵列式直升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根据有人驾驶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军用品质规范(MIL-F-83300)以及军用旋翼飞行器驾驶品质要求(ADS-33E-PRF),对纵列式直升机悬停开环状态下的飞行品质进行了计算分析.按照两种规范的要求,对纵列式直升机的动态响应特性与带宽、操纵特性与姿态敏捷性、轴间耦合以及横向突风扰动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的旋翼尾迹受前飞自由流、机身和旋翼之间的干扰影响,旋翼尾迹不仅影响机身的空气动力,也影响旋翼自身的空气动力特性.应用欧拉方程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自适应非结构直角网格技术生成计算域网格,数值模拟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全机流场,给出了考虑旋翼影响的机身表面压力分布以及全机流场特性.  相似文献   

9.
对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控制律构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Dspace动态实时仿真系统对飞行控制律进行设计与仿真。其中包括Simulink/Control Desk交互、Dspace试验原理和步骤以及应用图形界面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  相似文献   

10.
纵列式双旋翼悬停状态气动干扰特性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一个纵列式直升机双旋翼气动干扰特性分析的自由尾迹迭代方法。在该方法中,考虑了双旋翼以及旋翼与尾迹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将旋翼尾迹模型、桨叶气动力模型以及旋翼配平模型进行耦合求解。同时给出了一个适合于双旋翼干扰计算特点的配平方法。计算了悬停时干扰状态下的双旋翼诱导速度分布以及旋翼性能,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应用上述方法,对比分析了纵列式双旋翼与单旋翼的性能,结果表明:悬停时纵列式前、后旋翼的性能都比单旋翼时的要差。文中进一步系统地分析了悬停状态双旋翼纵向间距和轴向间距对气动干扰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纵向间距为1.3R时,纵列式双旋翼相比两单独旋翼需要额外的附加功率为8.5%,且随纵向间距的增大,附加功率减小并出现负值,当纵向间距为1.85R时,附加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经典颤振分析是研究刚性桨叶的最低阶挥舞模态与最低阶扭转模态的耦合不稳定性。经过直升机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工程上实用的计算方法。这套方法是建立在金属铰接式旋翼之上。本文计算分析了某型机旋翼主桨叶翼型由NACA0012改进为TSAGI 12.XX翼型后旋翼的经典颤振。  相似文献   

12.
13.
用高速摄像系统测量桨尖运动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用高速摄像系统测量桨尖运动轨迹的原理和实施,来展望该系统的应用以及一种测量桨叶变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抗旋翼遮挡技术是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核心技术.根据直升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旋翼遮挡的特点,分析研究了直升机无遮挡通信时间比率与直升机航向和卫星波束入射角的关系,以此分析设计了试飞方案.发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重大设计缺陷,并通过试飞中的测试数据对抗旋翼遮挡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有效实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有效性验证,达到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定型试飞的目的,为后续该类型设备的试飞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准确计算直升机的悬停升限依赖于诸如桨尖损失系数,非均匀旋翼诱导速度分布,旋翼下洗引起的直升机增重效应及发动机与旋翼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准确度。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准确预估以上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上述气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的运动方程,实测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相关信息,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得到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然后,利用辨识结果确定直升机的悬停升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及相应的悬停升限,且具有飞行试验简便,不受直升机装载和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限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主桨叶作为直升机的关键部件,其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直升机的安全,因此在桨叶生产的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和试验验证,从而确保生产出的桨叶符合设计要求。首先介绍了EC175复合材料主桨叶的内部结构,然后介绍了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试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无人直升机双发动机控制问题,提出两台发动机采用并联控制方式使其输出功率保持一致,利用两个发动机转速较高者替代旋翼转速作为转速反馈信号,提高旋翼转速的平稳性,并给出了影响旋翼转速平稳性的两个主要扰动因素总距和前飞速度的前馈补偿控制量的试验测量和计算方法;进一步利用两个发动机缸头温度差对其控制量进行差动补偿,从而使得两个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趋于一致,提高传动系统的平稳性,抑制机身扭振.最后,通过地面系留试验和试飞试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尾桨故障及其试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  高艳辉 《飞行力学》2001,19(4):67-69
介绍了直升机尾桨故障类型及其处理方法和试飞方法。探讨了发动机功率、空速、飞行高度等因素对尾故障试飞的影响。在实际试飞的基础上,给出了正确处理尾桨故障的基本方法,为直升机飞行员在飞行时遇到类似故障后的处理及有关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防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见平 《飞行力学》1999,17(4):71-74
根据直升机的自然结冰条件,研究了云层液态水含量、水珠平均有效直径和大气温度等要素对直升机结冰的影响;同时论述了直升机旋翼无防冰设备民政部下各要素对直升机性能的影响,以及具备防冰能力的直升机必须的结冰试验项目与内容;根据国外直升机结冰试验结果,提出了旋翼防冰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可供直升机防水设计和试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on and algorithms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ve signals of the aerometric system for measuring low helicopter airspeeds are considered; a stationary spherical pitot tube was used to record the angular position and parameters of the resultant incoming airflow from the main rotor vortex column. The aerodynamic and kinematic distortions introduced by an induced vortex column flow and helicopter rot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