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7月16日阿里安火箭发射了欧洲地球资源卫星-1,其上还搭载了4颗小卫星。今后,该火箭还将搭载发射下述小卫星。 1.南朝鲜的实验中继卫星“Kitsat”它是南朝鲜的第1颗小卫星,采用英国提供的Uosat平台,并由英国帮助培训南朝鲜技术人员。南朝鲜将制造、发射两颗这样的小卫星,每颗卫星重50公斤,其中第1颗将于1992年7月搭载在阿里安-4火箭上发射,该火箭的主要载荷是美  相似文献   

2.
1 发射统计分析 全球小卫星发射数量近5年首次下探 2015年,全球共成功发射小卫星149颗,相较2014年162颗略有回落,这是近5年来全球小卫星发射数量首次下探,但整体仍保持历史较高发射水平.从发射数量看,自2013年小卫星发射数量阶跃式增长以来,全球成功发射的小卫星数量连续3年超过130颗.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卫星功能密度的增加,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呈现出日益增长的势头。目前的小卫星多数是采用陆基运载火箭发射,相对发射费用高,准备周期长,与日益增长的小卫星发射需求不相适应,急需寻找一种能够以负担得起的成本将小卫星送入太空的方法。而空基发射由于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廉价等优势,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对地观测小卫星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全球共成功发射262个航天器,其中成功发射小卫星(质量低于500kg的卫星)162颗,占全球同期入轨航天器总数的61.8%,全球小卫星发射总数再创新高,其中对地观测小卫星发展尤为活跃。  相似文献   

5.
据最近美国的英文新闻电讯报导,苏联7月30日用一枚新的中型SLV-16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宇宙—1767”卫星。据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密切跟踪结果表明,它是一颗重150吨的卫星,尺寸约有430平方英尺,与“联盟”飞船尺寸相同,估计是一颗新型照相侦察卫星。这是苏联用新火箭发射的第五次。美国空间观察家推测说,此次发射时是由一颗主卫星载着四颗小卫星入轨后,再由主卫星弹射出其它四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6.
肖杏 《国际太空》2006,(9):20-20
除了"实践"系列、"探测"系列等小卫星外,近年来中国还发射了其他一些小型卫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1小卫星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主研制的首颗质量为100kg以下的微卫星,可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汛抗旱等数据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100kg以下小卫星的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年卫星发射总数稳中有升,2013年更是实现飞跃,全年共成功发射208个航天器。小卫星数量激增是2013年卫星发射大幅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3年,全年共成功发射1000kg以下小卫星146颗,占年发射总量的70%。随着一体化多功能结构、空间即插即用、集成化综合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和卫星设计思想的创新,卫星小型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小卫星能力不断提升,并成为推进概念技术重大创新和探索航天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8.
<正>欧洲咨询公司7月份发表的《小卫星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称,从性能和需求角度来看,目前小卫星市场都在经历显著的扩张。2017年—2026年预计将有6200多颗小卫星发射,比过去10年有大幅增加。推动未来10年小卫星市场发展的将是多个商业星座的推出,这些星座卫星的数量将占到卫星发射总数的70%以上。包括卫星制造和发射,未来10年小卫星市场总价值可达  相似文献   

9.
陈道明 《国际太空》1998,(10):18-18
韩国空间研究所(KARI)负责的一颗小而轻的“多用途卫星”(KOMPSAT)计划于1999年发射,卫星由美国TRW公司设计,它是这家公司为美国军、民用和国外用户已发射和正在制造的10个轻型卫星之一。韩国发射这样一颗小型卫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训练一批自己...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全球共发射500kg以下的小卫星121颗.尽管发射数量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但仍是各国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4年成功发射的卫星过半为小卫星.在各个领域,既有小卫星星座加速部署,新型小卫星星座继续涌现,创新概念和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又有应用模式的加速创新,各界继续看好小卫星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全球小卫星(本文中提及的小卫星专指发射质量低于500kg的卫星)活动延续了2013年高速发展态势,年度发射总数再创新高,小卫星能力再上新台阶,小卫星应用再创新模式。同时,小卫星继续发挥航天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国外依托小卫星开展了大量前沿技术和创新概念在轨飞行验证项目。  相似文献   

12.
奥斯忒卫星     
奥斯忒(Oersted)卫星是丹麦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其意是将它作为丹麦研究院和空间工业合作努力的开始。卫星由业余无线电卫星公司、萨里大学和柏林大学赞助,这些单位已多次成功地发射和运行过10~15千克重的小卫星。预计奥斯忒卫星在1995年末或1996年初发射。促使研制该项目的其它因素是:1.目前技术的先进性,在微电子学上趋向于采用更小和更廉价的部件,而且功效和可靠性都提高了。2.以搭载形式,放在阿里安火箭辅助舱环架(ASAP)上或其它像德尔它-2等大型运载火箭上发射,以获得低成本的发射机会。奥斯忒…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全球小卫星业发展迅猛,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小卫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太空,长征火箭也加入了全球小卫星发射服务业的大军中,完成了几十颗小卫星的发射。按轨道高度来看,这些小卫星主要处在中低地球轨道,高轨道的纯商业发射长期处于空白。但这一情况在2年前被长征火箭打破,并至今保持着纯商业发射服务轨道高度的世界记录。2014年10月24日2时,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载着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小卫星分为1千克~10千克重的纳型卫星和11千克~50千克重的微型卫星两类,近10年来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最近3年,每年的发射数量都在100颗以上,其中纳型卫星的发射量占主要部分,而这其中1千克~3千克和4千克~6千克重的纳型卫星又占到整个纳型卫星发射量的90%。预计到2018年小卫星的年发射量将达近400颗,到2022年将达近600颗。这意味着未来全世界航天器每年小卫星的发射量将占总发射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19年8月的小卫星大会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阿里安航天公司分别提出利用猎鹰9火箭和阿里安6火箭提供"拼车"式发射服务,前者面向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发射价格低至100万美元;后者针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小卫星,能够直接将小卫星送入GEO轨道。随后,俄罗斯负责运营联盟号2火箭的GK发射服务在9月份也提出,利用联盟号2火箭提供太阳同步轨道拼车发射服务。到2020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6月18日宣布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其拼车发射服务已经获得100多个微小卫星的发射订单。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在9月初完成织女星火箭的首次专门的拼车发射服务,成功发射了21家用户的53个小卫星。  相似文献   

16.
小夏 《国际太空》2004,(10):19-23
美国缺乏小卫星发射系统(MLS)一直困扰着小卫星组织。40多年前,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了“侦察兵”(Scout)小型运载火箭,相对其他运载火箭来说,它是廉价的MLS。从那之后,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成功研制MLS应该问题不大。而且,美国并不缺乏小卫星的发射设施,在卡纳维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为谁而生?"长十一"这枚小型固体火箭的诞生,是小卫星蓬勃发展、快速响应航天概念的提出和固体动力技术进步共同牵引的结果。小卫星,通常是指质量为500千克以下的卫星。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系列中,运载能力要求至少要达到3000千克,因此,单独发射小卫星必然造成运载能力的浪费,不够经济。小卫星通常需要寻求搭载发射,而搭载发射多颗卫星的最佳工作轨道可能难以统一,卫星间的结构协调和电磁兼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搭载发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家海洋大气与管理局(NOAA)正研究用小型卫星替代执行某些任务的大型卫星。NOAA的官员说,新的小型运载火箭的功能和新型小卫星的技术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搭载或发射有效载荷的机遇,它的成本效益可能更高。但需要考虑的是,小型卫星技术能否有效地降低各种气象卫星探测器的研制和发射成本,进而节省大量费用。因为,小型卫星功能不多,需发射较多的卫星,所以,控制和操作的复杂性相应增大。现在,NOAA已投资20万美元进行快速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双月 《国际太空》1994,(8):17-19
法国将研制小卫星运载火箭法国著名飞机制造公司——达索航空公司在欧洲放弃“赫尔墨斯”航天飞机计划后,曾一度认为空间活动没指望了。但经过2年的思考后,重新确定了自己新的空间战略:投入两个相互依赖的新空白领域:小卫星和发射小卫星的运载火箭。它的一个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日本将发射大地测量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卫星日本今年八月将试射 H1火箭,以验证其性能。用它先发射两颗小卫星:一颗是大地测量卫星;另一颗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卫星。前者是测定远岛的精确位置;后者为日本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信。日本目前生产世界八分之一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用的接收机。日本国内有五十七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接收站,利用美国、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