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任意燃料-空气系统燃烧产物热力性质的通用关系式.利用这种关系式可以简化燃烧产物热力性质的计算和燃气热力性质表的编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富氢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利用氢气与氧气预燃烧产生的富氢燃气作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开展了旋转爆轰实验研究。对富氢燃气旋转爆轰压力变化、时频特性及传播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传播模态下富氢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研究表明:本文实验条件下,富氢燃气与空气旋转爆轰的传播模态主要受当量比影响,当量比高于1.06时呈现单波模态,随着当量比减小,旋转爆轰波呈现单波-双波过渡模态,即同一工况下,单波模态和双波模态交替出现,当量比减小到0.68左右时,基本呈现复杂的双波模态;在270 g/s的空气流量下,当量比增大,旋转爆轰波在环形燃烧室内的传播速度随之提高,但当量比到达临界点以后,传播速度提高不明显;在相同当量比下,当空气流量增大到370 g/s 时,旋转爆轰波的传播速度会进一步提高;空气流量越大,临界点对应的当量比越低,其中270 g/s空气流量对应临界当量比为1.32,370 g/s空气流量对应临界当量比1.16;达到临界当量比以后,传播速度受当量比和空气流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流动管反应器中对压力为0.1 MPa、温度范围为500~1 850 K、当量比分别为0.5、1.0与3.5的工况条件下天然气(90%甲烷/7%乙烷/3%丙烷,体积分数)的氧化过程进行了实验测试。同时,通过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构建了天然气的简化反应动力学机理(38组分和149反应),并对天然气的氧化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增大,燃料发生氧化反应的起始温度与终止温度逐渐升高,CO生成与消耗完全对应的反应温度逐渐升高,NO的生成量逐渐降低。天然气的简化反应机理可以很好地预测天然气氧化过程中主要组分摩尔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整体趋势;但是在C3H8、C2H2、NO、NO2的起始反应温度或摩尔分数峰值的预测上与相应实验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抛光的恒位移试样对不同强度的四种低合金钢在各种致氢环境(如电解充氢,H2和H2S气体,水.H2S水溶液等)下,跟踪观察了应力腐蚀裂纹和氢致滞后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当钢的强度和K1大于临界值后,在任何一种致氢环境中都能产生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即随着原子氢的扩散进入,原裂纹前端塑性区及其变形量逐渐增大。当这个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发展到临界状态时,就会导致氢致滞后裂纹的形核和扩展。 用光滑拉伸试样,弯曲试样,Ⅰ型,Ⅲ型以及Ⅰ-Ⅲ复合型预裂纹试样研究了氢对表观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光滑拉伸和预裂纹扭转试样,氢对屈服强度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但如试样中存在拉应力梯度(如弯曲试样,Ⅰ型或复合型预裂纹试样),当钢的强度和进入的氢量超过临界值时,氢就能明显地降低表观屈服强度,这就是氢致滞后塑性变形的原因。根据表观屈服强度对进入的氢量和强度的依赖关系,可以解释Klscc和da/dt对强度和环境的依赖关系。 研究了变形速度,试验温度以及预先塑性变形程度对氢致表观屈服强度下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氢使表现屈服强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用半物理模拟试验验证了多变量鲁棒控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给出了航空发动机中H/LTR控制模块的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从半物理模拟试验结果可见:与LQG/LTR控制器不同,H/LTR控制器能在半物理模拟试验环境下稳定控制航空发动机;H/LTR控制器具有优良的噪声抑制功能;基于包线内一点设计的H/LTR控制器可适用于包线内其他区域的加力与非加力状态下的爬升、加速等仿真试验,验证了H/LTR方法的鲁棒性。推进了多变量鲁棒控制设计方法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氢气对正己烷燃爆性能的影响,在定容燃烧室内实验测量了初始温度为353K,初始压力为100kPa,当量比0.7~1.7,掺氢比0%~80%时,正己烷-氢气-空气混合气的爆炸过程,得到了氢气对火焰传播规律、层流燃烧速率及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量比从0.7增加到1.7,无拉伸火焰传播速率和层流燃烧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当量比1.0附近达到最大;随着掺氢比的提高,混合气的燃烧速率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当量比为1.0时,掺氢比80%的混合气层流燃烧速率比正己烷-空气混合气提高了2.5倍;同时,掺氢比对混合气的爆炸压力与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对过稀或过浓燃料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当量比对带凹腔超声速燃烧室流动及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真  吴迪  朴英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8):1704-1711
通过调节燃料氢喷射压力参数从而改变油气当量比,分别在冷态喷流与燃烧情况下计算了当量比对流场波系及燃料与空气的掺混、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当量比会增大燃烧反压,扩大上游边界层分离区,逐渐将激波串推向燃烧室进口;同时发现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性能在近场处受当量比影响较大,随当量比增大混合效果明显增强,而在远场处基本不再受当量比变化的影响;增大当量比一定程度增大射流穿透深度,但并不能明显改善燃料分布区不合理问题,导致燃烧效率随当量比单调下降;流场总压损失及凹腔阻力系数均同当量比成正比例关系,而流场摩擦阻力随当量比单调下降,且燃烧使摩擦阻力更小.   相似文献   

8.
张建华 《航空学报》1988,1(5):314-314
 读了航空学报第7卷第4期上刊登的樊东黎同志对“直接式炉气渗碳及其可控性”一文的看法(以下简称“看法”)后,对所提出的问题解释如下: 一、关于试验条件 空气加有机液体直接式炉气渗碳的研究是在25kW井式渗碳炉内进行的。炉温采用可控硅PID自动调节,波动不大于±5°C。每炉都装有渗碳面积约0.8m2的低碳钢陪炉料。炉气组分用三台红外仪(CO、CO2、CH4)、氧探头(上海人民耐火材料厂及上海第二耐火材料厂产品)及色谱仪测定,用钢箔称重法测定炉气碳势。  相似文献   

9.
金石  朱保华 《航空学报》1988,9(9):466-474
 应用电化学-断裂力学方法研究了30CrMnSiNi2A钢在室温模拟潮湿大气(H2O)及海洋大气(3.5%NaCl)环境中低K范围内不同电位下的疲劳裂纹扩展特性。通过动力学及断口分析,提出在KImaxIscc范围内高强度钢可发生循环应力腐蚀开裂,其湿腐蚀疲劳失效机理应是裂尖局部阳极溶解与氢脆共同作用,且两者对△Kth及da/dN的意义不同,从而对以往高强度钢湿腐蚀疲劳的纯氢脆模型作出修正。  相似文献   

10.
杨春艳  陈颖  沙江波 《航空学报》2010,31(9):1892-1899
 以Nb-16Si-22Ti-2Al-2Hf成分为基础,分别添加了2%和17%(原子分数,后同)的Cr元素替代Nb(分别称2Cr和17Cr合金),研究了Cr含量对Nb-16Si-22Ti-2Al-2Hf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形貌、室温断裂韧性和高温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高低温失效机制。结果表明,铸态和1 375 ℃×100 h热处理后2Cr合金由Nbss和Nb5Si3两相组成;当Cr含量为17%时,出现了具有C15结构的Laves Cr2Nb相,合金由Nbss、Nb5Si3和Cr2Nb三相组成,热处理后在Nb5Si3中还析出了球状Cr2Nb相。随着Cr含量由2%提高到17%,热处理合金的室温断裂韧性KQ由14.32 MPa·m1/2下降到10.30 MPa·m1/2。合金强度与Cr含量的关系受温度影响,随Cr含量提高,室温和1 150 ℃时合金的硬度或强度增高,而1 250 ℃和1 350 ℃时合金强度降低。如1 150 ℃时2Cr和17Cr合金的屈服强度σ0.2分别为349 MPa和387 MPa;1 350 ℃时分别为306 MPa和74 MPa。  相似文献   

11.
左斌  胡云安  李静 《航空学报》2009,30(7):1187-1196
 针对航空发动机存在的不稳定燃烧控制问题,推导出当发动机不稳定燃烧时,燃烧室内的振荡压力与平均燃空比值之间的函数模型,此函数模型构建了压力振荡变化的幅值与平均燃空比值之间的极值关系。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退火递归神经网络极值搜索算法,可以自适应地搜寻出极值模型中最优的平均燃空比值,实现对燃烧室内压力振荡变化的最小幅值控制,并有效地抑制了燃烧室的不稳定燃烧现象。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无掺混孔三级旋流器燃烧室燃烧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无掺混孔三级旋流器燃烧室进行了不同进口空气速度和油气比下的热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空气速度的增加,点火油气比从0.0115增大到0.0174,贫油熄火油气比大多在0.005以下且变化不大;同一油气比下,进口空气速度越低,燃烧效率越高;各工况下的燃烧效率均在0.895以上,大状态点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均在0.1左右;综合考虑各燃烧性能,试验结果验证了对于高油气比燃烧室而言取消掺混孔的可行性和所提出的几个技术创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航空衍生工业燃气轮机双燃料贫燃预混低污染燃烧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航空衍生燃气轮机双燃料低污染燃烧技术的研发过程,总结了所采用的促使该技术成功发展的重要技术要点,对双燃料燃烧室可以工作的燃料-空气比的范围、燃料-空气比对CO和NOx排放的影响及过渡工况设计给予了论述,并全面总结了双燃料低污染燃烧室设计上的考虑因素.通过对多种贫燃预混的双燃料-空气模的研究设计以及长期地、持续地进行研发及燃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燃料燃烧室在50%~100%工况范围每一点都可满足低污染要求.所研发的低污染燃烧技术以及过渡工况的设计都切实可行,可以直接用于航空发动机型号产品.   相似文献   

14.
燃气分析法测量航空发动机五头部燃烧室温度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场测量所用的燃气取样器和燃气分析系统,并对系统简化所引起的误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点”燃烧温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点”燃烧效率、油气比和燃烧温度计算总平均值的方法.数据显示利用热电偶测量温度获得的燃烧效率比燃气分析法燃烧效率约低4%,在燃气温度约为1500℃时,热电偶测得的燃气平均温度比燃气分析法平均温度低55℃左右,同时表明燃气分析方法在测量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场具有可测温度高、影响因素少、数据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同轴双旋流进气能建立起有利于燃烧的流场,文献[1]的结果表明,同轴的内外两股旋流反向旋转时,边界层内的紊流强度和雷诺应力很高,对强化混合和燃烧有利。据文献[2]报导,用这种双旋流改装了JT-8D火焰筒,取消了火焰筒上的主燃孔与掺混孔,试验实测的慢车状态燃烧效率高达99%。表明这种燃烧室方案在燃气轮机和工业燃烧装置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研究两个径向式叶片旋流器在同轴反向旋转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包括燃烧效率、熄火边界和出口温度场等。   相似文献   

16.
在燃气分析单点测试偏差的基础上,针对燃气轮机、主燃烧室及加力燃烧室目前采用的取样方式的现状,建立了燃气分析法和流量法的油气比偏差对燃烧效率和气态污染物测试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采用移位机构进行测量的主燃烧室,流量法和燃气分析法油气比相差在5.1%以内时,说明有足够的测点密度,数据有效,此时的燃烧效率精度优于0.5%;对于加力燃烧室和整机测试,由于取样点不足,油气比偏差较大,燃烧效率的精度还取决于油气比和CO的体积分数。保证足够的取样点密度是燃气分析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精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常温常压进口条件下开展点火试验,研究对象为多级旋流空气雾化喷嘴模型燃烧室,在火焰筒压降为1%~6%工况下分别采用20J和12J点火能量的电火花点火器进行点火试验,控制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在0~0.04范围内,研究了多级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点火油气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点火油气比足够小的情况下,预燃区补氧流量越高,临界进口速度越大;在相同点火能量和火焰筒压降下,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越高,点火油气比越小;随着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增大到一个阈值(20J点火能量时为0.01,12J点火能量时为0.015),点火油气比曲线的发展趋势将发生变化;当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继续增大到另一个关键阈值(20J点火能量时为0.025,12J点火能量时为0.03),点火油气比不再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针对RQL模型燃烧室中不同的操作条件对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当量比从1到1.2,富油区不能有效抑制出口NOX的生成;当量比1.5以上会使贫油区油气比过高从而使NOX浓度升高。对于给定当量比1.4时,当适当增大淬熄射流流量能够有效的降低NOX、Soot、CO的出口浓度;过多的增加,NOX、Soot、CO的出口浓度会再次升高。  相似文献   

19.
朱天宇  陈辅群 《推进技术》1989,10(1):27-30,73
本文根据燃气轮机燃烧室热力计算的“非迭代精确法”原理,推导了使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燃气轮机.蒸气轮机联合循环研究中几种燃烧室热力计算的通用公式,并从两个不同角度,将其与国内常用的“等温焓差法”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双旋流器燃烧室NOx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进口油气比与温度以及主燃孔布局变化对双旋流模型燃烧室两相燃烧整体流场、出口温度丁以及污染物NOx排放的影响.采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燃烧室内热态流场,用多点温度耙和取样管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T与NOx在非结构网格体系下,采用Fluent商业软件对燃烧室三维两相燃烧流场和NOx分布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表明不同油气比、进气温度和主燃孔布局变化对模型燃烧室两相燃烧整体流场、出口温度T与NOx排放都有一定的影响,并随着油气比与进气温度增加,燃烧室出口温度T与NOx排放也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